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内自由观念演变特征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由观念的演变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回望三十多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果,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逐渐加深,思想观念也就发生转变。自由观念作为社会观念系统的组成部分,自然在社会变迁中发转变化,反映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变迁;自由观念
  一、国内自由观念的演变状况
  为了科学的考察国内自由观念的变化阶段,统计1978至2014年中国知网关于自由观的研究文献。根据关键词检索,在知网文献库中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文献数据图,进一步分析自由观念的演进状况。
  如上图所示,在宏观上分析,自由观变化基本呈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至1998年,自由观念的变化不明显,这一阶段我们称为自由观念发展的隐性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国内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还处在隐性期,社会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放,社会潮流发展缓慢。第二阶段为1998年以后,自由观的研究文献至少在数据上是呈现增长态势。为什么学术界突然开始讨论自由的价值,这后面有蕴涵着什么重大的观念史图像,这是我们研究思想变化的最深层的历史背景。
  在微观角度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自由观念的变化趋势,明显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自由观念研究状况由隐入显变化。1998年后凸显出发展优势,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取得重大发展,人们对社会发展寄予厚望。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论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上,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构造上,都期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的基本权利和生存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二、分析国内自由观念演变原因
  如上图所示,为什么在1998年之后的自由研究文献的频率明显增加?这种变化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有其深层的社会历史发展方面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研究者在历史的深层去挖掘现实的资源,为本研究提供历史佐证和现实价值。
  第一,历史追溯至1978年,我们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前进,开启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改变了对“市场”和“计划”的认识,这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跳跃。观念意识的变化必然会对社会的经济基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这就有利于推动改革事业的飞跃发展。
  第二,从社会体制的角度看,1978年之后,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发展市场经济,私营经济也得到发展,增强国家经济活力。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没有必然联系,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也是可行的。1992年,经过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很多改革的成果得到认可。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建立的方向也是不很明确。总体来说,需要探索着前进,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次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济理论的正式提出和形成。从这里开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正式建设和完善。
  第三,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科技的迅速发展,也迫使我们要全方位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的一些自由思想观念的传播,开始冲击着我们传统的社会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从历史层面上来看,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推动,但是西方的先进自由思想也会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具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中国味道”十足,我们中国所谈的自由有其特殊的意义,姑且就称之为中国式自由。这种自由绝不是西方社会所畅谈的的自由主义理论,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思想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期望实现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自由观念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冲破任何国家的专制形式,追求国家独立、自由、富强和民族解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致力于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马立诚.最近四十年的社会思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2]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任剑涛.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赵振辉(1990- ),男,甘肃会宁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服务,杭州市积极探索集养老、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本作品基于杭州市的试点实践,以SERVPERF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综合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签约老人和未签约老人对评价指标感知的差异,以此分析该服务的质量,以期进一步改善
期刊
【摘要】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科技和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企业创新日益显现出复杂化和跨学科化,其所需资源也涉及更多领域和更广的范围。本文着重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内外部资源、政府资源及市场资源等四资源象限下的配置研究,采用理论结合构建模型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Cronbacha的信度系数法 对采集的数据集进行信度校验,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党政工齐抓共管才能搞好,各级党组织要做好党建带工建工作。开展团场政治思想工作,能有利于帮助团场认识和掌握国家基本发展方向,了解我党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团场的发展方向,更能通过政治思想学习,培养团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为团场服务,增加团场效益。  【关键词】政治思想;团场工作;重要地位  1.当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都是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积极建设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内容,继续深入研究两者内在联系和互补模式,促进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和实现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企业文化;措施  1.导言  近年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人事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
期刊
一、贵阳“金关村”的改革与发展  金关村是贵州经济强县贵阳市云岩区下辖的一个村,位于市西北约4km处,面积4.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临近阿哈水库,贵黄高等级公路贯穿村境。1985年新改选的支部和村委班子利用区位优势,迅速将村级经济发展定位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并逐步建立了“巩固二产,突破三产”的改革方向,当其他农村地区还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时,大中型企业早已开始进驻金关村,带来了金关工业区发展的春
期刊
【摘要】大学治理中的研究生权力的合法实现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生会是研究生权力运行的重要组织。本文拟在厘清研究生群体的主要权利种类的基础上,从法治化语境下的各个法律关系主体、权利、规章制度、管理流程、沟通机制等几个角度探索研究生权力运行机制建设路径,推动学校党政领导、研究生会、研究生三方的沟通和良性互动,促使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等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法治;权力;机制  “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不仅关系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对社会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急需学校和社会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指导。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紧迫性,而且针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一现象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大学生数
期刊
【摘要】学科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发展历史和成长环境的特性,在学科建设存在这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转型道路上的障碍。本文试图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设置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在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借鉴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学科专业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进行至今,我们的每一位科学老师都在其中接受洗礼,深受启发。大批的优秀科学课教师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不断探索与尝试,给广大科学老师提供了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好经验。一线广大教师在不断接收这些“外来”的宝贵财富时,往往是“学时激动不已,课堂却用不起”。一些是客观原因,比如不符合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一些是主管原因,比如学归学,教归教,学过了就放弃了,没有很好地吸收、运用起来。所以,我们
期刊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把网络社会带入以手机为基本平台,以实时、交互、快捷、高频为主要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达到5.27亿,手机使用率首次超过传统PC达到83.4%。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对网络社会的治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亟需加快转型步伐、提升应对能力。  一、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会呈现的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