重教材显能力,寓意深导向明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1 (2010年四川高考理科12题)设a>b>c>0,则2a2+1ab+1a(a-b)-10ac+25c2的最小值是().
  A.2
  B.4
  C.25
  D.5
  题目2 (2010年四川高考理科19题)(1)①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Cα+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②由Cα+β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2)已知△ABC的面积S=12,AB•AC=3且cosB=35,求cosC.
  评析 本文根据分析此两题体现的亮点,对2011级高三复习提出点建议供参考.
  亮点1 体现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原则
  题目1是由人教社高二(上)复习参考题六B组第3题“已知a>b>0,求a2+16b(a-b)的最小值”改编而得;题目2是人教社高一(下)数学(必修)P37-39的正文内容.这样源于教材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比如2007年四川高考17题三角函数就与人教社高一(下)数学(必修)习题4.6的12题如出一辙;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科第5题是由教材高一(下)第四章复习参考题四第9题改编而成等,但这次尤为典型.
  四川这五年自主命制高考试题一直在追求“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稳中求新”,但无论怎么进、变、新,高考命题都会坚持“依纲靠本”的原则,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考试大纲》和《教材》,教材是高考中、低档试题的直接来源,命题人都不会刻意去回避它,一套高考试题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都能在教材中找到根源,2010年的高考试题继承了前4年的优点之一:部分试题是由教材中的典型例、习题改编而成(上述题目1),或是教材中多个内容或多道试题交汇组合而成等.在此之上,命题人在2010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创新,也是2010年高考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直接引用教材上最基本的三角公式的推导作为一道题目(上述题目2),突出考查了数学本质和数学理性思维.这五年的高考试题中来自教材的试题及其改编题,在基本平稳的基础上是一年比一年有深度,一年比一年有新意,一年比一年导向性更明朗.
  亮点2 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出新
  自主命题以来,前4年的解答题都是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这一顺序编排,2010年则打破这一不变的常规,变为概率、立几、三角,将三角放在了第三大题,这样打破了平时教学复习时老师教给学生的高考试卷的固定模式,六个大题的编排顺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应试技巧,要教会学生调整应试心理;再则或许是因为题目2第(1)问是教材上的公式证明,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只在高一学习新课时关注过,在高三复习时基本都对它无人问津,命题人也预感到该题会难倒很多考生,出于关注考生心理因素和减轻考生心理压力等种种因素考虑,故将该题后移到第三大题,可见命题人之用心良苦;无论是出于何种情由,2010年试卷在编排体系上的变化最终实现了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目的.
  亮点3 重视基础,凸显能力,渗透新课程理念
  2010年秋季四川省已全面实行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注重强调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背景、形成过程和本质,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体验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感受数学美.题目2第(1)问就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并应用这一公式,更要掌握该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体会其蕴涵的数学思想,这就在重视教材基础的同时,凸显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这就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把一些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多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真正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减少过多的程式化训练.
  亮点4 方法多样,交会自然,平和中见新奇
  题目1
  解法1 已知可化为2a2+1b(a-b)-10ac+25c2.
  又 b(a-b)≤b+a-b22=a24,
  ∴2a2+1b(a-b)-10ac+25c2≥2a2+4a2-10ac+25c2=a2+4a2+a2-10ac+25c2=a2+4a2+(a-5c)2≥a2+4a2≥4,
  当且仅当b=a-b,a=5c且a=2,即a=2b=5c=2时,“=”成立.
  解法2 2a2+1ab+1a(a-b)-10ac+25c2=(a-5c)2+a2-ab+ab+1ab+1a(a-b)=(a-5c)2+ab+1ab+a(a-b)+1a(a-b)≥0+2+2=4,
  当且仅当a-5c=0,ab=1,a(a-b)=1,
  即a=2,b=22,c=25时,等号成立.
  题目2(1)①
  证法1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并作出角α,β与-β,使角α的始边为Ox,交⊙O于点P1,终边交⊙O于点P2;角β的始边为OP2,终边交⊙O于点P3;角-β的始边为OP1,终边交⊙O于点P4.则P1(1,0),P2(cosα,sinα),
  P3(cos(α+β),sin(α+β)),P4(cos(-β),sin(-β)).
  由P1P3=P2P4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得[cos(α+β)-1]2+sin2(α+β)=[cos(-β)-cosα]2+[sin(-β)-sinα]2.
  展开并整理,得2-2cos(α+β)=2-2(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此方法是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圆的有关知识来推导,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证法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作单位圆O,以Ox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的交点分别为A,B.
  则OA=(cosα,sinα),OB=(cosβ,sinβ).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
  OA•OB=(cosα,sinα)•(cosβ,sinβ)
  =cosαcosβ+sinαsinβ.
  设OA与OB的夹角为θ,
  则OA•OB=|OA|•|OB|cosθ=cosαcosβ+sinαsinβ.
