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透千古之谜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江南有一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时传下的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藏在书楼里,难得一见。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从强盗手里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车装的金银答谢。
  壮士说:“财宝再多,再贵重,也是有价的。我救了你,你的命无价。”
  富豪说:“莫非壮士还要取了我的命去?”
  壮士大笑说:“我不是要你的命,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
  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但是三日后的正午,你必须完璧归赵。”
  壮士得了书后,快马加鞭赶回家,请来乡下诸学子,连夜赶抄医书。萤萤灯火下,抄书人争分夺秒,总算在规定时间之内,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壮士把医书还了富豪,长出一口气,心想从此以后,便可以用这深锁在豪门的医学宝典,造福于天下黎民了。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方家一看,才知道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极需严谨稳当。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漏得古怪,寻不出规律,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试验呢?
  壮士造福百姓之心不死,急急赶回富豪家,想晓以大义,再请富豪将医书出借一回。然而,当他赶到目的地时,迎接他的是冲天火光。富豪家因遭雷击燃起大火,藏书楼内所有的典籍已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样代代传了下来,没有人敢用上面的方剂,也没有人舍得丢弃它。书的纸张黄脆了,布面断裂了,后人就又精心地誊抄一遍。因为字句的文理不通,每一个抄写的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将它订正改动一番,闹得愈加面目全非,几成天书。
  医书传到曾祖父手里,曾祖父目光炯炯直逼祖父。
  祖父问:“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父说:“我希望你能穷尽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你只说对了一半,不是它们,是它。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订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后代子孙,再来辨析正误了。”
  祖父看着两本一模一样的宝蓝色布面古籍,一时不知所措。
  “随意吧。它们难度相同,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曾祖父催促道。
  祖父随手点了上面的那一部书。他知道这一个动作,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项事业紧紧地粘在一起了。
  曾祖父把祖父选定的甲册交到他手里,把乙册收了起来,不让祖父再翻。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父的期望,皓首穷经,用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书中所有的错漏之处更正一新。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凡是书中涉及的知识,祖父都用全部心血一一验证,直至确凿无疑。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医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敬佩之情只持续了极短的一段时间。远方发掘一座古墓,里面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书,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是那样令人震惊——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同古书完全吻合。
  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项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灰飞烟灭,毫无价值。古书已经出土,正本清源,祖父的一切努力,都化为劳而无功的泡沫。人们只记得古书,没有人再忆起祖父和他苦苦寻觅的一生。
  有人问祖父:“如果你当初挑选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啊!”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
  摘自《故事家》
其他文献
从来没有哪一顿晚饭会让中国的超级富豪们如此矛盾。这场私人聚会的主办者,是来自美国的两位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参与者则是数十位中国富豪。  一个原本单纯的聚会,因为巴菲特和盖茨的慈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沉重。有人郑重其事地“裸捐”,有人低调地婉拒推辞,而更多的中国富豪,则选择了沉默。  很显然,美国式“裸捐”冲击的不仅是87.5万个中国千万富豪和5.5万个中国亿万富豪,也冲击着普通中国人
期刊
杜月笙发迹后的确与文化界过从甚密,是上海滩“三大亨”(另两位是黄金荣、张啸林)中唯一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的人。他与文化人的交往以及赞助文化事业还留下了不少掌故乃至佳话,比如优待其门徒中的记者、编辑,资助学者、诗人和名士,兴办学校和图书馆,培养子女向学向善,都给人以很深印象。解析杜月笙的文化事迹,对民国时的中国社会状况和杜月笙本人可多一份了解。  杜月笙亲近文化界,首先肯定是出于现实利
期刊
在青岛市原德国租界区,当初由德国建造的下水道出现了小故障,工作人员检修后发现是零件老化了。但这个下水道系统已用了百余年,当年那家建筑公司早已不复存在。  青岛城建公司咨询了其他德国建筑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  青岛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搜索后,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这些零件历经百年,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处在“牢不可破”时期,为了便于两国领导人随时通话,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架设了一条热线电话。后来两国关系疏远,这条热线变成了死线,再无人使用。  1969年3月21日晚8时,这条电话线上的指示灯突然亮了。年轻的中国女话务员惊诧地插上了机塞。  “喂,是北京吗?”对方问道。  “是啊!请问您找谁?”话务员反问道。  对方说:“请接毛泽东主席的电话,我要同他通话。”  话务员感到奇
期刊
有些书刊在描述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时,为“制造”看点,故意曲解事实,颠倒黑白,造成许多讹传。    解放军围困长春饿死大量居民    传言:  近年出版的某些报告文学作品,描写三大战役时认为,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时采取的封锁措施导致大量居民饿死。  真相:  1948年春,国民党军近十万人被包围在长春,这股守军既不突围又拒绝投降,同时还不断派兵从民间搜掠强征粮食(只发给形同废纸的国民党政府的大额钞票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    偷渡者下水后,一边游一边背诵毛主席语录给自己打气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逃港者多为农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学生、知识青年、工人,甚至军人。  逃港的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  偷渡者通常都带有汽车轮胎或者救
期刊
1989年夏天,中国与西方在军事技术合作中全面陷入困境。这给急需外汇维持经济运转的苏联带来了一个机会。其实,早在中美关系破裂前,莫斯科就已经向北京伸出了橄榄枝。对华军售商机潜在的获利数字,让困境中的苏联首脑感到阵阵眩晕。    苏霍伊的密谋    1990年的一个早晨,时任苏霍伊航空装备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公共联系部主任尤里·切尔瓦科夫接到通知,当时,切尔瓦科夫刚刚被委任为设计局对外公共联系部的业务
期刊
对很多球迷来说,朝鲜男足是一支神秘之师,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举国体制下的朝鲜男足是如何重返亚洲一流强队行列的?    专门配备政委 采用军训管理    朝鲜体育与工矿、商业企业一样实行的是举国体制,而朝鲜足球是在举国体制下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朝鲜男足采用军训方式管理,参加专业性质顶级联赛的球队被称为一级队。  所谓军管制度,指的是“政委”制度。在军队的一级队中,除了主教练,球队还专门配备一名政委。这
期刊
伦敦市民安娜·怀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习惯租房子住,住腻了就可以换一个地方。不久前,安娜来到亚当房屋中介公司,她又准备搬家了。  刚走进门,经理亚当就主动介绍起来:“怀特夫人,您来得正好。现在有一处非常棒的待租房屋,它位于伦敦西郊诺丁山,靠近海德公园。”  安娜对诺丁山慕名已久,早就期待着搬入此街区居住。  见安娜有意向,亚当立即拿出详细资料给她看:这是一幢带四间卧室的两层小楼,有厨房、地下室,甚
期刊
半年前,我和侄女一起去比利时度假,住在姑姑家里。姑姑的邻居是一对英国夫妻,她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琼斯,因为年龄相仿,侄女和琼斯很快成了好朋友。  每天晚上,侄女都会去琼斯家玩,有时,两人还牵着各自的宠物去公园游玩。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从另一个城市赶回来,接到了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侄女出事了。原来,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侄女和琼斯在去郊外游玩的路上大吵了一架,一气之下,侄女扔下宠物独自回家了。等气消了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