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崛起”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书记说:河南是中原一个大省,有着一亿人口,而且7千万是农民。河南这几年来,经济发展非常快。生产总值达到了8800多亿,人均达到了1000美元,在全国排第五位。更可贵的一点是,河南的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这不仅给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也解决了河南人民的温饱问题。河南也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省份,从夏朝开始,4千年的历史中有两千年,是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人民勤劳、勇敢,能吃苦,而且包容性很大,在河南,全国各地的人都有,有从台湾、香港来的商人,还有长期在河南居住和工作的外国人。
  河南发展的潜力很大,如果把河南人民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河南将会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大省。
  徐书记在谈到中部崛起时说:河南地处中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现中部崛起,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原崛起。中原崛起,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河南人民的生活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所以说中部崛起是中央解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而中原的崛起,又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点,所以河南要抓住这个机遇,很好地发展自己。当然我们也非常关心中央的政策支持。我们希望国家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经济布局方面,要把有一些产业放到中部地区。比如能源、原材料产业,金融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我们建议把中部地区作为一个重心来安排。二是要投入。中部地区是我们国家主要的产粮区之一,也是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些省,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都是国家粮食的重要产区。而且是以农业为主的这样的一些省份,对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为东部地区做出了粮食、资源、大量劳动力的贡献。但国家对农村,对农业欠帐很多。三是要使这块地区尽快地富起来,从总体上来说,国家要有一些优惠政策。在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的时候,国家都给了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这些优惠政策,东部的发展不可能那么快,西部的开发也不可能有那么明显的效果,现在中部要崛起,同样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目前争当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政策支持的重心,也是中部民众的一个更现实的考量。河南省委省政府,在考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原崛起的整个模化过程中,确实把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来决策,来推动。
  我们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一点,就是,大中城市,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形成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而且它对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如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主要是考虑香港、广州、深圳及新兴的城市。以这样一些大中型的城市为带动,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有上海这个特大型的城市带动,把长江三角洲经济搞活了。环渤海地区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的带动,所以形成了一个矩形的经济发展。同样中部地区的发展,包括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合肥、南昌这几个省会城市,尽管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从经济实力来说,都相差不是很大,都是能够形成经济带动力和经济辐射力的城市。所以河南在考虑中原崛起中,就确定了以郑州为龙头,以郑州为中心,沿着中心50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9个城市,组成一个中原城市群的隆起带,由中原城市群来带动整个河南经济的发展。这个城市群除了郑州以外,有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源、许昌等几个城市,目前这种态势已基本形成,从去年的收入情况来看,这几个城市处在领先位置。
  徐书记在谈到河南与湖北比较经济优势时说:湖北和河南,各有自己的经济优势。郑州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但是郑州和武汉来比,郑州还要用更大的努力,才能够在某些方面赶上武汉。如新型工业的发展,现在的郑州还是传统工业多一些,新兴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如武汉,在汽车工业方面的发展,也不如武汉。但是郑州有郑州优势。在不久的将来,郑州将成为中部地区,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个区域型的商贸物流中心。第一,郑州在这方面有它的传统。第二,郑州在交通区位优势上,也略胜武汉。第三,郑州向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辐射,也比武汉略强一些。对北部的南北贯通和东西结合,郑州的区位优势要强于武汉。所以把郑州发展成为国家的商贸和物流中心,应该说优势比较强。还有一个方面,郑州的食品加工业方面的优势也优于武汉。郑州的三全汤圆、思念饺子在全国各地很知名,现在发展的势头也很好。而且它是以河南的产麦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的有利条件,要比武汉强。总之,各有优势,目前关键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我们还有双汇的火腿肠,华云肉鸭,永达肉鸡,周口味精等,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而且已占领了很大的市场。河南是一个以产优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为基地的农业大省,以上产品不仅转化我们的农产品,而且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产业。这个条件,目前来说,我们周边的省都不具备。另外河南也是个原材料和能源的生产基地,河南的资源是很丰富的,煤的产量在全国处第二位。铝工业、金属工业,也是很发达的。
