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认同研究;构建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相关概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结构相联系。中国文化亦有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以及与世界其他文化迥异的内在特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一般意义文化的要素、特征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它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共同富裕、民主公正、和谐文明等价值规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从特点上看,凝结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粹,扎根于中华儿女生活生产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人民意愿,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从形成过程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观”“和谐文化观”这四个阶段,并转化为人们自身的思想观念、理想追寻、价值坐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内容
  结合前文所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特点等,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执政文化认同等。一是民族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根本特质,就是因为其优秀的民族特质被中华儿女接受和保存,这些由民族情感、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所共同凝结而成的民族特质,是价值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为认知、认同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执政文化认同。执政文化包含着民族国家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与情感。它以政治价值观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支配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左右着人们对一个政党的政治取向和认同度。一个执政党得到人民认同,不仅体现在法律、制度上,而且也体现在道义、文化上,是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统一。也就是对执政党自身的指导思想、价值理念、奋斗目标、思维范式及其执政意识、执政价值、执政方式、执政制度的认可和拥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时代境遇和现实挑战
  (一)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发展,原先的认同会被打破,新的认同将被重建,文化认同总是在“认同—认同危机—构建新的认同”中螺旋式上升发展。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并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时代鼎新。当前,全球化、网络化对文化认同的影响也愈加深入和复杂。国内社会急剧转型,经济政治社会深刻变动带来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带来挑战。同时还有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从各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冲击。
  (二)市场化的影响与挑战
  随着全球市场化的飞速发展,我国文化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无论是在图文、出版、音像等传统文化产业,还是在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知识、资本、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的要素和资源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优化配置是一个显著特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后劲十足,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健全,使得我国文化产品供给能力较弱。市场需求巨大,而供给能力不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造成冲击和挑战。
  (三)网络化的影响与挑战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超越国界、民族、阶层、年龄、党派,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插上翅膀,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一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征。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高达9.89亿人,互联网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主要集中在这一空间展开。二是互联网的匿名性、即时性引发舆论环境新变化,给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带来挑战。三是虚拟网络瓦解了传统社会中群体的身份认同,导致个体价值“去中心化”危机与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构建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需要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表达
  我国十分注重提炼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党的十八大后, “中国梦”以其简洁凝练的表达、通俗大众的形式及其背后的历史意蕴、现实意义、未来图景,已然成为当下社会的热词,成为凝聚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识和力量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的理想和信念,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景。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将无从谈起,实现中国梦也将无从谈起。
  (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方式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是准确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加强研究,注重科学理论的准确性,才能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撑。
  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理论,既取决于理论本身的内容,也依赖于其表现和传播形式,语言表达形式是一个重要方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就要在宣传方面,根据受众的年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社会角色等,适时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俗化。
  (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合功能
  文化整合是“各种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而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的过程。多元异质文化的存在、交融与冲突是文化整合的前提,实现对主导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整合的根本目的,也是对现实的观照。当前我国各种社会思潮涌现,这些思潮的多样化存在与发展、碰撞、交锋,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如何科学引领、有效整合当代多元社会思潮,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重要课题和必要路径之一。吸收整合社会思潮的有益部分,不仅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丰富创新,还有利于扩大文化认同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参考文献:
  [1]杨敏.话语意义历史理论重构当代中国国家认同[J].外语学刊,2013(5).
  [2]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J].北京師范大学学报,2010(1).
  [3]左高山.政治忠诚与国家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2).
  [4]郭艳.国家认同:危机与重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5]陶家俊.同一与差异:从现代到后现代身份认同[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2).
  [6]李平.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外国语文,2013(S1).
  【本文系2020年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现代国家风险社会语境中社会认同构建研究”(CX2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困境;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重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医院职工凝聚力;作用思考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企事业单位一直备受重视和关注。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提升及内部凝聚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医院也不例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充分发挥出职工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一)培养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互动模式;教学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教育理念的导向作用,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高校立身之本
【关鍵词】马克思需要理论;留守儿童;现状;路径  马克思的诸多著作都显示了马克思对需要的重视程度。马克思需要理论为重新审视留守儿童发展现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视角。以马克思需要理论对留守儿童现状重新思考、审视,对于梳理马克思需要理论以及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概念解析  (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形成  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在其众多著作中都对需要作出了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既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高度重视开展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新时代下,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校园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建设校园安全文化以及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法途径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效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以期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  部分高校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将国家资助金额顺利发放的层面,忽视了其背后深层次的育人价值。整个资助过程中忽略了对人的教育,高校
【关键词】美育视野下;高职;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改进美育工作,促进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一、 美育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美育和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二者合理融合之后能够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美
【关键词】国防教育;育人平台;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新时代的国防安全教育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既是国防安
家庭式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一种“假想式”的心理教育指导模式,在思想教育活动中,其站在家庭成员的角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进行引导.相较于传统的思想
期刊
【关键词】后勤部门;管理水平;问题;建议  高校后勤部门主要为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提供保障服务,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和联系内外的桥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与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部门也在积极努力,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保障能力,但受部分因素影响,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未能切实有效地提升。  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