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乔治·斯坦纳看来,现代西方的一些非人道主义逆流(尤其是纳粹)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使西方文学的创作陷入了“沉默”。为了能够摆脱这一现实的文化困境,斯坦纳提出了“毕达哥拉斯文体”以及倡导“老式批评”这两种解决这一困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言;沉默;毕达哥拉斯文体;老式批评
乔治·斯坦纳是美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是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他作为一名犹太幸存者,斯坦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他也将这种犹太幸存者意识融入他自己的文艺思想,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他的代表作《语言与沉默》这一著作,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杰作。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主要是语言、文学批评和人道主义。但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根本主题就是语言的生命问题。在斯坦纳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与文学由于现代西方的一些非人道主义逆流(特别是纳粹主义的盛行)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的危机。因此,试图挽救语言与文化堕落成为了斯坦纳一生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将从他对语言与沉默的分析中,来研究他为解决这一困境所做的贡献。
一、语言与沉默
“语言”是《语言与沉默》中的的关键词。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言词的首要性,是希腊犹太智慧的特征,并被基督教所继承。……文学、哲学、神学、法律、历史艺术,都是努力将人类的所有经验、人类有记录的过去、人类的现况和对未来的期许,统统包含在理性话语的疆界之内。”[1]这也就是说,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分界线”,是一个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关键所在。
但是,“现在,这信念不再具有普世性。自弥尔顿时代以来,对它的信心就开始下降。”[2]特别是在“逃离语词”一文中,斯坦纳详细的描述了传统语言形式的衰微、锐减,以及数学表达方式膨胀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各种人文及艺术学科领域都渐渐的出现了从语词中撤离的现象。例如:哲学,居然开始“将真理等同于数学证明”[3];绘画、雕塑、音乐也全部抛弃了语词的内涵。不过,这一危机在文学的世界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就像《语言与沉默》中“沉默与诗人”所提到的那样“20世纪政治上的非人道,加上随之而来的技术化大社会中腐蚀欧洲资产阶级价值的一些因素,可能已经伤害到了语言,这种可能性正是这本书的潜在的主题”[4]。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语言最大的危机正是人们表现出的“对读者、人物和语言的轻薄”,我们所要用语言表现的梦想正在被批量的制造销售。总之,现代作家所使用的语言工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它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与准确,文学不再能够承担起提升人的精神以及素养的责任。正如在“人文素养”中曾提到纳粹统治时期,那些纳粹军官都是真正有才华的人,可他们晚上在欣赏完高雅的音乐,阅读了经典名著之后,第二天还是会若无其事地去奥斯维辛集中营上班。在斯坦纳看来,语言原本是一种最具人性化的行为,然而这个时代的种种表明语言不仅能够传达爱与美,同时还可以用来掩饰甚至宣扬谎言与罪行。这种人性与文明的矛盾使我们充满震惊,而且无法解释。但是语言对于我们的社会是如此的重要,于是斯坦纳重新思考现在语言文学究竟应该被放置在何处。
语言与沉默在斯坦纳那里总是并列出现的。他认为人们已经开始怀疑语言还能不能谈论文学的真实,那些最具天赋的现代作家们因此就陷入了沉默的境地。因此,唯一的选择便是“白杀性的修辞一沉默”:“语言到了尽头,精神运动不再给出其存在的外在证据。诗人陷入了沉默。在此,语言不是接近神光或音乐,而是比邻黑夜。”[5]
不过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斯坦纳认为诗人们选择沉默,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抵抗,这正好是一种无声地抵抗。正如在《语言与沉默》中写到的这句话:“正是因为那是他人性的标志,语言,在野蛮之地,在暴行之时,不应该有自然生命,不应该是中立的圣殿。沉默是一种选择。当城市中的语言充满了野蛮和谎言,再没有什么比放弃写成的诗歌更有力。”[6]
二、斯坦纳对语言出现困境的解决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时代,书籍与出版物正在疯狂地膨胀之中,更不要说现在的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信息风暴,语言在其中磨损不堪,几乎处在了边缘化的地位。正是为了使文学语言走出这种困境,斯坦纳提出了以下的两种解决方式。
(一)、毕达哥拉斯文体
在语言沉默的时代里,斯坦纳积极探求如何超越现代所面临的文化困境,从而拯救、重建语言。在《语言与沉默》这本书的序言中他谈到“就人文的广泛意义而言,他认为文学家不必局限于一隅,……更应该因时制宜、广采兼收,使得哲学、音乐、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特长,可以做文学之用,这样,才能挽救语言的危机。”[7]斯坦纳坦诚他现在正在从事这一创新问题的研究。
除此之外,在“逃离语词”一文中,斯坦纳认为精密科学及其术语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挤压语言的空间,并发展出一种无法与日常或文学语言相互沟通的新型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地推移,这种新型的语言也是可以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的。换言之,科学语言同样有可能成功的融入我们的语言中,为我们的语言注入新生的活力:“通过音乐,艺术和精密科学或许可以找到共同的句法”。[8]正是這种吸收了各类语言元素与隐喻系统的文体被斯坦纳称为“毕达哥拉斯文体”。
