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也出生产力”的南京实践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li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预防也出生产力”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检察预防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着力点。
  催生“预防也出生产力”理念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格局、两个维度、三个创新”,是南京预防工作多年探索的结晶。具体是指,在党委领导下形成的社会化大预防格局,专业化预防和社会化预防相结合、履行职能和服务中心相结合的两个维度,从理念、机制和方法三个方面创新预防工作。
  理念创新
  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理念。职务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就是尽可能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扫除生产关系中因为腐败而导致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社会协同管理的理念。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领导下,各系统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动员,多方参与,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
  社会需求导向性的理念。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要回应社会需求、回应社会热点,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关注的热点积极开展工作,从治标入手,向治本方向努力。
  机制创新
  创新社会化预防工作平台机制。南京检察机关创造性地提出了“争创无职务犯罪单位活动”(以下简称“争创活动”)。组织辖区单位开展以争创“无职务犯罪单位”为目标,以构建和完善系统、行业、单位内控机制为基础,以督促和考核为手段,促进社会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的平台机制,该活动三年为一个周期。2003至2014年的12年间,全市共有30多个系统、1600多家单位参与“争创活动”,促进了各单位内控机制建设,推动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创新预防宣传工作机制。以文化为载体,以宣讲为平台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成立南京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和检察长宣讲团。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由30多名年轻检察官组成,深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驻宁高校、街道社区和施工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几年来,宣讲团以“一年一行业、一年一百场”为目标,已在全市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讲500多场次,有20多万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接受教育,预防宣讲被誉为南京“预防三宝”之一。
  创新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检察机关开展预防的职能依托和最大优势是丰富的职务犯罪案件查办资源。南京市院创建了“一项制度、四个机制、四个同步”的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一项制度”就是坚持每季度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侦查和预防等职能部门部署开展侦防一体化工作。“四个机制”就是预防介入侦查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采集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四个同步”就是案件立案与预防立项同步、案件侦查与预防调查同步、案件通报与预防宣传同步、案件侦结与预防建议同步。
  方法创新
  多部门联合开展重大工程项目预防工作。成立了由市检察院、市发改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审计局等相关责任部门组成的“南京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这一领导机制的推动下,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建筑市场廉政准入规定》、《关于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于凡有行贿犯罪档案记录的单位实行招投标一票否决,市检察院对在查询中发现有行贿犯罪档案记录的实行处置结果跟踪制度。先后在地铁、长江四桥、沿江开发等500多个市重大工程项目中,开展“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专项预防活动。
  以推进制度规范开展重点领域预防工作。部署开展了拆迁领域专项活动,形成了《2009年南京市拆迁领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分析》,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推动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京市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拆违和拆迁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规范了南京拆迁工作,保障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受侵害。在国企领域以服务企业廉洁发展为着力点开展预防工作。拥有400多名干部职工的江苏开元集团,是首批参加“争创活动”的单位,十年中没有一个举报,没有一起犯罪。公司上市时、向银行贷款时,都因为廉洁度被认可而加分不少。
  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式开展社会基层组织预防工作。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和社区功能转变的新情况,组织开展创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示范社区”活动,协助社区健全财务公开等自治运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溧水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发生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发出的检察建议列入政协提案,有力推动该县“新农合”的管理工作。溧水县“新农合”管理办公室针对检察建议中提出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共制定和完善了42项制度,出台了“一卡通”式的报销模式,规范了全县“新农合”的报销,避免审核报销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从制度上和技术上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借智借力开展预防理论研究工作。全市先后成立“南京市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指导中心”、“金陵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研究会”三个研究机构,涵盖10多个学科、20多个领域近百名专家,形成了跨层面、跨领域、跨行业的专家阵营。以此为支撑,南京检察机关先后主办了全国性的法律监督与预防职务犯罪论坛和“构建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探索与实践研讨会”等学术性会议,推出了《职务犯罪心理特征分析》、《拆迁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研究》、《公职人员职业风险心理评估与调适》、《村官职务犯罪防治研究报告》等一批预防理论成果。
  栏目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其他文献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普通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样也需要高职院校培育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培育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人力资本的简单积累,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坚固基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对于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创新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利益相关
当前以小成本、小规模方式创办的小微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然而,面对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利益空间,不少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所有者、决策者更多地趋于关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获得、规模的扩张、利润的追逐,而疏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本研究试图以A机构为例,探讨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问题、成因以及改进对策。
  A机构是诸多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A机构的观察和访谈,研究发现A机构的内部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价值上发生偏离、制度上存在缺陷、行动上存在障碍等。在价值上,A机构
大学科研的发展与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密切相关,当前实行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促进教师科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早已在上世纪后期就完成了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深入探讨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完善中国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体系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在美国高校实地调研等方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和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用五个章节对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美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形成的过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对个人经济和收入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其贡献以熟练劳动力的形式回报,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被用来考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上,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引擎。为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一个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促进个人经济增长。
  鉴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本项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在校生关于高等教育对个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观点。本文围绕一个研究问题、三个子问
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育政策文本中所涉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受不同时期政策语境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结构及其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科学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要求要正确认识教师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构成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运用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思维与框架,混合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的共计533项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系统地梳理、编码,并通过分析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者、建构工具以及价值话语等要素的基本结构与演变特征等内容,以期为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
21世纪是发展与创新的世纪,但是,发展和扫盲是两个不可分割,互相关联的事物,要发展必须要提高人民的识字率。一个国家在文盲人口很高的情况下谈论发展是很困难的,而中国,与其他仍然落后的国家相比,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我试图深入研究为什么包括喀麦隆在内的那些非洲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依然低下时,我发现识字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扫盲教育政策的制订。
  本研究聚焦于喀麦隆扫盲教育政策的发展和现状、现存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描述和探讨了喀麦隆中部地区(Mfoundi地区)的成人扫盲教育政策,并根据中国的扫盲经验
组织领导力是一种综合影响力,之于大学发展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公立大学组织领导力问题,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选取马鲁阿大学(喀麦隆)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本研究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基于喀麦隆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现实背景,介绍了选题陈述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文献综述中还包括一些组织和决策模型的反馈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即学术文化理论、决策理论和共同治理理论。
  第三部分为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这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大学公共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但现实中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却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本研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以地方高校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学生参与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学生参与的相关策略。
  本研究的内容除绪论外共有三章。第一章是研究框架的建立,在对社会建构主义和学生课堂参与等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正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择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也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开始,但是如何将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大量的文献的阅读和案例的分析,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的相关理论。首先要明
●背景介绍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然而,由于这项计划涉及资金庞大、范围较广,且作为新政策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存在职务犯罪的风险。针对这一现状,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对县内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预防调查。通过走访,与教育部门、校方、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