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的现状,提出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的观点,并且基于自身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阐述了运用赏识教育,要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要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要注重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 学习兴趣
一、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差异也很大,如果教师居高临下,用成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或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受到压力,产生挫败感,没有成功的体验,更何谈写作的兴趣了,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下面是学生作文《我们班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段: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好,虽说最近也在努力,但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看见得高分的同学乐滋滋地把试卷捧回,我就嫉妒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我旁边坐了阮宇灏,他学习成绩很好,一有空就复习做作业,我也以他为榜样在勤奋学习。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课、记笔记,自习课上不会的就问班长。虽然他一直瞧不起我,虽然他有时还骂我,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给他“男子汉”这个称号了。第二个男子汉。”
显然,这位学生写作水平一般,语言很平淡,心理也较为稚嫩,然而,我在评语中对这篇作文大大赞扬了一番,还给了高分。因为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作者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而且立意也很好。更难得的是,这位学生平时作文常常只能写三四百字,还是东拼西凑而来的,而这篇文章他写了三位“男子汉”,结构和谐,层次清楚,表达清晰。当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的就是赞赏和鼓励,如果老师批改和指导的时候仅仅是细数其缺点,那么学生这点可贵的表达需求也许就这样熄灭了。其次,写作首先是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人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教师要用心体会学生的真实表达,肯定学生各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乐于写、敢于写。
二、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也许在教师眼中是平淡无奇,甚至是文理不通的,可圈可点之处甚少,需要修改之处极多,因此,老师在批阅的时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然而笔者认为,在指导之前,老师必须首先要用心阅读、认真体会,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敏锐感受文中精彩之处,在这个基础上的评语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个学生在一次班级征稿中写了一篇题为《卑微中的光芒》的习作,整篇文章更多的是内心独白,她忆起了让自己信心有一点增长的几件事。作为一篇记叙文,文章议论抒情太多,叙事过于粗略,然而,我在批阅的时候,没有直接指出其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出了她的不自信,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却盛赞好友的容貌气质,并流露出望尘莫及的失落;自己数学学科稍稍薄弱,就让她每一次考试都患得患失,在羡慕其他同学的同时,抱憾自己的不够聪慧。因此,每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能瞬间照亮她的内心。其实,我早已感知到她内心的不自信,于是,我首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还记得初一军训的那几天,你的清秀、端庄,还有沉静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认真的态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每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都不是卑微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你更是一位优秀的女孩,我已感受到了。”
所以教师往往更多的在评语中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得更好些,然而,在撰写评语的时候,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那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总也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写作积极性也就必然消失殆尽。
三、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赞赏,甚至在讲评课上读出来,对他而言,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有了成就感,写作的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也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上的“赏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班上作文写得好那几个学生;要肯定学生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点,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也要不吝赞扬,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把“分享交流”作为作文讲评课的重要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写作交流课上,我把学生推荐的文章无一例外称为“美文”,并且印发给同学交流分享,在“学生评”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找亮点”,“老师评”也先是评析文章的成功之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与修改”。此外,除了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各小组推荐的几篇文章,我还把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呈现了出来。在我深情朗读的时候,我观察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期待的眼神和欣喜的表情。可以说,整节课气氛轻松愉悦,同学们兴致盎然,课后对自己作文修改升格的效果也非常好。
(作者单位: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编辑/赵军
【关键词】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 学习兴趣
一、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
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有很大差距,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差异也很大,如果教师居高临下,用成人的眼光和语言习惯去看儿童的作文,或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受到压力,产生挫败感,没有成功的体验,更何谈写作的兴趣了,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下面是学生作文《我们班的男子汉》中的一个片段: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不好,虽说最近也在努力,但也不会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看见得高分的同学乐滋滋地把试卷捧回,我就嫉妒地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我旁边坐了阮宇灏,他学习成绩很好,一有空就复习做作业,我也以他为榜样在勤奋学习。他在上课时认真听课、记笔记,自习课上不会的就问班长。虽然他一直瞧不起我,虽然他有时还骂我,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但还是给他“男子汉”这个称号了。第二个男子汉。”
显然,这位学生写作水平一般,语言很平淡,心理也较为稚嫩,然而,我在评语中对这篇作文大大赞扬了一番,还给了高分。因为这是一篇真实的作文,作者写的完全是“自己所想”,而且立意也很好。更难得的是,这位学生平时作文常常只能写三四百字,还是东拼西凑而来的,而这篇文章他写了三位“男子汉”,结构和谐,层次清楚,表达清晰。当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教师需要给予的就是赞赏和鼓励,如果老师批改和指导的时候仅仅是细数其缺点,那么学生这点可贵的表达需求也许就这样熄灭了。其次,写作首先是情感表达的需求,而人的表达习惯千差万别,教师要用心体会学生的真实表达,肯定学生各种表达方式,使学生乐于写、敢于写。
二、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也许在教师眼中是平淡无奇,甚至是文理不通的,可圈可点之处甚少,需要修改之处极多,因此,老师在批阅的时候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然而笔者认为,在指导之前,老师必须首先要用心阅读、认真体会,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敏锐感受文中精彩之处,在这个基础上的评语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个学生在一次班级征稿中写了一篇题为《卑微中的光芒》的习作,整篇文章更多的是内心独白,她忆起了让自己信心有一点增长的几件事。作为一篇记叙文,文章议论抒情太多,叙事过于粗略,然而,我在批阅的时候,没有直接指出其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出了她的不自信,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却盛赞好友的容貌气质,并流露出望尘莫及的失落;自己数学学科稍稍薄弱,就让她每一次考试都患得患失,在羡慕其他同学的同时,抱憾自己的不够聪慧。因此,每一个小小的肯定,都能瞬间照亮她的内心。其实,我早已感知到她内心的不自信,于是,我首先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还记得初一军训的那几天,你的清秀、端庄,还有沉静的气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认真的态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每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都不是卑微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你更是一位优秀的女孩,我已感受到了。”
所以教师往往更多的在评语中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得更好些,然而,在撰写评语的时候,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那些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总也不能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写作积极性也就必然消失殆尽。
三、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被老师赞赏,甚至在讲评课上读出来,对他而言,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有了成就感,写作的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也会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上的“赏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班上作文写得好那几个学生;要肯定学生作文语言、构思、选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点,哪怕只有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词语,也要不吝赞扬,即使对待较差的作文,也应坚持以欣赏的眼光来寻找“亮点”。
本着这样的理念,我把“分享交流”作为作文讲评课的重要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写作交流课上,我把学生推荐的文章无一例外称为“美文”,并且印发给同学交流分享,在“学生评”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找亮点”,“老师评”也先是评析文章的成功之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与修改”。此外,除了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各小组推荐的几篇文章,我还把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呈现了出来。在我深情朗读的时候,我观察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期待的眼神和欣喜的表情。可以说,整节课气氛轻松愉悦,同学们兴致盎然,课后对自己作文修改升格的效果也非常好。
(作者单位:苏州市振华中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