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现状和调查,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容乐观: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匮乏、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现状,本文从学习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培训、改革激励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认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氛围,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获得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81-03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已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仍处在相当落后的水平,导致中职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不高,后劲发展不足,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与质量。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等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探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对外交流少,职业教育专业化不够,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培养不够。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县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状,为了探寻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和有效途径提供比较的事实依据,我们对我县4所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主要从基本信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时代,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其滞后性在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体现得特别突出。
1.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师由于受环境所限,在专业发展方面,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缺少个人主动的专业成长计划和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理念落后,缺少对外交流,缺少目标指引。由于经济落后,中职学校开放性不够,缺少交流,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特别是中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对国家、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缺少了解,对职教政策信息了解的方式也很单一,且部分教师存在自卑心理,对于国家、省级举办的比赛根本不知道或没有信心参加,因此也失去很多对外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甚至不知道有“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名词,专业理念更新慢,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对专业专长的思考,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竟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第二,注重职称评定与专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轻视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专业技能达标情况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与学科建设考核的重要量化指标,如国级、省级重点职校的评估、重级重点专业的评审等,都对教师职称的数量比例、不同职称的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师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都非常重视,而且教师的职称跟工资直接挂钩,教师能明显地看到眼前和长远利益。许多教师的发展目标就是职称评定目标,从初级职称到中级职称再到高级职称,按职称评聘的条件努力,这样没有了新的职称目标,个人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所以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其专业发展也就停滞下来,不再搞教学研究,不再搞教改实践等。
第三,教师只是局限于教课,忽视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授课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联系,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上课的数量与绩效工资有直接关系,而且也与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聘任直接挂钩,很多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只局限于教课,满足于完成上课任务。比如公共课的教师极少考虑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极少考虑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要增删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访求。相同的知识点,不管是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同一教师教授都是“同一版本”;专业课的教师对企业(行业)联系缺乏热情,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主动下企业锻炼、服务企业的意识。再有,教师重视课堂教课,缺少课下交流,重视上课,轻视研究,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
2.专业知识匮乏
以专业的眼光审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有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在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知识的沟通和融合更是必不可少。然而,从调查情况看,80.5%的教師来自于师范类毕业生,17%的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而且都是非常年轻的教师,还有2.5%的教师是从企事业单位外聘来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在从事职业教育前都没有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从企事业单位来的教师又相当缺乏教育科学知识。且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又缺乏内在提升动力,对于学科知识新发展“充电”较少,对于教育科学新动态较少关注,对于知识缺少沟通和融合,专业知识相当匮乏。
3.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职学校要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适应企业(行业)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必须由“学科体系”向“就业导向”转化。这样,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不足的问题就更突现出来。
第一,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不到30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实践能力相对低下的现实问题。 第二,专业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不掌握企业新技术的进展情况,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企业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较弱、科研能力较差,对工作的探究和反思能力不强,仅限于学期的一篇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且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
二、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和现实措施
从现实和调查来看,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是很多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地方的社会因素,有学校的制度管理因素,还有教师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因此,营造成长发展氛围,改变教师的心态,将外因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让教师明白专业学习的必要,尝到专业成长的快乐,才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1.学习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认识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继2012年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它指明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也为中职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改变学校发展“建大楼而不育名师”的现象,建立以人为核心,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中职教师更要积极学习《专业标准》,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特征,要与普通教育区别开来。除了要强化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外,还应当注重实践,要有目的地参与企业的实践,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要切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包括对教材对知识的梳理和融合,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贴合当前市场需求。要树立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的思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實践的最新改革。
