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拾中国民族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语文素质课堂应发挥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作用,删繁就简,抓“读书为要”和读书兴趣培养这些“干货”,为孩子打下沉实、厚重的人文素养。
关键字:阅读兴趣;原因;对策
2017年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7.86本,与欧美国家10本左右、韩国13本、日本12本相比,国民人均阅读量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更要删繁就简,抓“读书为要”和读书兴趣培养这些“干货”。
一、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
(1)学校层面:“读书为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机械重复性作业,剥夺了学生阅读时间。教育部门多次印发《通知》: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大量的学练考,机械重复的抄抄抄,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不用说其他学科,就连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对“读书为要”还是认识不够。为了省事、图方便,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效作业过多,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被严重挤占。诸如,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1+x”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这类作业是少之甚少或形同虚设。
第二,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对阅读索然无味。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某老师委屈地说,这篇课文我不这样讲,万一考试考到了这篇课文怎么办?仔细分析,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不管是哪种体裁的文本,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课堂教学直奔考试。以“能挖掘文本中的知识考点”为荣,以“别人想到的考点我全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考点我也想到了”自誉。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繁琐的分析讲解,把原本文质兼美的课文肢解得面目全非,学生怎能不对阅读索然无味?
第三,被迫性阅读,败坏了学生阅读兴味。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国民的阅读意识有所提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很多老师,要么没有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喜好,随意性地给孩子推荐一大堆课外读物;要么要求太多,处处指向习作,甚至于把阅读与考试挂钩。自主性阅读变成了一种被迫性或强迫性阅读,怎能不败坏学生阅读的兴味。
(2)家庭层面:“读书环境”没有真正建立
家庭“读书环境”的建立,家长的行为和阅读习惯很关键。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功利性阅读思想还相当严重。他们认为:与其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书,不如多做几篇阅读短文,甚至把孩子阅读“闲书”视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个别家长虽然能够意识到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但真正能做到不管工作再忙,能带头挤出时间读书,为孩子做出榜样的家长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扔一本书给孩子,自己却倒在沙发上玩手机或看电视。
二、解决学生不愿读书的对策
针对上面对学生不愿读书原因的分析与梳理,要抓着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
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课“少慢差费”,花了2000多课时还不过关,是咄咄怪事。为什么呢?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其实也不奇怪,就是读得太少。所以,语文课内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除了布置必要的语文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读书清单。将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对接,与单元整合,与语言运用融合,定期开展读书推荐会、品读会,分享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今,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不管什么文体的课文,离开了多媒体,好像就不会上了。一堂课“声光电”齐上阵,课上得满天飞,结果是华而不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真正提升。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了强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从教师用书、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到“名著导读”,各个栏目都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读课上要根据不同文体,教会学生默读、诵读、快读、跳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自读、课外阅读实践中。
如,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宁可读得滚瓜烂熟,当堂成诵,多读几篇,扩大阅读量。也不要有太多的阐释和太多的活动。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汉语之美、音韵之美。
再如,以整本书阅读指导《骆驼祥子》为例。课内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新中国第1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再介绍一下《骆驼祥子》这本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如祥子是骆驼吗,祥子的梦想实现了吗,祥子最后变成了怎样一个人?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提示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可以采用沉浸式阅读。尽量忘记周围的世界,设身处地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共生共长,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阅读。
(3)建立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碎片式訊息和夸张视频的浏览,这种浅阅读和低级娱乐成为当下很多人阅读的主要方式。“把读经典、名著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环境在很多家庭还没有真正建立。[5]为此,我们通过专题培训讲座、把家长请进课堂、班级QQ、微信群等途径,教会学生和家长怎样“和大人一起读”,让家长和学生充分感受到从阅读“三只小猪”、“猜猜我有多爱你”、“狼外婆”等经典故事中可以获得亲情的交互,阅读和生命的快乐,远比那种整天看微信、刷视频等碎片化、低层次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总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以“读书为要”,要学好语文,仅凭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参考文献
[1]商务君.《全方位解读“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版商务周报.2017.04
[2]翁小平.《减负进行时 任重而道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05
[3]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人民日报.1978.03
[4]温儒敏.《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温儒敏的博客.2018.06
[5]黄雨.《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南方日报.2017.08
关键字:阅读兴趣;原因;对策
2017年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阅读图书只有7.86本,与欧美国家10本左右、韩国13本、日本12本相比,国民人均阅读量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更要删繁就简,抓“读书为要”和读书兴趣培养这些“干货”。
一、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原因
(1)学校层面:“读书为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机械重复性作业,剥夺了学生阅读时间。教育部门多次印发《通知》: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大量的学练考,机械重复的抄抄抄,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不用说其他学科,就连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对“读书为要”还是认识不够。为了省事、图方便,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效作业过多,学生自主阅读课外书的时间被严重挤占。诸如,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1+x”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这类作业是少之甚少或形同虚设。
第二,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对阅读索然无味。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某老师委屈地说,这篇课文我不这样讲,万一考试考到了这篇课文怎么办?仔细分析,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不管是哪种体裁的文本,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课堂教学直奔考试。以“能挖掘文本中的知识考点”为荣,以“别人想到的考点我全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考点我也想到了”自誉。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繁琐的分析讲解,把原本文质兼美的课文肢解得面目全非,学生怎能不对阅读索然无味?
