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桃花红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篱下的菊花是种的,南山种不得,陶渊明种菊,也把自己种进了南山。菊花开时,南山入秋,秋肃杀,大有况味。
  菊花香,香气顺畅,浅浅地闻,是草气,青蒿、黄蒿、白蒿,统一为蒿香。菊花似乎是吃不得的,槐花可吃,月季可吃,栀子可吃,菊花如何吃?还真找不到出处。“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露清凉,秋菊微苦,如何烹制是个问题。菊为苦寒之花,以寒霜为号,绽放热烈。屈原大胸怀,取秋菊高洁,诉说情愫。菊乃忠诚之花,枯也守卫枝头,无缤纷落英可说。至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不是吃,而是赏,赏比吃高了档次,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悦目更是管饱。
  隐是文人的追求,把菊花作为“隐”的符号,不为过。
  我种过菊,当然不在东篱下。黄花的菊,苦味的香。起先蒿样,和艾草混杂,到了秋天百草凋零,菊挺了出来,与霜共舞,把花朵开成了铁样。“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的“武”劲上来了,与“杀”和“甲”关联,有金属的声响。肃杀的秋天菊花犁开一条通道,硬朗地立在寒风中。我把菊作为东篱,还真挡住了风寒。
  文人们也喜欢“桃之天天”“人面桃花”,美人样的桃花,谁不爱上三分?桃花“闹”得有度,桃花雨也好,文人们爱这口。一直到陶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紛,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有了另外的样子,闹归闹,还是有了静和隐。隐在芬芳欢闹里,没个静心怎行。五柳先生实在高明,不知魏晋的人是桃花,是一溪湍湍而流的水。三月桃花雪还是可下的,春天潜来的一股凉意,只是为温暖准备的,此凉非彼凉了。
  我实在是不大喜欢桃花的,桃花张扬,花下取静做不到,谎花也多,倏忽间一树花落了,轻佻地落了,可留下几粒果子呢?记得一个诗人说过:爱诗歌,不要爱诗人。诗人若桃花,好着爱不得。桃花红虽好,其结果也就是“落花流水”,“笑春风”而已。菊花却是死抱枝头的,霜来、雪来,不凋不零。
  菊隐、桃闹。可有一比,菊花黄是佩剑的汉子,桃花红是低眉的女子。对菊花黄可大杯痛饮老酒,对桃花红最好是小口地浅啜绿茶。佩剑的汉子可劈杀于金戈铁马中,低眉的女子或只能轻歌曼舞。陶渊明有些意思,把菊花黄的隐和桃花红的闹归于一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处有菊乎?有南山之气,就有菊。
  晚间独坐,持茶一杯。江南桃花艳,艳得无边际,就把菊花黄与桃花红想到了一起,如此且歌一番,打发了一晚好时光。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我真正的背馍是从高中开始的。  我们初中时,镇上是有高中的,然而,等到我们升到高中的时候却撤掉了,整体搬到了陕西省富县一中。  家里到县城约40里路,步行要4个小时,因此,所有学生都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背馍。村里一起上高中的有四个,三男一女。女孩儿叫芳芳,家里情况比较好,每周都是哥哥骑自行车送。三个男生一个叫学军,一个叫建强,均大我两岁,按村里辈分叫叔叔,然而,我们从小一起耍大,除了直呼其名,玩
期刊
8岁那年端午节,别人家做粽子,包包子,节日香气很浓。母亲的脚打扬尘摔伤了,加上感冒发烧,可家里穷,只能硬拖着。  看到母亲难受,小小的我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听同桌说他们湾有木李很好吃。我就想去隔壁的二队何程湾,偷摘几颗木李送母亲吃,因爬树是我的绝活儿。  我蹑手蹑脚来到木李树下,好不容易上了树,可运气不好,一上树,就被主家发现了,并命令我马上下来。我垂头丧气地下了树,想着母亲难受的样子,眼淚像断线珍
期刊
岁月不饶人!我年过花甲后,穿皮鞋总觉得卡得难受,老伴儿说:“还是回老家,把咱娘做的千层底布鞋拿来穿吧。”  我从上小学到初中,都是穿老娘为我做的千层底布鞋,冬天穿棉的,春、夏穿单的。上高中后,娘知道我爱美了,省吃俭用,冬天为我买双反毛皮鞋,春、秋买双球鞋,夏天买双人造革的凉鞋,那时,还没有真正的皮凉鞋。  说起纳制千层底布鞋,工序十分烦琐,首先是打袼褙。秋收以后,娘会挑选出较为结实的破衣服布折好铺
