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训练计划构成角度认识运动训练分期理论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
  20世纪40年代末,普遍开始进行全年训练之后,教练员对训练过程的合理分期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64年,马特维耶夫在一些研究人员的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研究表明,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与发展是影响运动训练分期的本质因素。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竞技完善的每一个新的台阶上,通过相应的训练所获得的对运动成绩的最佳准备程度状态。它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当训练进程符合这种规律,才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益,使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步入正常的轨道。
  2 辩证看待运动分期理论
  2.1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优势
  运动训练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具有开放复杂性、客观存在性、全面发展性的特点,运动训练的分期要因各种因素不同而产生调整,只要不违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同时促进竞技能力的提高,如何划分运动训练过程均为合理的。在运动分期中,通过竞技状态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防止过度训练,控制运动员超量恢复的出现,同时竞技状态的客观存在性已被许多学者证明。
  2.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不足
  首先,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为参加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而准备,运动训练分期无法满足目前运动员参赛的需要,产生部分的不适用性,即使是按普拉托诺夫的全年6周期训练体系的模式安排全年的运动训练过程,仍不能满足高水平运动员全年十几次参赛的需要。
  其次,运动训练分期对竞技子能力的发展缺乏针对性。研究表明,运动员竞技子能力的非同步性发展特征是运动训练分期的内因基础。竞技能力中子能力的发展为非平行型,传统训练分期理论不可能同时提高多种运动能力,难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再者,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是在研究、观察体能主导类项群部分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基础上,经过总结与概括并上升为理论层面的训练和比赛经验,缺乏不同项群具体项目具体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经验的概括以及未通过比赛临场实战的检验。
  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在训练计划结构中的安排
  “结构”一词在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②建筑物上承担的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③组织安排”。在胡好等人对运动训练结构进行了分析。文章基于此角度,探究运动训练分期与训练结构之间的关系。
  3.1 训练项目特征
  田麦久教授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将项目分为技能主导类和体能主导类。运动训练分期是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总结提出的,虽并未表明是否适应技能主导类项目,但也并未否认。运动训练的分期要与其项目特征、主导因素及制胜规律结合。
  3.2 训练主体
  运动项目的训练主体由运动员特征以及运动员与教练员关系两部分组成。运动训练分期要因运动员的不同分别安排,但大致分期相同,仅在每周的训练内容、负荷以及各周之间的衔接中有所不同,求同存异,区别对待,进而保障运动队伍的最佳水平。
  3.3 训练周期
  训练周期是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竞赛日程为依据,将运动训练过程分为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以及训练日、训练课。近年来,研究逐渐表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运动分期理论因运动项目的运动方式、竞赛方式和赛事频度等原因,球类项目大多采用“短准备期、短竞赛期”的联赛或赛会制周期安排模式。
  3.4 训练内容
  “从现代角度来说”,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同时开始进行,专项训练贯串全年全过程6,比例不断加大,一般训練比例逐渐缩小;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无固定关系,在具体大周期中的训练取决于具体因素。
  3.5 训练负荷
  训练分期理论受限于负荷量化。负荷的量化推动了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赋予宏观训练分期理论实际的内涵,给不同项目、阶段、训练个体提出不同负荷,量与强度的各异极大丰富了分期理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量与强度有固定的搭配,训练应根据训练时期、对象及竞赛日程合理安排。
  3.6 训练方法手段
  对运动员进行合理分期后,时期导致所发展的竞技子能力的不同,采用训练方法手段因而产生不同。体能训练采用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技能训练采用完整分解法、直观法、等来使技术动作更加熟练;战术训练采用实战法等;心理智能方面采用模拟训练法、自我暗示法以及对智力方面记忆力的训练等。
  通过分析运动训练结构的构成要素,进一步深入了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价值。从运动训练结构构成要素来看,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是对训练周期进行划分,本质在于竞技状态,基本要素的安排是否合理决定运动训练分期对运动员的价值高低,训练目的的达成需要运动训练分期与其他构成因素相互“配合”。训练项目特征为运动训练分期确定分期大小;训练主体决定了训练分期主要影响因素;训练负荷、训练方法手段是训练内容的组成,是训练分期阶段的主体;这些构成要素共同决定着运动分期理论的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和思维都很复杂的学科。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都蕴含着大量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创造性的思维,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养成学生的数学逻辑,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
为了有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深入性、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和乐于使用课堂提问的这一教学方式。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主动对数学问题产生疑问,不如教师有效地利用巧妙提问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教师的提问需要讲究方法,绝对不是表面上的对教学内容的简单提问。这需要教师能够再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做到基本了解之后,再深入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指引下搭建知识体系,在问题的解答与反思当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满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对原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就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制定提出几点思考。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核心素养作为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构想与行动指南。在此
期刊
体育教学是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作为教育从业者必须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党和中央都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成果,关注未来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从教育根本目的和教学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要保证学生的身体素
期刊
小学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程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通过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得到体育能力的培养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前提基础。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应用游戏化教学法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教学要求,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参与兴趣的激发培养,为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提升奠定良好前提基础。  随
期刊
自21世纪初以来,体育心理学研究一直持续不断。通过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将体育运动的心理动力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建构功能相结合,发现体育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的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的发展都是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1 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  快乐体育的里面最初产生与日本与德国,其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全新理念模式,传入到我国之后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的研究人员逐步的认识到快乐体育的重要
期刊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观察法等各种途径,对全民健身背景下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针对现阶段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详细而又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一些关键性问题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基础建设程度低;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品牌效应;济南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区域性特色
期刊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课堂效率。本文针对我校学生和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对“1+N”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在方式方法上也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尤其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全面强化其个人能力的措施已经逐步向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延伸。高校乒乓球做为术科课程,本应课堂活跃,如果学生课堂呈现出低迷、枯燥现象,就很容易造成实践课程缺乏实效性的情况。体育选项教学是新时期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亮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对学生发展运动专长有益,而且能有效助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
期刊
1 农村体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农村体育是指在农村中由农民参与,运用简易体育设施和器材,或者依托自然环境,通过符合农村地域环境特点的传统项目、乡土项目或者形式灵活的现代项目来实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教育、社会交往的群众体育活动。  2 近三年农村体育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近三年来有关“农村体育”领域的95篇核心期刊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者对农村体育的研究主要为:农村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