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出发,分析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以期对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所提及的只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目前还有其它一些行政管理的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防微杜渐。
【关键词】:国有企业 行政管理 效率 提升 策略
一、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状况
(一)组织效率低下,目标不明
现代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对法人制度结构进行完善。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过期中存在的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约束与制约等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组织决策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不断改革。几番改革下来,国有企业在市场适应性方面和综合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受制于特定的经营特点、历史因素、产权关系等,当下有很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对于市场信息处于闭塞状态,且竞争意识非常薄弱。我们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国企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治理思维,按照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管理模式毕竟导致组织效率低下,内部监督仅仅是一个形式。数据显示,仅有2%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不是由国家任命或委派,而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选举的低覆盖率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很多决策总是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非常不利于国有企业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独立自主的经营个体的运作。我们经常看到,在国有企业中,一些与市场竞争原则不符、抛离生产经营实际的决策不断出现。
(二)管理效率混乱不堪
相对于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还是相对完备和完善的。这种情况尽管让国有企业将职能分解细化,提高了其专业化管理程度,但是冗余的部门机构和人员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层级变得更多更复杂、管理链条被延长,使得国企内部部门机构臃肿不堪。这种臃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部门机构内部权责不明、职位职能模糊不清、业务关系错综混乱。我们经常看到国企管理人员因为过度依赖岗位分工和办事程序,在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的时候,部门机构之间明哲保身,互相“踢皮球”推卸,管理干部不作为现象频频发生。数据表明,目前官僚主义已经成为限制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毒瘤,内部机构设置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了。
(三)执行效率低下,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多、链条长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经常发生。更有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信息进行加工,避重就轻,有选择的进行传递。这给经济决策信息的有效信息传递至生产和销售从业人员带来很大的阻碍,进而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企业生产规划的执行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据悉,有一些国有企业一线员工接收工作执行指令的时间长达一周之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再加上国有企业员工基本上没有什么使命感与归属感,没有时间观念,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远远不足,他们从不主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取而代之的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对于不同问题不同业务,没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解决,业务怠慢,执行效率低下。员工普遍需要上级踢一下动一下,有时候还踢不动,业务办理往往事倍功半。
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组织决策脱离实际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没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2)盲目地照搬国家党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模式,高度集权;(3)经营决策权集中在很少一部分人手里;(4)相关监管监督机制缺失。这些行政管理问题使得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组织决策脱离实际,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带来严重威胁。
(二)组织机构臃肿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虽然已经历经多次的精简和改革,目前仍然较为臃肿,在一些国企还出现“有增无减”的情况。这给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严重阻碍,再加上管理职能范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人员过多,导致内部环节管理失效、运转失控,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是造成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一大成因。
(三)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市场意识不足、业务效率意识低下、管理思维不以结果和效率为导向,是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更在乎对职能进行管理,比较关注程序的步骤和流程的控制。这种管理思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没有起作用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根本无法适应并服务于国有企业的运作。繁杂的内部管理程序延长了业务时间,最终导师丧失市场机遇。
(四)执行力不足
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行离不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这当中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将影响国有企业工作的进行。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问题外,当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还存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员工。国企员工的执行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都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情況,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过期的行政管理效率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科学纠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切实提高国企行政管理效率。
(一)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与结构
现代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对法人制度结构进行完善。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过期中存在的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约束与制约等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组织决策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现实也对国企相关法律制度提出现实需求,要求国企加紧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精神与要求,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遵循“权责共存于对等、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管理控制要求,为深入完善国企管理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职责范围、权限和议事流程,从根本上促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组织决策效率的目的。 (二)简化机构层级与管理链条,减少冗余机构与人员
国企内部存在的例如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冗余、管理层级复杂、决策效率有待提高、内部摩擦不断等多种现实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企业能否转变思想观念。这要求国企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市场意识,更要学习参照民营企业的优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扁平化”和“高效化”为改革导向,对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压缩,简单化组织层级,缩短挂你链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机构臃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才能使国企符合时代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三)利用“互联网+”使业务信息化
當下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企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同时,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国企应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扩大财务、人力、采购等方面业务的信息化覆盖面,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使管理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有效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降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所导致的盲目性或人为干扰问题。
(四)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企业的发展,无外乎三大基本因素:人力、财力和物力。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员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国企在人才招聘的时候不断吸收高素质员工,为企业吸收新鲜活力的同时,还要对现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为其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可以通过同行交流、业务技能更新培训、外送深造等方式,有效提高企业员工质量。
(五)建立以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当下部分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采用“末尾淘汰”等机制进行改善。国有企业要更新思维,不再唯结果,唯程序,而是看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和业务效益。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结果和效益为目标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来促使员工变被动为主动。
(六)创造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
执行力文化的提出,指的是使国企员工中树立执行力意识,以执行为最终目标和最高标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创造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要求管理者要更能理念与价值观,通过激励机制来制定执行力文化体系与氛围,提高国企决策效率,保证其持续发展。
四、结语
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过期的行政管理效率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科学纠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切实提高国企行政管理效率。本文所提及的只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目前还有其它一些行政管理的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罗旭,唐冰开.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176-177.
【2】 林力维.国有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3):34-35.
