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预习。预习要求一般围绕以下内容要求学生:1.给课文标上序号;2.用工具书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陌生字词,消除阅读障碍;3.初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见解等;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打上问号;上网或在课外书中收集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设置行之有效的预习要求,不可千篇一律,很笼统很呆板。例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些预习题:1.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彭德怀的传奇故事和他的个性特点;2.读准句子,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解决;3.认真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并试着写写批注;4.用几句话或成语赞一赞你心目中的彭德怀。
  
  二、注重课堂导入 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知识型激趣。
  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别》这一课时,可以这样点题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是欢歌,相离是悲歌,无论欢歌还是悲歌,注定都是要唱的。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诗坛上,两位天皇巨星的相逢相离,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当时留下来的诗篇,至今为人们所传唱。这两位巨星就是孟浩然和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首诗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
  (二)谜语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猜谜,因为猜谜语具有挑战性,在猜谜过程中,孩子们都希望表现自己,有最先猜出答案的欲望。在猜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自然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放飞蜻蜓》一课时,教师出一个谜语给学生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接着教师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谁捕捉了蜻蜓?谁放飞了蜻蜓?谁让他们放飞的?为什么放飞?
  (三)歌曲导入激趣。
  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可以让人心情沉重;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可以让人悲喜交加。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仔细品味新课的情感基调,选择适合这堂课的音乐,从歌曲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既容易把学生带入课堂,又把握住了课文的情感,较好较快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力。如,在学习《长江之歌》一课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好,我们一边听一边看课文,感受一下歌词和课文有没有联系?”放歌曲。指名回答。“好听吗?想唱吗?如果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会唱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江之歌》吧!”
  (四)视频导入激趣。
  在教学《恐龙》一课时,我知道学生对恐龙非常感兴趣,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许多种类,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上网找到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视频。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教师微笑着,念旁白:在六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三、注重学生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上课伊始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中教师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我这样提问:“厄运是什么意思?信念又是什么?是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又是如何战胜这厄运的?”学生读有方向,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学习过程中质疑。
  注重学生质疑,教师不仅要注意在上课伊始,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质疑。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句子似懂非懂,这时,老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你不太懂,哪些句子理解起来有困难?”
  (三)学习结束质疑。
  一节课即将结束,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固然重要,因为它起到复习、巩固、总结、升华本堂课的作用,但还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宽松环境,才会充分挖掘出其内在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时,老师要耐心认真地聆听,态度热情,有耐心,也许学生提的问题不合理,或许很可笑,老师都应用肯定、鼓励的目光注视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脱离窘境,做个睿智的教师。
  
  四、注重合作学习 激发兴趣
  
  《新课标》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一般将学生“异质分组”,每组4—6人,包括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时,教师说:同学们,金字塔不仅外形宏伟精巧,而且它的建设也充满传奇色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去看一看!埃及的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起来的?现在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步骤如下:1.先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课文内容,或齐读,或开火车读……对于部分读的不流利的同学或朗读有误的同学,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建筑设计名片”的填写;3.推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交流。
  五、注重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教师要换角度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舍得给孩子奖励,如:加分、加盖 “大拇指”印章、加星、发学习用品等,应该毫不吝啬地把鼓励性的语言献给他们,如:“好极了!”、“我为你自豪!”、“真不错!”、“精彩极了!”等。这样,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其他文献
翁昱撰《试律须知》一卷,汪廷珍撰《作赋例言》一卷,均收入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宜黄黄秩模仙屏书屋刊刻《逊敏堂丛书》,且仅见于此书.此次根据国家图书馆藏《逊敏堂丛书》整
期刊
摘 要:多媒体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赋予了课堂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的教学手段所代替,“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方法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也有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双刃剑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兴趣 弊端    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告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广告。广告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利用广告语言能够
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去照自己,以自省;去照外侧,以展望。在前行时,不要忘了照自己,完善自我,以更强的力量奋然而勇进;也不要忘了照外侧,明确方向,以更坚定的信念砥砺而向前。  只照自己,会陷入自我的沼泽地。多少人推崇王阳明“发明本心”之说,但知心为万物之源,却沦陷于“格”自己的心,终不能“致”得“良知”。这算是照自己以自省了吧,最终无所事事不知所之,恐怕就是无视外界之故吧!只知自省,终会将自己困
期刊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千千万万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义不容
况周颐(1859 1926),字夔笙,别号玉梅词人,晚号蕙风词隐,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其所著有《蕙风词话》、《香海棠馆词话》(《玉梅词话》)、《餐樱庑词话》、《词学讲义》、《纗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究竟是应该遵从孔夫子之训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还是应该听从老庄之学,如那陶渊明一般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中国文人矛盾的集中体现便在于这一入一出上,但这一抉择却往往是痛苦并折磨的,鲜有人能游刃于其中,出入自如。  以入世之心向外看,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出发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家国义务与责任;关乎己身利益的私欲和野心。同时,大多数人不是纯粹地两者择一而是兼而有
期刊
旧三级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中师消亡问题久拖不进,延缓了新三级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浪费了教师教育资源.现行中师挂靠高校开办五年制师范大专的教师教育模式,模糊了中师的自
本是悠然自在、一片和谐的君臣同游,只因大臣的一句诗便落得悲剧收场,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古人诚不我欺,伴君如伴虎!在感叹梁元帝的喜怒无常和生性多疑的同时,我也不禁深思起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