期刊
早晨,我们推开一扇门,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其实是奔着另一扇门而去。  有形之门随处可见。从乡间庭院半掩的柴门,到都市楼宇阔气的豪门,从氤氲烟火气息的厨厕之门,到精密考究的各式各样自动门、电动门。门,让人有了离别和归属,有了进退的分寸;门,也让我们认清自己的身份,感知生活的重荷,明确下一步目标。门不仅仅是一种物理阻隔,有时也是一种象征。一道国门,不仅是出入境的关卡,更是代表国土的疆界,宣誓一个国家的
期刊
已是深秋,空中斜飞着雨丝,一股浓浓的寒意包裹着夜色。  戏台搭建在北门的大榕树下,台下靠椅、长条凳沿街整齐摆放。台上热情激昂的旋律回荡在小城上空,戏的开演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吧?几百个位置,座无虚席。我装着一副凝神入迷的样子,恐怕错过每一个动作或是每一句唱词。  此时的夜晚,我感觉突然鲜活了起来。台上的角色与台下的角色就是不灭的灯盏。祖辈们热衷于看戏,似乎看戏成了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以至于有看戏的消息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小村里,院子里住着三户人家,很杂乱。  我们家本在煤矿安家几十年,但在生我那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富家滩煤矿开始资源枯竭,父亲被调在一个新开发的矿井,新建矿井条件简陋,大批的工人在河滩里搭着帐篷生活,下井出来了有时候澡塘里没水,穿着又旧又脏的窑衣就去食堂打饭吃了。没有办法,父亲把家从煤矿搬回了老家,一套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里外间,住了整整八年,父亲才把我们又带回到了煤矿。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闽浙赣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红旗漫卷,盛况空前。王明向中央苏区派出曾洪易(后叛变)、关英等人到达省会葛源。关英是上海人,早期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生性豁达、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关英,看到那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快融入方志敏的激情建设中。  在葛源,个性独特的关英收获了一份肝胆相照的爱情。他教爱人汪菊媛骑马识字,唱歌演讲,教她从事革命斗争,为他美丽的娇妻写诗,为她作曲,他把战
期刊
十月份,我接替数学老师,又担任了班主任。  我非常喜欢自己的班主任角色,自我定位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一定是出色的班主任。命运安排吧,遇到了18年班主任生涯中最调皮、最活泼、最大胆的一帮学生,让我真正体会到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尤其在学生出走这一块,学校教育很无力。  第一次出走的是个男生,他的理由就是,不想念书了,要到社会上看看,等过一段时间想想会不会再回学校。班长告知我,他是从家里出走的,我立即和
期刊
小孩儿一周岁那年,我下岗了。和我一起的,还有很多怀抱梦想的大中专生。  中午给孩子过的生日,热热闹闹以后,下午和爱人带孩子到矿上的小吃街,带孩子吃豆腐脑儿。一大碗的豆腐脑儿居然快吃完了。之后,我们在矿上的公园游玩,那時候公园很美,人也很多,是小桥流水的江南特色。在公园的凉亭,我说:“今天一周岁了,让儿子走路看看。”  我的话刚落音,爱人就松开了双手。孩子歪戴着帽子,笑嘻嘻地蹒跚过来。我第一时间按下
期刊
江南塞北,地域有别,家常菜、家常饭各有风味和特色。南方有南方的规矩,北方有北方的习惯,大碗大碟,大口吃肉喝汤,是北方人的豪放;精致的青花瓷盘里盛上细丝儿碎末儿,自然是南方人的婉约了。我所在的皖北,地处中原的东部边缘,属于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正式的菜系特色不分明,连家常菜、家常饭也很难说出特色来。  世纪之交的千禧年前后,我曾到苏杭一带农家做客,对那里寻常待客之道及其家常饭菜颇有印象。早餐时,主人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