【关键词】:国有企业 行政管理 效率 提升 策略
一、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状况
(一)组织效率低下,目标不明
现代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对法人制度结构进行完善。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过期中存在的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约束与制约等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组织决策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就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不断改革。几番改革下来,国有企业在市场适应性方面和综合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受制于特定的经营特点、历史因素、产权关系等,当下有很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对于市场信息处于闭塞状态,且竞争意识非常薄弱。我们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国企仍然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治理思维,按照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管理模式毕竟导致组织效率低下,内部监督仅仅是一个形式。数据显示,仅有2%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不是由国家任命或委派,而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选举的低覆盖率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很多决策总是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非常不利于国有企业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独立自主的经营个体的运作。我们经常看到,在国有企业中,一些与市场竞争原则不符、抛离生产经营实际的决策不断出现。
(二)管理效率混乱不堪
相对于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职能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还是相对完备和完善的。这种情况尽管让国有企业将职能分解细化,提高了其专业化管理程度,但是冗余的部门机构和人员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成本,更为严重的是管理层级变得更多更复杂、管理链条被延长,使得国企内部部门机构臃肿不堪。这种臃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部门机构内部权责不明、职位职能模糊不清、业务关系错综混乱。我们经常看到国企管理人员因为过度依赖岗位分工和办事程序,在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事件的时候,部门机构之间明哲保身,互相“踢皮球”推卸,管理干部不作为现象频频发生。数据表明,目前官僚主义已经成为限制国有企业发展的一大毒瘤,内部机构设置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了。
(三)执行效率低下,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多、链条长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经常发生。更有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信息进行加工,避重就轻,有选择的进行传递。这给经济决策信息的有效信息传递至生产和销售从业人员带来很大的阻碍,进而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企业生产规划的执行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据悉,有一些国有企业一线员工接收工作执行指令的时间长达一周之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再加上国有企业员工基本上没有什么使命感与归属感,没有时间观念,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远远不足,他们从不主动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取而代之的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对于不同问题不同业务,没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解决,业务怠慢,执行效率低下。员工普遍需要上级踢一下动一下,有时候还踢不动,业务办理往往事倍功半。
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行政管理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组织决策脱离实际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管理没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2)盲目地照搬国家党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模式,高度集权;(3)经营决策权集中在很少一部分人手里;(4)相关监管监督机制缺失。这些行政管理问题使得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组织决策脱离实际,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带来严重威胁。
(二)组织机构臃肿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虽然已经历经多次的精简和改革,目前仍然较为臃肿,在一些国企还出现“有增无减”的情况。这给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带来了严重阻碍,再加上管理职能范围边界模糊、职能交叉、人员过多,导致内部环节管理失效、运转失控,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这是造成国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一大成因。
(三)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市场意识不足、业务效率意识低下、管理思维不以结果和效率为导向,是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更在乎对职能进行管理,比较关注程序的步骤和流程的控制。这种管理思维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没有起作用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根本无法适应并服务于国有企业的运作。繁杂的内部管理程序延长了业务时间,最终导师丧失市场机遇。
(四)执行力不足
国有企业的高效运行离不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这当中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将影响国有企业工作的进行。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问题外,当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还存在执行力不足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员工。国企员工的执行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都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情況,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过期的行政管理效率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科学纠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切实提高国企行政管理效率。
(一)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与结构
现代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对法人制度结构进行完善。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过期中存在的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缺乏约束与制约等情况,可以有效解决组织决策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现实也对国企相关法律制度提出现实需求,要求国企加紧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精神与要求,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遵循“权责共存于对等、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管理控制要求,为深入完善国企管理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职责范围、权限和议事流程,从根本上促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以达到提高组织决策效率的目的。 (二)简化机构层级与管理链条,减少冗余机构与人员
国企内部存在的例如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冗余、管理层级复杂、决策效率有待提高、内部摩擦不断等多种现实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企业能否转变思想观念。这要求国企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市场意识,更要学习参照民营企业的优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扁平化”和“高效化”为改革导向,对冗余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压缩,简单化组织层级,缩短挂你链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机构臃肿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才能使国企符合时代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三)利用“互联网+”使业务信息化
當下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企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同时,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国企应该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扩大财务、人力、采购等方面业务的信息化覆盖面,依靠科技带来的便利使管理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有效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降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所导致的盲目性或人为干扰问题。
(四)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企业的发展,无外乎三大基本因素:人力、财力和物力。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员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国企在人才招聘的时候不断吸收高素质员工,为企业吸收新鲜活力的同时,还要对现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为其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可以通过同行交流、业务技能更新培训、外送深造等方式,有效提高企业员工质量。
(五)建立以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当下部分国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采用“末尾淘汰”等机制进行改善。国有企业要更新思维,不再唯结果,唯程序,而是看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和业务效益。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以结果和效益为目标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来促使员工变被动为主动。
(六)创造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
执行力文化的提出,指的是使国企员工中树立执行力意识,以执行为最终目标和最高标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企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创造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要求管理者要更能理念与价值观,通过激励机制来制定执行力文化体系与氛围,提高国企决策效率,保证其持续发展。
四、结语
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推进。过期的行政管理效率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科学纠因,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切实提高国企行政管理效率。本文所提及的只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目前还有其它一些行政管理的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罗旭,唐冰开.新时代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8(23):176-177.
【2】 林力维.国有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