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筝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据考古学家发现,在战国时期秦国古筝就开始广为流传。
关键词:古筝;派别;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67-1
古筝的音色优雅,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现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面,也可以表现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深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古筝的派别有很多,如:陕西派、浙江派、山东派、河南派、客家派、潮州派、福建派等等。由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各派别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因此,当前每个乐派都吸收了其他派别的优秀技巧。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在本文中主要对陕西、浙江、河南三个派别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一、陕西筝派研究
我国古筝的发源地在陕西,曾经古时陕西的古筝发展非常迅速,独树一帜,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学派。但到了近现代,陕西筝派逐渐没落,传承几乎断代,当前只有在榆林地区才能看的陕西筝的身影,但仅作为伴奏乐器使用。由于榆林地区偏僻落后,因此,陕西筝的技巧至今还保留着最早时的演奏方法,即:右手主要用拇指和食指,左手极少使用滑音和颤音。这为我们研究古筝的技巧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历史上,陕西地区地处中原,多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一方面繁荣了古筝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朝代的更迭,这里也遭受着战争,这为陕西筝派的传承带来了深深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古筝作品濒临失传,老一辈的传谱人都无资料可寻。为了陕西古筝作品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经过几十年众多古筝演奏家、理论家的努力,陕西现在已渐渐恢复“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两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再次,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最后,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二、浙江筝派研究
浙江筝又被人们称之为武林筝,主要流行在浙江、江苏一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陕西的名门望族来到了建康(今南京),其中带来了一些会演奏秦筝的琴师,逐渐的古筝这门乐器走到了浙江人的生活中。到了唐代,许多文人墨客更是把对古筝的赞美付诸于诗词文字中,为后人研究带来了许多参考价值。
传统的浙江筝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当下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龍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所没有的,因为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三、河南筝派研究
河南筝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音乐界中经常提到的“中州古调”里就可以听到河南筝的声音。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地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河南筝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参考文献:
[1]孙德慧.谈古筝三大派别中变音的异同及演奏方法[J].北方音乐,2011,(02).
[2]王晓婷.对古筝不同流派分类问题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08).
[3]李鹏程.心中的祖国——音乐与文学作品欣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1.
作者简介:
刘继安,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古筝;派别;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67-1
古筝的音色优雅,表现力丰富,既可以表现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面,也可以表现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深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古筝的派别有很多,如:陕西派、浙江派、山东派、河南派、客家派、潮州派、福建派等等。由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各派别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因此,当前每个乐派都吸收了其他派别的优秀技巧。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在本文中主要对陕西、浙江、河南三个派别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一、陕西筝派研究
我国古筝的发源地在陕西,曾经古时陕西的古筝发展非常迅速,独树一帜,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学派。但到了近现代,陕西筝派逐渐没落,传承几乎断代,当前只有在榆林地区才能看的陕西筝的身影,但仅作为伴奏乐器使用。由于榆林地区偏僻落后,因此,陕西筝的技巧至今还保留着最早时的演奏方法,即:右手主要用拇指和食指,左手极少使用滑音和颤音。这为我们研究古筝的技巧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历史上,陕西地区地处中原,多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一方面繁荣了古筝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朝代的更迭,这里也遭受着战争,这为陕西筝派的传承带来了深深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内,陕西古筝作品濒临失传,老一辈的传谱人都无资料可寻。为了陕西古筝作品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经过几十年众多古筝演奏家、理论家的努力,陕西现在已渐渐恢复“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两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再次,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最后,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二、浙江筝派研究
浙江筝又被人们称之为武林筝,主要流行在浙江、江苏一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陕西的名门望族来到了建康(今南京),其中带来了一些会演奏秦筝的琴师,逐渐的古筝这门乐器走到了浙江人的生活中。到了唐代,许多文人墨客更是把对古筝的赞美付诸于诗词文字中,为后人研究带来了许多参考价值。
传统的浙江筝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当下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龍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所没有的,因为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三、河南筝派研究
河南筝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音乐界中经常提到的“中州古调”里就可以听到河南筝的声音。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地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河南筝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参考文献:
[1]孙德慧.谈古筝三大派别中变音的异同及演奏方法[J].北方音乐,2011,(02).
[2]王晓婷.对古筝不同流派分类问题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08).
[3]李鹏程.心中的祖国——音乐与文学作品欣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1.
作者简介:
刘继安,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