  优质交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性的条件,目前河南有三纵三横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到2007年,河南的高速公路的总长度,将是全国第一、二位。我们的规划是,有三个小时的火车的快速线路,就是郑州到北京,郑州到西安,郑州到武汉。所以我们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信心的。
  徐光春在谈到面对WTO,河南的农业如何发展时说:河南的农业生产,河南的农村工作,河南的农民征收问题不解决,肯定会拖累中原崛起。而且不仅拖累中原崛起,还会影响中部地区的崛起,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现在我们全省城市居民收益,达到7700多元,而农民的收入只有2500元,也就是只有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农民太苦了,农村太穷了,农民的减负增收的压力已迫在眉睫。在3月5日的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在明年实现全中国免征农业税,而河南,已经提前一年实现了在全省范围内免除农业税。免除七千万农民的农业税,我们的决心是下得不容易的。从我们省的情况来看,全面免除农业税,农民增收的幅度并不大,累计起来几十块钱,但这几十块钱,对农民来说,也是非常可贵的。但仅仅免除农业税也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致富问题的,还要采取别的办法。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放的扩大,压力会越来越大。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也有考虑。如怎样提升我们农产品质量?大家知道,中国的麦子是不能够做面包的,我们很多做面包的面粉,都是从美国、加拿大过来的。中国面粉怎么样能够做面包?这就要改良品种,要提高小麦的质量,现在河南移植的优良品种小麦已经可以做面包了。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采取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来应对入世对我们的挑战和压力。再一个就是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怎样降低?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提高我们农民的生产和管理农业的技能,所以我们要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在价格方面,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来控制,使农业的生产成本尽量降低。再一个就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黄河、淮河的泛滥,对农业损伤很大。所以加快治理黄河、淮河,农业生产效益将明显提高。同时,还要强化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我们很多地方出现了蔬菜卖不出去烂掉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产品不对路。现在讲究绿色产品,怎么样能够使我们的农产品成为绿色产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农产品没有品牌化。麦子就是麦子,青菜就是青菜。只有让农业生产走入市场化的轨道,才能应对入世的挑战。因此,要加大对农村管理的力度,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所以我们要两手抓,一手抓新型的工业化的发展,一手抓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两手不是分开的,应很好地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加快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延长农业的产业链上。就是要加强农产品的后期加工,增加它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农产品的加工业,将成为我们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且会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
  徐光春在谈到城市群的突起带,会不会形成产粮地区的塌陷区时说:客观上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一边在突起,一边在塌陷。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在崛起,而以产粮为主体的农村在塌陷。这是我们在整个实施中原崛起的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的一个问题。这就要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做到城市反哺农村。怎么样来做到,关键是要架起一座桥,这个桥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的桥。工业的发展,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样就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我们5千万劳动力,如果转移出来一半,2500万人生活就富裕多了,这样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一个连接,这个连接就是以劳动力来连接,以解决突起带与塌陷区的矛盾问题。
  二是产品的连接。把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成为现代工业。我们的双汇集团就带动了100万农民养猪。我们的三全汤圆就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所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产业,既能够推动我们的工业发展,又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当然这里要有一个政策问题。比如说在税收、利润方面要有百分之几反馈给农村,来扶持农业生产。
  徐光春在谈到和谐社会建设时说:我们现在强调科学发展,就是说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地发展,而且这四个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的。我到河南工作后,首先关注的还是经济问题。要把河南经济发展起来,腰杆硬起来,这是我的第一位的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河南的人文建设,加强河南的社会发展。河南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而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很好。河南出了很多优秀人物,不说历史上,就说当代,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优秀干部的典型焦裕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常香玉,为民执法、打击社会恶势力的模范公安局长任长霞,都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就是河南普通人中,也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今年2月20号,我们在温州打工的老乡李学生,为了抢救两个即将被火车撞了的小孩,而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温州人民用自己的感动,来报答这位河南青年。筹集了22万元善款,帮助这位青年的家庭,而且把他树为温州人民学习的榜样。目前5千万劳动力中,已转移出来有1400万。不仅减轻了河南的负担,也给河南人带来了财富。河南有句话叫“一农务工,全家脱贫”。最低的工资500块钱一个月,一年下来有几千块钱。这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个支撑点。大家知道非典时期,大量的民工走了,很多工作没人干了。而且每年春节,保姆都回去了,家家都困难。所以广大民工已经成为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对我们河南来说,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其他文献