2.完善教师培训,精心建造老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办学资金缺乏,地方企业普遍偏小,且中职学校的产学研热情也不高,因此,校本教师培训是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更好的途径。
(1)实施教师培训学分制,将校本培训常态化。首先设立专门的校本培训部门,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制定培训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每年修得一定的学分。学校可以根据培训的级别赋予分值(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分值各不相同),教师根据职称制定学分目标(高级、一级、二级、见习学分也不等,学校保证校本培训次数和课时数。内容多面化,包含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校本教育观念培训和师德培训;模式化多样化,如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专题讲座式、情景体验式及研训互动式等。培训指导可请外面的教师专家或企业优秀人才来指点迷津,也可由本校领导或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即在学校内部进行,也要进行校际合作。实施教师培训“四挂钩”,即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或每年召开一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表彰会,对校本培训成绩突出者给以奖励。总之,校本培训要以制度的形式常态化,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实践结合起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2)加强校本教研,培养青年骨干和学科专家。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和专家的引领。欠发达地区要培养自己的专家,充分发挥专家、骨干的作用,提高反思能力,可以从抓好三个“三”入手,即“三种课型”“三级课题”“三项工程”。“ 三种课型”即青年教师竞赛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新课程研讨课。“三级课题”即 “全民”参与的省市县级课题、校级课题、个人小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课题主研教师进行校级、县级公开答辩,在教师中起到激励、推介和引领作用。“三项工程”即换血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三项工程针对不同教师对专业的不同需求。 “换血工程”主要是面向中老年教师,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即教学创新培训; “双师工程”是面向中青年教师,动员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带徒弟”、“结对子”,培养新人;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对口专业的技能鉴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双师教师资格。“名师工程”主要是面向骨干教师,指导其向教科研型发展,即教科研培训,以后将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逐步使一部分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
除了以教研培养青年骨干外,还要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为各学科组长,优先承担各类教学任务,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科组长们的专业引领水平, 让学科组长的成长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榜样。
3.改革激励评价机制,创设氛围,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在教师编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年度工作考核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从教师个体被动的专业发展到教师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再从教师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到教师群体共同的专业发展。
总之,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个主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合作反思为途径,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制度做支撑,一方面使教师个人呈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专业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使学校呈现“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型团队—一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策略与方式,引领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发展之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3-9-20.
[2]邱春丽.职教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9(14):5-6.
[3]黄杜鹃.我国职业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述评[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3):3-40.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81-03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已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仍处在相当落后的水平,导致中职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不高,后劲发展不足,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与质量。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等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探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对外交流少,职业教育专业化不够,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培养不够。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我县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状,为了探寻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和有效途径提供比较的事实依据,我们对我县4所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主要从基本信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调查发现,在信息化时代,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其滞后性在专业发展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体现得特别突出。
1.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师由于受环境所限,在专业发展方面,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缺少个人主动的专业成长计划和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理念落后,缺少对外交流,缺少目标指引。由于经济落后,中职学校开放性不够,缺少交流,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特别是中职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对国家、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缺少了解,对职教政策信息了解的方式也很单一,且部分教师存在自卑心理,对于国家、省级举办的比赛根本不知道或没有信心参加,因此也失去很多对外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甚至不知道有“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名词,专业理念更新慢,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对专业专长的思考,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竟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第二,注重职称评定与专业技能证书的考取,轻视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专业技能达标情况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与学科建设考核的重要量化指标,如国级、省级重点职校的评估、重级重点专业的评审等,都对教师职称的数量比例、不同职称的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教师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都非常重视,而且教师的职称跟工资直接挂钩,教师能明显地看到眼前和长远利益。许多教师的发展目标就是职称评定目标,从初级职称到中级职称再到高级职称,按职称评聘的条件努力,这样没有了新的职称目标,个人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所以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其专业发展也就停滞下来,不再搞教学研究,不再搞教改实践等。
第三,教师只是局限于教课,忽视了与学生所学专业、授课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联系,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上课的数量与绩效工资有直接关系,而且也与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聘任直接挂钩,很多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只局限于教课,满足于完成上课任务。比如公共课的教师极少考虑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极少考虑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要增删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访求。相同的知识点,不管是面对什么专业的学生,同一教师教授都是“同一版本”;专业课的教师对企业(行业)联系缺乏热情,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主动下企业锻炼、服务企业的意识。再有,教师重视课堂教课,缺少课下交流,重视上课,轻视研究,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