在斯坦纳看来,每个时代不同文体都代表不同的文化,然而一种文体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文学甚至文化整体的衰亡,因为这些凋零了的文体总是会融入新生的文体。这一全新的文体就会即融了前代的文体所包含的哲学、音乐等一系列文化,同样也会具有新的时代所具有的全新特征,这就有利于我们创造出一种可以唤醒我们的文化活力的新型文体,一种可以适应我们时代的问题的文体。
(二)、老式批评
斯坦纳对文学批评的看法正如在《语言与沉默》中提到的那样:“批评家回望,看见的是太监的身影。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9]在这里,他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的附庸。不过在斯坦纳看来,人们已经开始在怀疑语言还能不能谈论文学真实。那些我们曾经公认的文明传播媒介,在纳粹统治时期不但没有对暴行进行抵抗,反而对这个黑暗时代进行歌颂。面对这严峻的局面,那些清醒的有良知的艺术家、批评家看到我们的语言正在被黑暗蹂躏。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因此,这时,文学批评就显得尤其重要,虽说文学批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是次要的任务,但它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斯坦纳提出了“老式批评”的概念,以便唤起文学语言的生命力。斯坦纳给老式批评所给出的定义是:“老式批评是这样一种阐释和批评方式,它综合考虑新批评所强调的形式细节、模糊性和文学模式的白行建构,然而同时又全面恢复意识形态语境和历史语境具有的权威,恢复文学创作实际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权威,恢复作者存在身份,尤其是要恢复形成文学经典理念的那些哲学和神学方面的维度。”[10]换言之,老式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感悟,并得到文学作品的净化为基础的批评方式,它会考察文学作品的“历史力量和道德力量”,其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经典与杰作。在斯坦纳看来,通过“老式批评”对文学创作的批评,语言中蕴含的活力就会被唤醒,文学语言就有可能会实现新生,摆脱现有的困境。
注释:
[1]〔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2]同上,第24页。
[3]〔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页。
[4]同上,第58页。
[5]同上,第49页。
[6]同上,第55页。
[7]〔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第6页。
[8]同上,第48页。
[9]同上,第16页。
[10]〔美〕乔治·斯坦纳著:《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M],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美)乔治·斯坦纳著.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M],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孙倩.斯坦纳文艺思想评述[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4]张楠.《语言与沉默》中的语言与沉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关键词】:语言;沉默;毕达哥拉斯文体;老式批评
乔治·斯坦纳是美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是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他作为一名犹太幸存者,斯坦纳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他也将这种犹太幸存者意识融入他自己的文艺思想,主要研究语言、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二战大屠杀的影响。他的代表作《语言与沉默》这一著作,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人文批评的经典杰作。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主要是语言、文学批评和人道主义。但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根本主题就是语言的生命问题。在斯坦纳看来,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与文学由于现代西方的一些非人道主义逆流(特别是纳粹主义的盛行)导致了语言文化的滥用与污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的危机。因此,试图挽救语言与文化堕落成为了斯坦纳一生的追求。接下来,我们将从他对语言与沉默的分析中,来研究他为解决这一困境所做的贡献。
一、语言与沉默
“语言”是《语言与沉默》中的的关键词。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言词的首要性,是希腊犹太智慧的特征,并被基督教所继承。……文学、哲学、神学、法律、历史艺术,都是努力将人类的所有经验、人类有记录的过去、人类的现况和对未来的期许,统统包含在理性话语的疆界之内。”[1]这也就是说,在斯坦纳看来“语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分界线”,是一个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关键所在。
