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思考意识和探索奥秘的欲望,让学生有动力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适合课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内心形成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结合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派生和演变而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抓手就是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关联处来创设情境和设置冲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容易,学得轻松,用得灵活。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回忆复习中,有些善于预习和思考的学生已经看出了教师复习的目的,踊跃地发言:“老师,现在我已经看出来,我们将要学习的梯形能够分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梯形的面积了。”我肯定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们将梯形的上下底互换一下位置,接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梯形,会是怎样?”学生很快能看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实际上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通过图形变换来求得问题的解决,为接下来进行的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扫清了障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交流,体味生活中数学的作用,深入理解数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节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了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老师预备了10个写字本,要平均分给3个课堂表现很好的学生,你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也很高,就连班上个别不愿动脑的学生也都积极思考起来。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味”,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收集有效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设置悬念话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将问题悬念抛出,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贯穿课堂的始终。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也有将问题悬念设在课尾,“且听下回分解”使悬念放射出无限魅力,做到课尽而意味无穷,留足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例如,在进行《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故事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熊从4株玉米上拿走1个玉米棒。问学生:“就这个问题你可以怎样提问?”学生说:“还有几个玉米。”这样自然引出乘加、乘减这两个算式提出的问题。接下来,教师继续讲故事,讲小熊和妈妈摘西瓜。妈妈摘西瓜,小熊写出两个算式:3×4,3×3+5,进一步和学生探讨后,确定小熊只要写出3×4就行了。第二天故事继续,熊妈妈继续摘西瓜,小熊又写出了2个算式:4×5-3,3×5+2,告诉我们熊妈妈摘了17个西瓜。我让学生画出熊妈妈当天的西瓜摆放图。故事延续到第三天,熊妈妈又摘了13个西瓜,小熊会写出什么算式呢?随着故事情境的推进,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设置,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多、更智慧和更丰富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學生在快乐中、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学习数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近几年对初中英语的阅读要求逐步提高,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课堂教学及阅读讲解时的方法入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能赏析好词、好句,通过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一、“猜”出词汇的真面目  阅读文本中的生词会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所以,正确猜测词义就显得很重要,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笔者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技巧训练。  1.Common Sense
期刊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喜欢表现,而践行“亮我”教育,其目的也是给学生一个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信心,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技能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技能迁移和在实践中运用。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正迁移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成精彩课堂。一、在设疑“展示”中引导迁移  学则须疑。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和培养是构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计算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以核心素养为主,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小学计算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一、价值取向  1.核心目标。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三大基本能力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和启蒙,
期刊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综合性”“活动方式特殊性”及落实过程中诸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其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成果生成和评价等都充满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和自我评价,并以评促思,以思导行,才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与理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基本策略。一、发展性—
期刊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存在着组织信任,这不仅表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这是学校组织信任最核心的部分。信任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师生之间就会竖起一堵不可逾越的高墙,师生冲突、信任危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有彼此信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愿意在学习上请教教师,生活上求助教师,情感上依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作为信任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编织
期刊
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点往往围绕书本知识与课堂内容展开,教师、家长、社会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以实践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素养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变得不知所措,一切从头学起,浪费大量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析  欧洲教育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21世纪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欧洲各国教育发展及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目
期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组学习”作为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应用。与此同时,在众多的数学“尝试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我们也明显看到了“形式主义”的影子。如:小组内分工、任务不明确,导致表面热闹、一切顺利的假象;教师干预太多,小组学习成了纯因果性的活动;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及时引导。等等。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启发学
期刊
STEM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整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体现这四大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实现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STEM属于综合教育,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活动基础上,将四种元素有序组合,才是STEM活动。小学科学教学可以通过多个策略,借助STEM活动,实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一、开展多元整合,丰富STEM活动内容  
期刊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奠定了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谈几点看法。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来都不矛盾,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诗、词、文、赋,其实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的最
期刊
开展语言与数学之间的教学研究,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回归本源,从数学本身出发,抛开不必要的形式干扰,找准数学体系与小学学生思维认知的契合点,才能在教学上取得长足进步,培养出一流的数学人才。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从两个角度探讨如何从语言角度开展数学教学。  一、从思维着手,让学生构建数学理解  数学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研究的客观事物,但数学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