2.专业知识匮乏
以专业的眼光审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有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在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知识的沟通和融合更是必不可少。然而,从调查情况看,80.5%的教師来自于师范类毕业生,17%的教师是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而且都是非常年轻的教师,还有2.5%的教师是从企事业单位外聘来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在从事职业教育前都没有一线生产实践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从企事业单位来的教师又相当缺乏教育科学知识。且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又缺乏内在提升动力,对于学科知识新发展“充电”较少,对于教育科学新动态较少关注,对于知识缺少沟通和融合,专业知识相当匮乏。
3.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职学校要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适应企业(行业)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体系”必须由“学科体系”向“就业导向”转化。这样,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不足的问题就更突现出来。
第一,专业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不到30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实践能力相对低下的现实问题。 第二,专业研究不足。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不掌握企业新技术的进展情况,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企业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较弱、科研能力较差,对工作的探究和反思能力不强,仅限于学期的一篇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且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
二、促进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和现实措施
从现实和调查来看,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是很多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地方的社会因素,有学校的制度管理因素,还有教师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因此,营造成长发展氛围,改变教师的心态,将外因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让教师明白专业学习的必要,尝到专业成长的快乐,才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1.学习专业标准,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认识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继2012年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它指明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也为中职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改变学校发展“建大楼而不育名师”的现象,建立以人为核心,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中职教师更要积极学习《专业标准》,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特征,要与普通教育区别开来。除了要强化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外,还应当注重实践,要有目的地参与企业的实践,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要切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包括对教材对知识的梳理和融合,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贴合当前市场需求。要树立勇于创新、终身学习的思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實践的最新改革。
2.完善教师培训,精心建造老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办学资金缺乏,地方企业普遍偏小,且中职学校的产学研热情也不高,因此,校本教师培训是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更好的途径。
(1)实施教师培训学分制,将校本培训常态化。首先设立专门的校本培训部门,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制定培训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每年修得一定的学分。学校可以根据培训的级别赋予分值(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分值各不相同),教师根据职称制定学分目标(高级、一级、二级、见习学分也不等,学校保证校本培训次数和课时数。内容多面化,包含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校本教育观念培训和师德培训;模式化多样化,如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专题讲座式、情景体验式及研训互动式等。培训指导可请外面的教师专家或企业优秀人才来指点迷津,也可由本校领导或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现身说法;即在学校内部进行,也要进行校际合作。实施教师培训“四挂钩”,即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或每年召开一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表彰会,对校本培训成绩突出者给以奖励。总之,校本培训要以制度的形式常态化,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把培训与实践结合起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2)加强校本教研,培养青年骨干和学科专家。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和专家的引领。欠发达地区要培养自己的专家,充分发挥专家、骨干的作用,提高反思能力,可以从抓好三个“三”入手,即“三种课型”“三级课题”“三项工程”。“ 三种课型”即青年教师竞赛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新课程研讨课。“三级课题”即 “全民”参与的省市县级课题、校级课题、个人小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课题主研教师进行校级、县级公开答辩,在教师中起到激励、推介和引领作用。“三项工程”即换血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三项工程针对不同教师对专业的不同需求。 “换血工程”主要是面向中老年教师,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即教学创新培训; “双师工程”是面向中青年教师,动员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带徒弟”、“结对子”,培养新人;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对口专业的技能鉴定,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双师教师资格。“名师工程”主要是面向骨干教师,指导其向教科研型发展,即教科研培训,以后将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逐步使一部分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
除了以教研培养青年骨干外,还要选拔青年骨干教师为各学科组长,优先承担各类教学任务,并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科组长们的专业引领水平, 让学科组长的成长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榜样。
3.改革激励评价机制,创设氛围,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在教师编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年度工作考核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从教师个体被动的专业发展到教师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再从教师个体主动的专业发展到教师群体共同的专业发展。
总之,欠发达地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个主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合作反思为途径,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制度做支撑,一方面使教师个人呈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专业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使学校呈现“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型团队—一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策略与方式,引领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发展之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3-9-20.
[2]邱春丽.职教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9(14):5-6.
[3]黄杜鹃.我国职业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述评[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3):3-40.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