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课堂,文言传承有方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安排了少量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旨在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精美深邃的语言文字,了解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亲近母语的兴趣。开发系列常态微课程,并在部编版教材小古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提高小古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后有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在当下教学中具有切实意义。开发小古文常态微课程,需要明确每个微课的教学目标,进而搜集相关资料,明确课程内容。在微课程制作中,有一些要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小古文指短小、浅显、故事性强、有趣的文言文,从三年级开始就和古诗文一样进入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目的是在于通过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言文,让学生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智慧中,提高文化审美、加深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虽然选编的小古文都是浅显有趣的,但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巨大差异,孩子们学习起来仍难免觉得难懂、艰涩。而且由于每个学期只学习一两篇小古文,学生对小古文还是很陌生,学起来并不得心应手。这样,孩子难以通过小古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不能很好地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随着时代的进步,微课在小学课堂的出现已经屡见不鲜。微课的使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师更好地突破教学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和复习。那么开发相应的小古文微课程,必然能够优化小古文课堂,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但是开发小古文微课程不能无的放矢,在这里,我就分享一些自己在开发部编版小古文常规微课程中的一些做法经验。
  一、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比较广,涉及到语文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但微课程的课程主题目标应照应“微”字,聚焦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某一主题模块。因此,在设定微课程教学目标上,教师要善于从一个小的角度关注儿童的传统文化学习,帮助学生进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入口”。比如江蘇刘敏威老师以学习《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为目标,通过红楼诗词走近书中人物,了解《红楼梦》这一鸿篇巨制。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既微型,又适合小学生,为孩子们日后深入阅读这一古典名著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小古文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聚焦于某一具体、简洁的主题,以达到优化实际课堂教学的目的。
  根据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原本我将微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突破教学难点,教给学生读懂文言文的技巧上。如:关于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划分文言文节奏的技巧、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解释和学习。但观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标准,更在于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高段则提醒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内容和情感。所以如果一昧地追求语法、技巧上的微课程开发,是在拔高要求,并非小学阶段小古文课堂所需要的。
  二、明确微课程的内容
  激趣、拓展,就是我们要开发的微课程内容的主要方向了。这样的内容的微课程可以在课堂学习前的激发学习期待,也可以在课后的激发学生更多探究的欲望。内容上坚持兴趣第一、内容简单、思想积极三个原则,可以从作者的故事、小古文出处的来历、后世对这个小古文的评价、同类型的小古文或者同一作者创作的其它小古文等内容入手。这些内容可以在经典的文言文中,民国老课本中、现代人编辑的文言文读本中……选取与教材有融合点的合适的文言文。
  应该注意的是,微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不过度强调学习成果性,目的是成为语文学习的辅助和外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华的热爱,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三、微课程的制作
  常态微课程的制作并非是非常复杂、精良的,它更多倾向于非编程、电子专业的老师也能通过常用的软件制作出短小的视频。快手、简单、高效,是常态微课程的特点。我个人并不赞成让制作过程太多地占用老师的备课时间。
  那么平台上各种录屏软件、剪辑软件就能满足老师们影像资料的搜集了。我个人长期购买WPS的会员,所以课件中的录屏功能给了我们制作课件的许多便利。在应用商店中搜索关键词“录屏”,会搜索到众多录屏软件,可以供给广大教师朋友使用。音频的录制我更多的使用的是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首先编辑好微课内容,选择安静的环境,使用相应的录音软件录制完整音频,通过通讯软件,如QQ、微信、钉钉等发送到电脑上。下一步就能通过录屏软件或者剪辑软件进行合成,进而形成微课视频。
  常态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重点突破某一教学目标,它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优化课堂,而不是取代老师讲课,所以制作过程中不要追求长篇大论或者太过拖沓影响课堂的整体进度。
  毫无疑问,精彩的系列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辅助老师创设更加精彩、丰富、有活力的课堂,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热情、兴趣,并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积累,提高文化审美,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博大,增加孩子对祖国的文化自信感和自豪感。
  作者简介:赵冉冉(1996-)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单位:西华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难以凭借学科本身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日,游戏化教学作为以上问题的良好解决办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动力,并且通过合适的游戏化学习结合,提升学习效率。游戏化教学在教师工作中正逐步应用与推广。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开展  游戏化教学就是采用游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地理兴趣教学模式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对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探究初中地理兴趣教学的高效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兴趣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被认为是中学生真正热爱和接受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去探究和摸索自己的知识,增强思想意识和培养对地理的思考。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初中英语的教学。英语是中考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也是大多农村初中学生的薄弱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定期去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话题整合的初中英语复习策略,希望对一些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话题整合;初中英语;复习策略  引言: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
期刊
摘要:本文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简述了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从改变教学主体、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思维方式和增加评价手段四个方面简述了多元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对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法  前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以往较为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不断的运用中逐渐得到发展,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应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让他们想说、有勇气说、爱说,为其创设对话的平台,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应注意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抓住幼儿的学习规律,让他们在不断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
期刊
摘要:根据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编写说明中“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解读,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创新,构建了“三位一体”视野下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的策略。对此,本文结合具体的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实践情况展开分析和探讨,为教育同仁开展“三位一体”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位一体;单元整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编写说明中,第一块是对教科书编写
期刊
在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机制转换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开拓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找到一条最能鲜明的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才能的生活道路,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当前最能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文教学仍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在没有感情冲动,没有习作欲望的情形下开始动笔,挖空心思,找一点儿材料来填补老师定下的作文思路和模式。写出的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英语作为传统的重点学科,自然会走在与时俱进的前列。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它包括课内与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授课的有效补充,也是学好小学英语的关键一环,通过研究与制定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分析  前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一直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
期刊
摘要: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延伸,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不仅是思维船的帆,也是帆船的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快速有效地阅读?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大量
期刊
摘要: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筑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特点项目,并在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人民将生活中对自然的体会通过建筑的形式进行表达,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与自然做到和谐共存。在富贵华丽的建筑中采用颜色更为鲜艳的色彩,使得视觉上得到冲击,起到了丰富装饰的特点,是中国古建筑色彩的一种语言。  关键词:古建筑;色彩;文化。  前言  我国古建筑常在梁、托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