今年4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400多所高职院校中经综合实力测评,成为全国12所“中国一流高职院校”之一。   5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高职高专协作会组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获得“中国一流高职院校”殊荣的12所院校,赴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展示。   国家教育部领导到院考察,充分肯定了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的新成就。八大办学特色和亮点也引起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极大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专题
期刊
2002年以来,建始县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集中帮扶,整体脱贫”的扶贫工作新要求,对全县列入扶贫开发的重点贫困村,实行分批安排、“整村推进”。全县已启动58个村,其中,2002年10个,2003年11个,2004年19个,2005年18个。根据省长罗清泉同志的指示,我们从2002年和2003年启动、已完成集中帮扶计划的21个贫困村为重点,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组到了15个村(其中2002年启动的
期刊
“盛世”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公认的盛世只有三次,即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极盛”再到“昭宣中兴”的西汉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
期刊
时政    十一五规划建议透出十一大亮点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之前的十个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体现出诸多亮点:社会公众首次广泛参与建议;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首次由“计划”改为“规划”;人本化改革;政府回归公共职能本位;共同富裕提上日程;区域经济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自
期刊
创建“节约型社会”不仅需要各种节约的技术和经验,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公民都养成节约的习惯,在整个民族中形成一种“以节约为荣”的风气。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人节约很有一套。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两倍。如果日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为1,美国则为2.72,英国为1.91,法国为1.59,德国为1.41。那么,日本人为何会这么节约呢?    认清国情是促使日本人节约的根源 
期刊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则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理解这一转向,则需要我们对中国式发展道路有一个结构上的重新理解和判断。    一、中国在当前世界(产业)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    在当前的学术讨论中,有很多
期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农村信用社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成功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2004年4月又探索建立了办事便捷、公开透明的信贷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信贷支农服务水平,树立起农户小额信贷支农“知名品牌”形象,实现了信用社和农民的双赢。一年多来,中心累计发放31875笔贷款,比上年同期增长35%;投放金额203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其中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182万元,比上年同
期刊
如何使老百姓打得起官司,并为他们打官司提供最大的方便?宜昌市枝江人民法院在更新司法为民理念,强化司法为民措施,树立司法为民形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民事速裁顺民意    近年来,随着民事案件的增多,加之种种原因,“积案”、“余案”时有发生。一个损害赔偿案件的原告陈某向院长张士勇反映:“为了几百块钱的赔偿款,上了4趟法庭,开了2次庭,用了好几百块钱,真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官司能不能快点打?
期刊
2005年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由于开发出比铝要轻、比钢还硬、比普通陶瓷更耐高温的复合陶瓷新材料,获得了已空缺六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一成果的诞生,打破了国外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奠定了我国在当代航空航天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痴心报国    1938年,张立同出生于四川重庆,童年那段国破家亡的逃难经历,在她幼小
期刊
中国改革没有模板    诺伯特·瓦尔特 (Norbert Walter,1944-),德意志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德意志银行研究院院长。  2005年2月,由许知远、覃里雯、黄继新三位作者著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思想的历险》一书,用优雅的语言和平等的姿态,勾勒出世界变化的轮廓,向人们呈现了“智力上的自由冲撞”的美丽火花。本期“领导书屋”摘介其中三篇,供决策者一阅。    法兰克福约翰·沃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