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科学探究问题或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往往运用到多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类比法、转换法等,其中类比法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不但能开拓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还能将比较抽象的物理形象化、生活化,对学生理解某些不熟悉的问题非常有益,也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一、类比法的概念和优势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其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类比思想”包括两方面:(1)联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2)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者同中求异。
  中学生在思维方法上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尤其是物理学科,很多知识比如声音、光、力学、物态变化等,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生活是表象,知识是理论,在从表象到理论的认识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物理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但是许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有些物理概念规律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此时,运用类比法,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知识进行类比,就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所学的新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理解规律,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类比的三个切入口
  1.新、旧知识类比。学习的过程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丰富的过程。物理学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并非是孤立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类比,不仅仅使掌握新知识变得更容易,同时也达到了对旧知识巩固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来学习,又如在八年级下学生学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在九年级学热效率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机械效率来讲解热效率,这样就能起到对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领悟、新旧知识的整合的目的。
  2.生活经验与物理概念类比。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和强化的作用。由于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学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引起,或者从身边的现象引发一定的物理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如之前学过速度的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学生学习时由于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理解和运用。在学习功率物理意义的时候就可以联系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来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了学生观察生活和分析生活的习惯。
  3.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对比。自然学科分科庞杂,众多学科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老人们就曾说过“数理化不分家”的老话。因此,在学习物理时可以用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
  三、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电流和水流的类比。从水轮机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水泵保持一定的水压,电源保持一定的电压,水管传输水流而导线传输电流,水轮机是利用水能的设备而灯泡是利用电能的设备。因此,在讲解水流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二者的类比关系来理解电流,但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并非完全相同,水压是水给的,而电压并非是电给的压力。
  2.机械能和内能的类比。我们说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弹簧在拉压的时候可以产生拉力和推力,而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机械能,分子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综上所述,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程度,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类比法,可以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学生也是幸福的学生,这样的老师才是智慧的老师。
其他文献
(全国卷Ⅱ·小说)  试题简评  《小步舞》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胡适曾在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中力荐这篇小说。他谈到《小步舞》时说,这篇小说虽然“不足以代表莫氏之自然主义。然其情韵独厚,尤近东方人心理,故首译之”。命题人选择这篇小说拟题,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原因。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常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情感无处宣泄,对现时怅然若失,甚至无所适从,于是对过去更加留恋与执着:两
期刊
当夏雨肆虐的时候,意味着又到回首的时间。带着对秋的渴望,我们在夏释放着激情,但当我们送走又一届初三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仿佛平静了些许。  一个学期前我曾经用艰难困顿来形容我们的工作,我记得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在一阵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的口角,一次次的暴力冲突,一次次的辱没师道尊严……圣洁的校园里,上课时穿行于课堂外的学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诱引着那性善孩子自由的渴望。没有吆喝声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夯实基础,并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服装专业 创新能力 途径分析  创新教育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
期刊
(全国卷I·小说)  试题简评  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小说阅读题选文颇出人意料。鲁迅的小说一向以思想内涵深刻难懂著称,所以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省市的试卷,都未从鲁迅小说作品中选取命题材料。今年全国卷I选取《故事新编》中的《理水》作为命题素材,其古今杂糅的艺术形式、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图、杂文化的语言风格,以及由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荒诞性和讽刺性,对考生来说非常陌生,文本理解很有挑战性。加之
期刊
人生就如一张空白试卷,等着你用自己的智慧去填写,用丰富的想象去描绘。  人生的试题中有填空题。你将用什么去填满它呢?你可以弹琴,因为弹琴可以愉悦身心;你可以下棋,因为下棋可以益智;你可以学书法,因为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你可以绘画,因为绘画可以怡情;你还可以读书,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你也可以用吃喝玩乐来度过你的人生,但那样的人生是庸俗的、无味的。  人生的试题中还有选择题。当
期刊
(浙江卷·小说)  试题简评  《呼兰河传》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病逝于香港。1940年写于香港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气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有效性教学 宽松和谐 教学环境  关于有效性课堂,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各个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做了探讨、研究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有的研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保障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取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
期刊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因为此,几乎眼下所有的语文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影子,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下面让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上经常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但细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实在很多。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表面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追求的也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摆摆“花架子”、“走过场”,其效率很低。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试题简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引導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以思辨性见长,每篇选文后的三道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三方面的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