但是,“现在,这信念不再具有普世性。自弥尔顿时代以来,对它的信心就开始下降。”[2]特别是在“逃离语词”一文中,斯坦纳详细的描述了传统语言形式的衰微、锐减,以及数学表达方式膨胀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各种人文及艺术学科领域都渐渐的出现了从语词中撤离的现象。例如:哲学,居然开始“将真理等同于数学证明”[3];绘画、雕塑、音乐也全部抛弃了语词的内涵。不过,这一危机在文学的世界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就像《语言与沉默》中“沉默与诗人”所提到的那样“20世纪政治上的非人道,加上随之而来的技术化大社会中腐蚀欧洲资产阶级价值的一些因素,可能已经伤害到了语言,这种可能性正是这本书的潜在的主题”[4]。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语言最大的危机正是人们表现出的“对读者、人物和语言的轻薄”,我们所要用语言表现的梦想正在被批量的制造销售。总之,现代作家所使用的语言工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它失去了曾经的活力与准确,文学不再能够承担起提升人的精神以及素养的责任。正如在“人文素养”中曾提到纳粹统治时期,那些纳粹军官都是真正有才华的人,可他们晚上在欣赏完高雅的音乐,阅读了经典名著之后,第二天还是会若无其事地去奥斯维辛集中营上班。在斯坦纳看来,语言原本是一种最具人性化的行为,然而这个时代的种种表明语言不仅能够传达爱与美,同时还可以用来掩饰甚至宣扬谎言与罪行。这种人性与文明的矛盾使我们充满震惊,而且无法解释。但是语言对于我们的社会是如此的重要,于是斯坦纳重新思考现在语言文学究竟应该被放置在何处。
语言与沉默在斯坦纳那里总是并列出现的。他认为人们已经开始怀疑语言还能不能谈论文学的真实,那些最具天赋的现代作家们因此就陷入了沉默的境地。因此,唯一的选择便是“白杀性的修辞一沉默”:“语言到了尽头,精神运动不再给出其存在的外在证据。诗人陷入了沉默。在此,语言不是接近神光或音乐,而是比邻黑夜。”[5]
不过在这个黑暗的时代,斯坦纳认为诗人们选择沉默,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放弃了抵抗,这正好是一种无声地抵抗。正如在《语言与沉默》中写到的这句话:“正是因为那是他人性的标志,语言,在野蛮之地,在暴行之时,不应该有自然生命,不应该是中立的圣殿。沉默是一种选择。当城市中的语言充满了野蛮和谎言,再没有什么比放弃写成的诗歌更有力。”[6]
二、斯坦纳对语言出现困境的解决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时代,书籍与出版物正在疯狂地膨胀之中,更不要说现在的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信息风暴,语言在其中磨损不堪,几乎处在了边缘化的地位。正是为了使文学语言走出这种困境,斯坦纳提出了以下的两种解决方式。
(一)、毕达哥拉斯文体
在语言沉默的时代里,斯坦纳积极探求如何超越现代所面临的文化困境,从而拯救、重建语言。在《语言与沉默》这本书的序言中他谈到“就人文的广泛意义而言,他认为文学家不必局限于一隅,……更应该因时制宜、广采兼收,使得哲学、音乐、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特长,可以做文学之用,这样,才能挽救语言的危机。”[7]斯坦纳坦诚他现在正在从事这一创新问题的研究。
除此之外,在“逃离语词”一文中,斯坦纳认为精密科学及其术语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挤压语言的空间,并发展出一种无法与日常或文学语言相互沟通的新型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地推移,这种新型的语言也是可以慢慢的融入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的。换言之,科学语言同样有可能成功的融入我们的语言中,为我们的语言注入新生的活力:“通过音乐,艺术和精密科学或许可以找到共同的句法”。[8]正是這种吸收了各类语言元素与隐喻系统的文体被斯坦纳称为“毕达哥拉斯文体”。
在斯坦纳看来,每个时代不同文体都代表不同的文化,然而一种文体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文学甚至文化整体的衰亡,因为这些凋零了的文体总是会融入新生的文体。这一全新的文体就会即融了前代的文体所包含的哲学、音乐等一系列文化,同样也会具有新的时代所具有的全新特征,这就有利于我们创造出一种可以唤醒我们的文化活力的新型文体,一种可以适应我们时代的问题的文体。
(二)、老式批评
斯坦纳对文学批评的看法正如在《语言与沉默》中提到的那样:“批评家回望,看见的是太监的身影。如果能当作家,谁会做批评家?……批评家过的是二手生活。”[9]在这里,他认为文学批评是文学创作的附庸。不过在斯坦纳看来,人们已经开始在怀疑语言还能不能谈论文学真实。那些我们曾经公认的文明传播媒介,在纳粹统治时期不但没有对暴行进行抵抗,反而对这个黑暗时代进行歌颂。面对这严峻的局面,那些清醒的有良知的艺术家、批评家看到我们的语言正在被黑暗蹂躏。但是他们却无能为力。因此,这时,文学批评就显得尤其重要,虽说文学批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是次要的任务,但它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斯坦纳提出了“老式批评”的概念,以便唤起文学语言的生命力。斯坦纳给老式批评所给出的定义是:“老式批评是这样一种阐释和批评方式,它综合考虑新批评所强调的形式细节、模糊性和文学模式的白行建构,然而同时又全面恢复意识形态语境和历史语境具有的权威,恢复文学创作实际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权威,恢复作者存在身份,尤其是要恢复形成文学经典理念的那些哲学和神学方面的维度。”[10]换言之,老式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感悟,并得到文学作品的净化为基础的批评方式,它会考察文学作品的“历史力量和道德力量”,其关注的对象往往是经典与杰作。在斯坦纳看来,通过“老式批评”对文学创作的批评,语言中蕴含的活力就会被唤醒,文学语言就有可能会实现新生,摆脱现有的困境。
注释:
[1]〔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
[2]同上,第24页。
[3]〔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页。
[4]同上,第58页。
[5]同上,第49页。
[6]同上,第55页。
[7]〔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第6页。
[8]同上,第48页。
[9]同上,第16页。
[10]〔美〕乔治·斯坦纳著:《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美)乔治·斯坦纳著.语言与沉默[M],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美)乔治·斯坦纳著.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M],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孙倩.斯坦纳文艺思想评述[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4]张楠.《语言与沉默》中的语言与沉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