第三,被迫性阅读,败坏了学生阅读兴味。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国民的阅读意识有所提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我们很多老师,要么没有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喜好,随意性地给孩子推荐一大堆课外读物;要么要求太多,处处指向习作,甚至于把阅读与考试挂钩。自主性阅读变成了一种被迫性或强迫性阅读,怎能不败坏学生阅读的兴味。
(2)家庭层面:“读书环境”没有真正建立
家庭“读书环境”的建立,家长的行为和阅读习惯很关键。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功利性阅读思想还相当严重。他们认为:与其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书,不如多做几篇阅读短文,甚至把孩子阅读“闲书”视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个别家长虽然能够意识到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但真正能做到不管工作再忙,能带头挤出时间读书,为孩子做出榜样的家长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扔一本书给孩子,自己却倒在沙发上玩手机或看电视。
二、解决学生不愿读书的对策
针对上面对学生不愿读书原因的分析与梳理,要抓着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
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课“少慢差费”,花了2000多课时还不过关,是咄咄怪事。为什么呢?正如温儒敏先生所说:其实也不奇怪,就是读得太少。所以,语文课内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留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除了布置必要的语文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读书清单。将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对接,与单元整合,与语言运用融合,定期开展读书推荐会、品读会,分享读书心得,以此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今,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不管什么文体的课文,离开了多媒体,好像就不会上了。一堂课“声光电”齐上阵,课上得满天飞,结果是华而不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真正提升。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了强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从教师用书、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到“名著导读”,各个栏目都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读课上要根据不同文体,教会学生默读、诵读、快读、跳读、互文阅读、检索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自读、课外阅读实践中。
如,古诗词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宁可读得滚瓜烂熟,当堂成诵,多读几篇,扩大阅读量。也不要有太多的阐释和太多的活动。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汉语之美、音韵之美。
再如,以整本书阅读指导《骆驼祥子》为例。课内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新中国第1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再介绍一下《骆驼祥子》这本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如祥子是骆驼吗,祥子的梦想实现了吗,祥子最后变成了怎样一个人?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提示阅读《骆驼祥子》这本书可以采用沉浸式阅读。尽量忘记周围的世界,设身处地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共生共长,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阅读。
(3)建立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
碎片式訊息和夸张视频的浏览,这种浅阅读和低级娱乐成为当下很多人阅读的主要方式。“把读经典、名著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环境在很多家庭还没有真正建立。[5]为此,我们通过专题培训讲座、把家长请进课堂、班级QQ、微信群等途径,教会学生和家长怎样“和大人一起读”,让家长和学生充分感受到从阅读“三只小猪”、“猜猜我有多爱你”、“狼外婆”等经典故事中可以获得亲情的交互,阅读和生命的快乐,远比那种整天看微信、刷视频等碎片化、低层次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总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以“读书为要”,要学好语文,仅凭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参考文献
[1]商务君.《全方位解读“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版商务周报.2017.04
[2]翁小平.《减负进行时 任重而道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05
[3]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人民日报.1978.03
[4]温儒敏.《在语文统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提纲》.温儒敏的博客.2018.06
[5]黄雨.《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南方日报.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