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系.华夏文脉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陶瓷行业内兴起了关于“宜兴窑系”的大讨论,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宜兴市人民政府牵头组织了陶瓷、陶艺各界专家、学者开展了“宜兴窑系”专家论坛.确立了“十三五”期间打造“宜兴窑系”为重心的一揽子文化发展计划.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先生.以下对采访内容进行了整理。
  问:宜兴陶瓷博物馆是基于什么基础上确立“宜兴窑系”的?
  答: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宜兴,我们的文化元素非常丰富,但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则是绵延七千多年之久的陶瓷文化。长久以来,咱们勤劳智慧的宜兴人一直都在探寻和总结这块土地的文明踪迹和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先后组织了“骆驼墩文化论坛”、“国山碑文化论坛”、“宜兴古铜镜文化论坛”、“宜兴梁祝文化论坛”、“宜兴青瓷论坛”、“宜兴古陶瓷论坛”以及“宜兴国际陶瓷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同时,还积极把“宜兴紫砂”、“宜兴均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工作应该说在弘扬、传承地方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还不足以成就宜兴这一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因为以前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建立了一个个的“目”,还缺乏一个统领一切的“纲”,真正的纲就是今后需要我们努力打造的——“宜兴窑系”.而这也是“宜兴窑系”确立的根基。
  问:我们知道,一个窑系的确立,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我们宜兴陶瓷博物馆现在确立“宜兴窑系”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答: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史,虽然大江南北名窑林立.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我们宜兴地区制陶之悠久、传承之有序、品类之丰富,影响之广泛,这是一种少见的文化现象。“窑系”——这一文化类型是中华文脉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具有强大的对外影响力,体现了一个区域文化的特色与历史沿革。具体来说,这种文化类型主要表现在历史性、民族性、承传性、产业性、艺术性以及影响性,客观讲,宜兴已经具备了建立“宜兴窑系”的诸多条件(《宜兴窑系——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文化类型》一文中已表述),所以说,“宜兴窑系”完全具备确立的各种条件,它不仅是宜兴文化的根脉.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
  问:当前,面对国家文化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挖掘、打造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品牌。作为有着七千多年制陶历史的文化名城宜兴,我们已经成功确立了“宜兴窑系”,那关于它的未来,我们该如何打造深化,周馆长可以做一下简要介绍吗?
  答:打造华夏第一“陶窑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需要我们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付出努力。在开展一系列工作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三点:一是在确立“宜兴窑系”工作过程中,既没有考核环节,也没有评审程序。关键是如何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二是要积极关注有关专业著作修编工作,将“宜兴窑系”载入其中:三是这项工程可以说不带任何功利,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文化成果才是当今社会“传承”与“创新”的文明基因.也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问:周馆长可以谈一下具体工作步骤吗?
  答:明年刚好是我们宜兴“十三五”规划的起头年.2016年我们围绕打造“宜兴窑系”,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人手:
  (1)利用陶博馆后区,打造包含陶瓷工业生产遗址展示区、宜兴著名窑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区、紫砂矿料展示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制陶体验区等版块相融合的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
  (2)拍摄宜兴“海外遗珍”记录片,详细介绍海外各大博物馆或收藏机构中收藏的宜兴陶器珍品。
  (3)编辑出版《中国均陶》、《紫砂题咏赏析》等精品书籍。
  (4)组织举办以“宜兴均陶”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以及国家教育部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
  (5)组织“三阳和谐·善美陶都——宜兴陶艺精品展”台湾佛光山巡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精品大展”、“运河陶——宜兴窑系文化”巡展等大型展览活动.进一步扩大宜兴陶文化对外影响力。
  (6)与国际陶艺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宜兴世界制壶大会”,提升陶都宜兴国际地位,扩大“宜兴窑系”的国际影响力.助推紫砂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以上这些将要在2016年开展的工作以外.我们希望在未来全市“十三五”规划期间.进一步推动打造“宜兴窑系”的“七大工程”,这包含:
  1宜兴窑系载体建设工程
  (1)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改造工程。对陶瓷博物馆后区进行改建、修复,建设陶瓷工业生产遗址展示区、宜兴著名窑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区、紫砂矿料展示区、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制陶体验区等。
  (2)丁蜀镇蜀山古南街及陶瓷运输码头、仓储基地的保护修缮工程,抢救性保护宜兴陶文化历史遗存。
  (3)黄龙山矿井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展示紫砂矿料开采及炼制过程、矿料断面层及矿井遗址等,直观地展现宜兴紫砂陶资源的稀缺性、优质性、独特性及不可再生性。
  (4)金沙寺重建工程。重现东坡问茶、寺僧制陶、供春抟砂等历史场景.打造茶禅陶完美结合的体验场所。
  2宜兴窑系内涵挖掘工程
  (1)对蜀山窑、筱王村窑、均山窑等重要窑址进行实地考古发掘,进一步延展宜兴窑系脉络。
  (2)依托宜兴窑系综合示范区改造工程,重新调整提升宜兴陶瓷博物馆古代陶瓷展陈格局。
  (3)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宜兴窑系进行专题研究,每年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高端学术研讨活动.丰富完善宜兴窑系文化内涵。
  (4)持续推进宜兴窑系口述历史工程。以相关人士口述形式,分龙窑传奇、大师说艺、名人演艺、专家访谈、矿料解析等板块,还原宣兴窑系发展脉络。
  (5)全面修编《宜兴陶瓷史》,编纂《宜兴窑系》专著,逐步完善宜兴窑系理论体系。
  3宜兴窑系传播推广工程   (1)整理陶瓷发展脉络,以“华夏文化陶为最”为主题,拍摄宜兴窑系系列微电影,弘扬陶瓷文化。
  (2)邀请重要高端媒体拍摄宜兴海外遗珍纪录片.详细介绍海外各大博物馆或收藏机构收藏的宜兴陶瓷珍品。
  (3)翻译出版《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中国紫砂》、《中国均陶》,扩大陶瓷文化对外影响。
  (4)围绕打造宜兴窑系,弘扬陶瓷文化开展文艺美术创作,运用文学、科技手段宣传宜兴窑系,并通过举办展览交流活动同步推广。
  4宜兴窑系重大活动策划工程
  (1)立足宜兴陶瓷博物馆,以打造宜兴窑系为核心,举办各类主题精品展览活动。
  (2)实施“一带一路”陶艺巡展,举办运河陶一宜兴窑系文化巡展、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系列巡展。
  (3)借助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平台,举办中国·宜兴世界制壶大会,开展世界制壶大赛,举行世界历代陶文化展览.组织实施世界陶文化暨宜兴窑系高峰论坛,提升宣兴窑系国际影响力。
  (4)举办国家教育部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论坛,与国家教育部、台湾、南京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5)与德、英、法等国陶艺学术研究团体合作,对流经欧洲的宜兴茶壶进行研究考证,举办海外宜兴茶壶国内巡展活动。
  5宜兴窑系普及培训工程
  (1)以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无锡市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为重点,建设公益性陶艺实训基地。
  (2)建设“五朵金花”(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陶艺传承基地,树立行业典范。
  (3)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艺美术类行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设陶艺创意研发基地。
  (4)建设江苏省宜兴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不断提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发展水平。
  6宜兴窑系产业提升工程
  (1)实施高端艺术品和大众生活品“双轮驱动”战略,创新产业生产方式。
  (2)推动宜兴陶艺工作室转型升级,鼓励推行公司化运作模式。
  (3)鼓励数字化制造技术、先进窑炉和陶瓷机械等的技术开发,积极培育陶瓷装备产业。
  (4)提升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水平,争创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冲击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7陶式生活实景体验工程
  (1)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合作,推广以寄情于山水的生态栖居、品味阳羡茶的乡村休闲、把玩紫砂壶的艺术生活、徜徉老街流连佛光的放归养生为主要内容的“陶式生活”主题体验游线,提升宜兴旅游“陶文化元素”体验度。
  (2)与星云文化教育基金会及其他文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将宜兴陶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在此,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通力配合下.我们关于打造“宜兴窑系”的规划将有序推进,我们也将借助促进“宜兴窑系”——这一综合性文化类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陶都宜兴的对外影响力和城市品位,为我们宜兴陶文化事业与产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出正能量。
其他文献
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陶器,尤其是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就是一部陶器的进化史和陶文化的演变史。从古至今,无数制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赋予一件件陶器制品以实用性能和丰富的艺术特征,并不断融入文化元素,使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之一。宜兴的紫砂陶就是中国陶器中出类拔萃的一种,它的制作历史悠久,尤其以紫砂壶最为独树一帜,堪称中国茶器之最,是传统手工艺制品的一朵奇葩。  紫砂壶艺是一