  又由图可知,α=2kπ+β+θ或α=2kπ+β-θ,
  于是α-β=2kπ±θ,k∈Z.
  ∴cos(α-β)=cosθ,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此法用向量知识证明,很自然地将向量、三角与圆进行交会,过程简洁易懂,也从一道平凡试题中展示了向量方法的新奇性,但学生不易想到.
  证法3 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也可给以证明,此处略.
  亮点5 寓含深意,注重思想,导向功能强
  罗增儒老师说过:“高考复习的指导思想可界定为:以考试规律为指导,以近年高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导向;依纲靠本;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以近年高考试题为基本素材.平时教学要按教学规律进行,高考复习要按考试规律进行.考什么就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高考试卷就是指挥棒,就是高三复习的导向风标.四川这五年的高考试卷都有一个日趋明朗的教学与高考复习导向,就是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抓纲务本,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注意挖掘课本潜力,减轻负担.尤其是2010年高考试题中的第12和19题展现得更是明显,突出了对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这对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回归教材、认识数学本质、重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有着很清晰的导向作用,这样更有利于纠正复习过程中的“教学题型化”“解题套路化”和“资料泛滥化”.四川省2010年秋季首次实施新课程标准,2010年高考的这一良好导向也为实施新课程奠定了基础,教学课时相对减少,教学内容有所增加等,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要以教材为根本,读懂、理解、吃透教材,领悟和把握教材,并对其变式、引申、拓展,提炼和掌握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通性通法,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和实施素质教育等都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
其他文献
笔者在《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切入点在哪里》一文(见《科技资讯》2009年第32期)中指出:要掌握某项技术,须懂得这项技术的原理;要破解四色猜想命题,须先弄懂地图的形成原理。本人研究结果袁明,地阿的形成原理乃是破解四色猜想命题的切入点,不只因为它是四色猜想命题的“一道大门”,而且还在于它是找到破解四色猜想命题“金钥匙”的“指路灯”。
期刊
经过初中三年的奋力拼搏,大部分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跨入高中的校门,带着十足的信心与求知的欲望想在高中能继续成绩名列前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高中数学的学习困难重重,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易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学生厌恶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何在?如何早期准备防止滑坡现象出现呢?本人经过长期
期刊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备考中,许多教师偏离了正确的复习方向,要求学生掌握自己认为很重要却是“超纲”的内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其考查内容是在稳中求新求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占“核心内容”的基础题目还是有章可循的.高考的源头是教材,这是高三复习必须研究和回归的起点和终点.现行的课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拓展资源,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数学复习;回归课本;新旧对比;归类整理;全面反思   
期刊
【摘要】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并把这种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策略,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而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源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没有充分的归纳和精确的总结,是很难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结;归纳;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在教育发展中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正是通过每个教师不懈努力,细心专研,不断归
期刊
【摘要】函数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它的重要性应属高中数学之首,而函数的强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及性质的应用上存在诸多困难,函数中转化思想、换元思想等思想方法虽然看似简单而且常用,但是学生还是难以真正理解.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函数教学中引用包装思想,并辅助以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获得学生的高度认同,效果明显,为此整理成文,请各位同仁加以指正.  【关键词】包装;包装思想;数学语言;语言艺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数学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为主的“双基”目标拓展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初三的函数学习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总感到难以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能根据实例叙述的内容列出函数关系,并确定自变量取值.一般地,展开数
期刊
在简易逻辑一节中,集合的影子总是若隐若现,它们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关系.事实上,集合在简易逻辑中确实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简易逻辑中的有关问题若用相关的集合知识予以类比,则使问题显得浅显易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集合与逻辑联结词的关系  集合中“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分别为:A∪B={x|x∈A或x∈B},A∩B={x|x∈A且x∈B},   二、集合与真值表的关系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不善于对自己的解题结果进行检验;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甚至不愿意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导致做错的题一错再错.“差错人皆有之”,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提高,将学生错误引向正确轨道是高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所谓的“示错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有意地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
期刊
“问题引导,过程探究”是由教师刻意创设的一种教学流程设计,它强调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基于问题情境的数学探究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有效向高效转变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回放  (苏教版新教材选修2-1 P33)椭圆可以视为对圆上的点向同一条直径施行伸缩变换而成.运用椭圆与圆之间的这种关系,你能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来猜想椭圆的面积公
期刊
【摘要】对勾函数是高中数学阶段中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函数,利用对勾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最值等问题显得简捷而准确.  【关键词】对勾函数;图像;性质;应用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形如y=x+ax(a>0)的函数,因其图像与对勾“√”很相似,故称为对勾函数.它是一种教材上没有,但是考试出现频率很高的函数.因此笔者对它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认真地研究.  一、对勾函数y=x+ax(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