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新课程实验区首次高考中化学试题分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面向新世纪、顺应时代需求、推进素质教育,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成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第一批实验区。2007年,四个新课程实验区实行了首次高考,下面,就四个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次高考中化学试题进行分析。
  一、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高考化学考试方案对比
  


  二、四省高考方案共同点
  四个实验区都是文理分科考试,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宁夏外,其他三个实验区的文科考生的考试科目中都包含了化学;如山东的“基本能力”、广东的“文科基础”和海南的“基础会考”,文科生的化学考试内容所涉及的模块均为《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理科考生的考试科目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化学作为单独科目进行设置,如广东和海南的化学;另一种是将化学放在综合科目中进行设设置,如广东的理基,山东和宁夏的理综。除广东的理基外,所有化学考试题都分为必考试题和选考试题两部分,必考试题涉及的模块均为《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选考试题设计的模块为《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化学与技术》。
  1、各实验区的高考方案与新课程的结构是一致的,高考的改革要基于课程的改革,从课程方案先出、高考方案后出的时间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而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高考方案中的文科科目设置化学就体现出来。
  2、化学考试的设置与化学新课程结构也是一致的,选考题的设置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高考对必修模块中的内容难度分析
  1、分析高考试题,要分清“必修内容”和“必考内容”的区别。2007年高考方案中规定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为必考模块,相关内容必修、选修打通出题;而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模块为选考模块,在试题中必修、选修的试题深广度有明显差异。
  2、从针对必修模块内容命题的整体情况看:一方面,试题的难度和覆盖面符合必修模块要求,深广度控制合理,对于必修模块教学的深广度把握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3、通过分析物质的量及相关内容的试题可以发现:从考察点来看,高考非常关注对核心知识、核心内容的考察;从难度看,会在必修水平上进行适当的综合,例如:关于物质的量的考察涉及到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性质等内容。
  4、对教学及同步练习的启示:教学活动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同步练习的选择可以参照高考命题的整体方向,在问题的载体、对象上进行变换,避免在细节上过于纠缠。
  四、不同的模块中同样的内容,高考试题的差异分析
  1、从总体上看,首先,新课程高考题中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的有机试题的深广度与课程标准对于有机化学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要求是一致的。必修模块的考题严格控制在必修学习阶段的要求,没有上升到官能团的角度,也没有从反应类型的角度分析有机物的性质的题目。其次,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的试题层次明显不同,选考部分的试题侧重从结构推性质,从官能团,从物质的类别去推性质,通过性质推断结构,符合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要求。
  2、选修模块的高考试题除了关注知识水平层次的提升外,还关注应用水平的提高。例如:在给定原料和目标的情况下,让学生设计合成路线。
  3、对教学的启示:(1)、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不仅要控制同步练习的难度,在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教学中同样要关注教学的切入点和落点——通过实验、生活事例学习有机化合物性质,不从具体物质的性质上升到官能团的性质、物质类别的性质。(2)、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中关注有机合成设计思路的引领,但要注意合成路线的设计主要围绕着有机物基本性质的应用,避免为了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而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机化学反应。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来,考察的都是要求掌握的有机物性质,如果不是要求掌握的都会以信息的形式给出。
  五、各省高考题中涉及到的新增内容及其在试卷中的比重
  


  1、各省高考题中都非常关注新增内容的考察,但根据新增内容的难度和陌生程度,考察的深度和关注点有所不同。例如: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考察不仅关注到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简单计算等基础知识,还关注到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见宁夏、山东试题);而关于盖斯定律、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等内容的考察则比较简单、直接,如,海南卷第六题(关于盖斯定律的考察)的得分率为81%。
  2、总体看来,各新增内容的考察点、考察难度与教材的契合度比较好。
  3、对教学的启示:在进行新增内容的教学时,要充分关注教材;在进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时,要关注化学平衡常数对于增进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平衡移动规律的解释和应用的作用。
  (作者单位:427101湖南省桑植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愈来愈突出,传统道德意识淡漠,网瘾、早恋现象突出,近年来,一些重、恶性刑事案件在中学时有发生,引起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快速滑坡?我们的教育指导方针有无瑕疵?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我们发现: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德育教育才是中学德育建设的核心。  学校教育是当代学生在未成年阶段
期刊
对于选修模块新增学科内容是学科现代化的体现, 21世纪的高中理科教育应该要有一点现代化的学科内容了,而我们现在讲的知识都是19世纪的最经典的化学内容,所以迫切需要新增内容,而且更能体现学科本质。  怎样理解新增内容的必要性?有必要去寻找一个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课程化学新增内容的价值分析  1、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新增内容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讨论选修模块的新增内容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讨论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怎样才能“生动活泼”呢?针对目前历史科的教学仍大都处于“上课做笔记,考前狂记忆,考后都忘记”的“应试”教育的怪圈。在实践中,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身边典型的人和事,将课本中的知识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也日趋密切。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    一、合成色素危害健康  追求外观的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吃的食物也需装扮。五彩的糖果、诱人的糕点、鲜红的糖葫芦,无不让人垂涎三尺,可是你知道吗?所有这些缤纷多彩的颜色都离不开色素。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所以人们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常添加色
期刊
初中化学研究性课题是开展好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选择途径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从课堂教学中选择研究课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主阵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及其它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的,可作为学生研究性课题。如在学习《多组成的空气》时,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容积的1/5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动量定理的教学中,在物理教科书、众多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和学习辅导书中,常见这样一种错误观点: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如果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通过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就可减小作用力,通过缩短力的作用时间,就可以增大作用力。应用上述观点,胡乱套用动量定理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产生因果不分的错误,以讹传讹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教科书中犯有
期刊
凡是学习刻苦的学生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有的学生的成绩却未提高,究其原因: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因此,要提高解题效率,就必须在“反思”上下功夫。  解题后的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主要包括对题意理解的反思、试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形成的反思、解题规律的反思、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及解题失误的反思以及解题方法的反思等
期刊
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一、观察实验的方法  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测试表明,未经过
期刊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学活性,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就超氧化物歧化酶历史及功能介绍、制备方法及应用、发展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自由基 酶 抗氧化 基因重组 活性    一、超氧化物歧化酶历史及功能介绍  自1969年美国科学家Mccord和Ftidovich首次发现从牛血细胞中可提取SOD以来,引起世界各国生物
期刊
初三年级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教师普遍感觉课讲起来单调、枯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得少,怕学生听不懂;教师讲得多了,很可能变成“一言堂”。要改变这一窘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这一教学内容理论性非常强,过去,我一直采用“讲述法”组织教学,学生听不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学期,我采用“五步教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