期刊
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硬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今天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不绝如缕。而宜兴紫砂陶艺术,则以其独有的材质以及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更被人称为陶中之最。  紫砂,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它踏进艺术殿堂的门槛虽然只有几百年,但它所依托的中国文化却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紫砂壶艺无论造型还是装饰所表达出来的美感及文化气息,都反映了中国人朴实、平和、大度的精神追求,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流脉。  1紫
期刊
摘 要 在庞大的紫砂家族里,仿自然形体的壶型我们称之为“花货”,它是通过提炼物象精神,将自然界中的花草、鱼虫、水山、奇石等物象,用紫砂艺术来表现,达到灵秀、象征的艺术效果。这种紫砂壶既有象形美又有寓意美。紫砂茶具“空竹鸣泉”融入了秀竹、山泉、鹅卵石等诸多元素,在充满诗意的艺术形体中表达竹蕴高洁、泉存清明、壶溢茶香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 紫砂茶具、花器、写竹、吟泉。  宜兴紫砂的造型艺术发
期刊
在紫砂的艺术世界里,无数能工巧匠历经时代变迁和生活的感悟、思考、想象,创造出了无数精神结晶,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审美对象。紫砂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与其它精神作品的形式一样,创作主体介入作用特别重要,在创制过程中创作者思维要有一种核心的精神作统领,即有一种“灵魂”作指引。艺术创作必须有灵魂,否则会使作品处于“六神无主”的状态,有了灵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艺术鲜活的灵魂、灵动的
期刊
摘 要 “梅桩壶”是一款富有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它以自然梅桩为题材,着重于生动趣味的形态展示,而梅花所寄语的自然物语、清新之致而不失君子风雅,深深地打动人心。  关键词 花货;梅桩壶;君子文化  艺术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指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闻名于世的宜兴紫砂壶艺,就
期刊
摘 要 纵观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其能够装得下大千世界的自然禀赋和人文情怀,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它承载了厚重的中华古老文明和文化脉动,在传承与创新中塑造出数以万计的壶艺形象与艺术生命。紫砂“联璧壶”吸取和借鉴了我国传统玉雕工艺的优秀文化资源,赋予作品瑞玉般的灵气和润泽,以形美、韵味构成了独特的容颜,呈现玉韵清华、古色生辉的艺术效果,让人在“紫玉金砂”的天地里遐想联翩。  关键词 联璧壶;玉器文
期刊
摘 要 创新在紫砂壶艺创作中一直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正是一代代紫砂艺人不断的传承并创新,才使壶艺制作技艺不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作品“凤穿牡丹壶”通过造型及装饰手法的创新,特别是独创性地引入均陶的堆花技艺进行装饰,丰富了紫砂壶的艺术表现力,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凤穿牡丹,祥瑞富贵”的主题。  关键词 凤穿牡丹壶;创新;堆花  萌芽于宋代的宜兴紫砂,经明、清时期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壶艺形态的塑造已逐步形成
期刊
紫砂壶设计中有一种方法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把经典的圆器型设计成方器,以产生新的变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在《壶艺说》一文叙述道:“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创造,紫砂陶器有极其丰富的造型,它充实了紫砂艺术的宝库,可以说是集造型器皿之大成,‘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是人们对紫砂器型的赞美。”“方匪一式,圓不一相”,既是人们对砂壶器型的赞美,也是对紫砂造型方式的总结和概括,所有的紫砂光货器型都是在方器和
期刊
1均陶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意义  宜兴均陶始于北宋时期,在明代晚期进入成熟期,“欧窑妍且姱,绚丽同晨葩”,其时以欧子明所制最为成功,时称“欧窑”,几乎成了宜均的代名词。釉层较厚,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色,胎有紫泥、白泥两种,代表作“宜均天蓝釉鸠首壶”器型优雅、形制端重、釉色匀净,堪为珍品。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宜均陶器开始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物。乾隆、嘉庆时期(1736~1820年),
期刊
摘 要 紫砂工艺品与佛文化的安静祥和之态交相呼应,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又兼具浓郁的地方特色。紫砂“达摩悟禅雕塑”以源远流长的佛文化为背景,古拙大度,融入“壶佛一体、茶禅一味”的理趣概念,辅以独特构架,淬入佛教信仰,体现出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以及无量无边的巍巍气象.  关键词 紫砂达摩悟禅雕塑:禅文化:生命价值  世人常说“茶禅一味”.而宜兴紫砂工艺品与博大的佛学存在着许多的文化交集。紫砂工艺品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