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人物教小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高年级教材选编了很多小说体裁的课文,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在教学小说时,如果教师能紧扣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就能让学生把小说理解得更为透彻。笔者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谈谈紧扣人物教小说的三个策略。
  一、紧贴外貌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所以少不了外貌描写,紧扣外貌描写去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金色的鱼钩》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共有两处,第一处在第2自然段:“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皱纹。”为什么老班长会有这么显老的外貌特征呢?在学生的疑惑中,教师出示红军长征的背景资料,介绍他是一位老红军战士,经历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这样浮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位吃苦耐劳的老班长,学生都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第二处在第23自然段中:“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是什么让老班长在短短的几十天里如此衰弱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不难发现草地上的行军条件非常差,而老班长牢记部队首长的嘱托,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三个病号身上,长时间睡不好,吃不饱,才弄垮了身子的。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正是他心系革命的伟大形象的体现。
  二、紧贴语言描写,感知人物思想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言为心声,不同身份的人所说的话也各不相同,生动的语言描写会让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因此,紧扣着语言描写来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人物思想。
  文中老班长和“我”之间有多处对话,当“我”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摸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自己一起鍋就吃,他之所以要撒谎是因为钓到的鱼儿不多,不想因为他没吃鱼汤而让战士们担心。当“我”发现老班长嚼草根吃鱼骨头后,老班长先是支吾着说话,试图掩饰真相,后来见无法隐瞒下去,就用各种理由说服“我”帮他保守秘密,反问句“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忠于职守的思想品质。当“我”知道老班长不喝鱼汤的真相,心情沉重喝不下鱼汤时,老班长严厉地批评了“我”。当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奄奄一息的他还在鼓励战士们要有信心走出草地。这些语言描写,使老班长为了完成革命任务而不顾自身安危的光辉思想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明朗。
  三、紧贴神态描写,感知人物品质
  神态描写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准确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的变化。贴着神态描写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物的品质。
  草地上行军条件艰苦,找到的食物非常有限,为了把野菜和鱼汤让给其他同志吃,老班长只能嚼草根和鱼骨头,吃的时候是“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从这个神态描写中可以感受老班长吃这些食物时的痛苦,也才会导致“我”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的难受。老班长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看到“我”心事重重,不好好喝鱼汤,他就收敛笑容,眉头拧成疙瘩;看着战士吃完鱼汤,他脸上的皱纹会舒展开来,嘴边会露出一丝笑意。尽管他骨瘦如柴,身心疲惫,却时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牺牲前,他只能微微睁开眼睛,却还在想着叮嘱我们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这些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在《金色的鱼钩》教学中,教师紧扣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去教小说,让学生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形象特征,精准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在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心灵,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市金台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成绩    60年教育辉煌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正值我国60周年国庆之际,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表了《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文章。  文章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60年,也是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展示生机活力,在贡献中发展并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60年。  第一,职业教育的快速
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来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作品以及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适合小学各学段诵读的作品  1.低年级兴趣为先,培养爱好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
低年级写话教学应从儿童这一视角出发,不仅要用具有鼓励性的语言,还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以自己喜爱的写话方式,或者自主选择写话内容进行写话。只有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保证写话质量。就当前的写话教学来看,如何立足于儿童视角提升写话教学的效率呢?  一、基于儿童思维,引导文本仿写  教材中收录的文本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具备较高的鉴赏价值,还是展开模仿的范例。因此,可以充分利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如何让学生生发阅读兴趣、融入阅读氛围,如何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成为教师议论的热门话题。笔者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以导、读、悟、品为主要步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策略。  一、选取核心词语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阅读课堂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用意识,读写结合已经成为教师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一种常用方式。但是,仔細审视这些课堂,就会发现课堂中读写结合的针对性并不强,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难得到真正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把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一、研读教材,发现表达秘妙,实现读写结合  对于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来说,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
《怕浪费的奶奶》是根据日本作家真珠真理子的绘本《怕浪费婆婆》改编的,可作为四年级上学期的习作例文,我把这次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认真阅读例文《怕浪费的奶奶》节选部分,了解通过几件事写人的一个特点这一方法;(2)回忆、再现生活中与家人相处的情景,并通过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情来写;(3)学习如何留心生活中的小事,在习作时通过真实小事的具体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课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每个阅读个体的独特体验来说,这话很有道理。但就阅读教学而言,“一个教者,似乎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即对同一文本而言,从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教师往往奔着一个方向——引领学生去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其实,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在训练学生理解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对同一文本的内容进行新的发掘。这时,学生的思维将会被带入到一片新的天空。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以课题提出的问题——
低年级的写话始终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学生写话能力的高低往往会对其日后的习作水平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针对身边的事物难以展开认真细致的观察,明显缺乏思考能力,从而缺乏积累,习作时无从下手,也不具备条理性和逻辑性等,甚至产生了对写话的畏难情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应更多地
摘要: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三次实践教学为例,分别分析传统式、网络式以及互动式三种语文教学模式,探索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以求教学效果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价值取向    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交际专项训练,而应把口语交际教学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下面笔者主要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