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探知问题过程中,表现出能动、积极、主动的参与特点。部分高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愿参与教学活动,应付了事、走过场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决定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进度和教学效能。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在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方面所采取的策略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参与度 学习效能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实现学生学习技能和素养提升和进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新知内涵、探析解答问题、评价辨析案例等过程中,总是能够在积极情感、主观能动、坚定信念等因素趋势下,能动、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高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决定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进度和教学效能。但在升学压力和高考高压政策的压力下,部分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视对参与数学课堂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个体认真学习、解答问题,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存在应付了事、走过场的现象。教学活动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教学活动,都不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基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自己的教研心得及实施举措进行论述。
一、重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让高中生在积极情感下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程度的高低,既受到自身内在情感的影响,又受到外在教学环境的熏染。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在积极、融洽、适宜、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动意识更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引导和激发高中生参与课堂学习热情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利用教学语言的鼓舞作用,与学生构建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子”,利用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趣味性、历史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发展的历史性,设置了“国王赏赐棋盘发明人麦子”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厚历史底蕴,情感上得到“共鸣”,主动参与成为现实要求。又如在“三角函数”章节新课导入活动中,由于三角函数章节知识体系及内涵要点相对较复杂,高中生学习领会、掌握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发挥数学学科生活性特征,为学生播放《梁祝》的音乐片段,然后向学生说明:同学们都知道,这美妙的音乐是通过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在这其中,就蕴含了三角函数的知识内容。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美妙音乐的“熏陶”,又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和无穷魅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情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注重探究问题案例教学,让高中生在找寻策略中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Ⅰ)设函数y=f(x)的图像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求证:数列{a■}为等差数列;(Ⅱ)设函数y=f(x)的图像的顶点到y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求数列{d■}的前n项和S■。
学生小组合作解题观点:(Ⅰ)因为二次函数表达式为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可求顶点横坐标,也就得到数列{a■}的通项公式,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Ⅱ)因为二次函数表达式为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可求顶点纵坐标,也就得到数列{d■}的通项公式,再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分组求和即可(解题过程略)。
解析方法总结:本题是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解题时要把握数列与函数定义域的联系和区别,通项公式不能使d■=|3n-10|,应注意其写法,同时还要注意最小项的条件及最大项的条件等。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动性,将探究解析问题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始终参与探究分析问题活动,在学生探析问题内容、策略及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对学生探析过程的指导和点拨工作,在参与探究解析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对解题策略的掌握和认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析问题活动,要将探究策略传授作为高中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强化对高中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使高中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良好探究策略的保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深入,活动更有效。
三、实施思考辨析案例活动,让高中生在多样评析中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双边双向过程。辨析解题过程、评价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学生应当参与的重要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分析活动,深入细致的辨析解题过程,反思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能。如果应付了事、走过场,则教学活动效能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辨析或评析总结阶段,要引导和鼓励高中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深刻分析,对问题案例的解析过程及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既为其他学生更好开展问题解答或学习活动提供方法指导,又为学生个体自身深入参与辨析评价活动打下基础。如在评讲问题案例活动时,教师展示某一学生该问题案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当“评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解答问题过程,对该问题的解题过程及方法进行深刻剖析,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该问题解答过程中存在不足。这时其他学生迅速对照自身解题过程,进行自我剖析,最后教师对该评析学生的观点进行实时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将高中生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引导学生探知、解答问题,使学生在深入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参与度 学习效能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素养,实现学生学习技能和素养提升和进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新知内涵、探析解答问题、评价辨析案例等过程中,总是能够在积极情感、主观能动、坚定信念等因素趋势下,能动、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高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决定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进度和教学效能。但在升学压力和高考高压政策的压力下,部分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视对参与数学课堂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个体认真学习、解答问题,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积极、不主动,存在应付了事、走过场的现象。教学活动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缺少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的教学活动,都不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基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提高高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现将自己的教研心得及实施举措进行论述。
一、重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让高中生在积极情感下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程度的高低,既受到自身内在情感的影响,又受到外在教学环境的熏染。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在积极、融洽、适宜、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动意识更强。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将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引导和激发高中生参与课堂学习热情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利用教学语言的鼓舞作用,与学生构建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子”,利用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趣味性、历史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发展的历史性,设置了“国王赏赐棋盘发明人麦子”的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厚历史底蕴,情感上得到“共鸣”,主动参与成为现实要求。又如在“三角函数”章节新课导入活动中,由于三角函数章节知识体系及内涵要点相对较复杂,高中生学习领会、掌握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发挥数学学科生活性特征,为学生播放《梁祝》的音乐片段,然后向学生说明:同学们都知道,这美妙的音乐是通过小提琴演奏出来的,在这其中,就蕴含了三角函数的知识内容。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美妙音乐的“熏陶”,又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和无穷魅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情感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二、注重探究问题案例教学,让高中生在找寻策略中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Ⅰ)设函数y=f(x)的图像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求证:数列{a■}为等差数列;(Ⅱ)设函数y=f(x)的图像的顶点到y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求数列{d■}的前n项和S■。
学生小组合作解题观点:(Ⅰ)因为二次函数表达式为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可求顶点横坐标,也就得到数列{a■}的通项公式,再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证明。(Ⅱ)因为二次函数表达式为f(x)=x■ 2(10-3n)x 9n■-61n 100,其中n∈N*,可求顶点纵坐标,也就得到数列{d■}的通项公式,再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分组求和即可(解题过程略)。
解析方法总结:本题是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解题时要把握数列与函数定义域的联系和区别,通项公式不能使d■=|3n-10|,应注意其写法,同时还要注意最小项的条件及最大项的条件等。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动性,将探究解析问题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始终参与探究分析问题活动,在学生探析问题内容、策略及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对学生探析过程的指导和点拨工作,在参与探究解析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对解题策略的掌握和认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析问题活动,要将探究策略传授作为高中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强化对高中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使高中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良好探究策略的保证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深入,活动更有效。
三、实施思考辨析案例活动,让高中生在多样评析中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双边双向过程。辨析解题过程、评价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学生应当参与的重要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分析活动,深入细致的辨析解题过程,反思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能。如果应付了事、走过场,则教学活动效能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辨析或评析总结阶段,要引导和鼓励高中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思考、深刻分析,对问题案例的解析过程及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既为其他学生更好开展问题解答或学习活动提供方法指导,又为学生个体自身深入参与辨析评价活动打下基础。如在评讲问题案例活动时,教师展示某一学生该问题案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当“评委”,要求学生结合自身解答问题过程,对该问题的解题过程及方法进行深刻剖析,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该问题解答过程中存在不足。这时其他学生迅速对照自身解题过程,进行自我剖析,最后教师对该评析学生的观点进行实时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将高中生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引导学生探知、解答问题,使学生在深入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