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段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_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来说,要学会划段的方法。正确的分清段落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进而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一定的启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观摩中,留意了一下分段和概括大意的教学情况,发现段落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程序。这里所说的教学程序有这样的两层意思:时间的程序性,很多老师都将分段习惯安排在第一课时的后半部分;操作的程序性,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按照“整体理解课文一分段一再理解课文”的程序进行。
  课堂上用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不是就能让学生分段分正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抽取了本校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老师不提示的情况下,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后让学生进行分段。其结果分别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我们就会发现按照上述程序分段有这样一些不妥之处:
  第一,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理解规律。
  阅读理解是从文字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一种形式,一种工具。程序化的段落教学在第一课时便要求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这无疑是一种先形式后内容的阅读。这是阅读理解的程序紊乱,这样做有悖阅读理解规律,无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第二,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阅读规律。
  阅读教学一般经过三个过程:文本写了什么?文本是如何写的?文本为什么这样写?分段概括段意是属于“怎么写”的范畴。很明显先是解决“怎么写”,然后是进行“写什么”的程序化的段落教学是对于阅读教学规律的不尊重,有揠苗助长之嫌。
  第三,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文体教学规律。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其不同的教学处理方式,这一理念所对应的是不同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范式。王荣生教授认为,不同的文体对应不同的解读,解读就是从不同的文体样式人手。
  在调查学生的分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说明文和论说文的分段效果良好。原因就是学生在分段的过程中正确的阅读范式。因此,对于不分文体的程序分段,我们还是说:请区别对待。
  第四,程序化段落教学有悖伦理规范。
  教学过程不应是简单将教参的内容搬运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一个再创造、再思维的过程。之所以出现程序分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们受制于教参影响。由于教参的编写往往是按照“生字词一分段一内容理解”这种模式进行线性排列,这样固定的编写体系对于教师解读教参造成了一定误解。不少老师的教学流程预设就是照搬了教参的线性呈现方式进行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参搬运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显然没有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并且,在学习之初让学生就能够分段正确,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行为。
  总之,程序式的段落教学是教师的机械教学的体现,是一种固化教学设计的表现,是一种对于教材的认识规定的模式坚持,是一种对于阅读规律的僵化操作的机械教学行为。
  反思程序分段的弊端,结合调查学生的实际,我们将文体样式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将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作为一种阅读工具,依据阅读理解规律,遵循阅读教学逻辑,对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在阅读教学流程中的排序进行了合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遵循样式特点。分段建立图式
  我们将文体样式作为分段切入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阅读认知图式的过程。图式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互动建模的过程。图式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文本图式的理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根据文本的文体样式对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进行了分类。
  第一,说明类、论说类的文本在第一课时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重在从表达样式的角度进行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对于叙事类文本来说,因为叙事类本身诸多因素的参与,让叙事变得复杂,而对于复杂的叙事事实,则要在理解内容后再通过理解形式才能加深对于叙事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对叙述内容更加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流程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分段放到了理解内容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分段来理解叙事的表达形式,并且通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获得对于叙事文本的内容框架的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分段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叙事类的文本的分段作为阅读的手段来使用,具体来说从这样的两个方面人手。首先,对于复杂叙事文本,课堂结尾时候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获得清晰的叙述经过。其次,对于简单的叙事文本,第二课时开始分段,抓住明显的标志性的叙事因素进行分段,通过分段找出重点,然后进行重点感悟理解。
  二、归纳同类分段,迁移表达形式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对于文章表达形式这一坚硬的核桃,我们可以采用的敲打工具之一就是分段。我们可以通过分段这种形式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迁移表达形式的过程中,将分段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加以运用,通过对于同类型文本分段的归纳让学生体悟文章的表达形式,进而学习并获得运用。
  在学习童话作品《七颗钻石》和《皇帝的新装》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通过分段理解之后,学生发现了这类童话运用夸张和极富想象的表达进行讽刺的特点,进而获得了发现的快乐,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三、分段已学课文,提高复习效果
  分段是复习期间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重要工具。在复习期间,往往涉及到不少对于课文内容的复习,在往常的习惯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习惯于重复讲述,并且要求学生耐心倾听教师的讲授。尽管不少老师知道口耳相授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出于一种安慰心理,仍然乐此不疲。通过观察之后,我们改变了这样的复习方法。我们将分段作为一种复习方法请进来,让学生站在成熟的阅读者的角度,要求学生对于所复习的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从而让学生在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过程中对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获得摄取,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复习的目标,优化了学生的再认识,提升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水平。
  在对于程序分段的理性辨析的基础上,我们从学理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分段这一教学阅读工具,遵循教学逻辑,依照学生的学习心理,灵活加以运用,拓展了分段的运用空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传统分段焕发光彩,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完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笔者站在三尺讲台上,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为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作了大胆的革新,现借此平台予以阐述,以供广大同人斧正。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为良好的导入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新课导入技巧,具体可以把握三个环节。  1 音乐导入,妙趣
期刊
周记,以其素材生活性强,体裁灵活自由,反馈及时迅捷,提升写作效果好,而受到绝大部分语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方向发展。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以为引导学生写好周记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周记布置要多开放少束缚  从学生的写作心态来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读”文本表面的文字,肤浅的理解文字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文字表面的意思,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悟出蕴涵在文字表面之下的深刻内涵,发现文本之美,进而让学生读出文本中的“本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一、整体阅读,发现文本语言之美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因为只有静静的阅读才会有思考的空间和氛
期刊
《那树》一直是笔者最喜欢的课文之一。  每次重读这篇文章,内心就不禁涌起浓浓的哀伤。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格外注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那棵大树的心情,反省人类的无知,把握作者的感情,并进一步尝试“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片断: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一段话说说那树的经历,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然后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体会作者对
期刊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提到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少被关注。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细节开始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去探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无不彰显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这让笔者想起了自己曾上过的一节以《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准备着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为培养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挑战就是竞争,迎接挑战就是迎接竞争。初中语文教学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加速发展,实现新突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科教兴国方针的具体体现。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迎接新挑战、
期刊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1200余字,但内涵丰富。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窗》的内涵显然是深邃的,但对其的解读与生活阅历又是分不开的。因此,笔者决定结合八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来制订本课的教学方案
期刊
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有很大帮助。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学习感
期刊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了一定量的古诗,学过像《凿壁偷光》等文言文小片段,学生有一点文言基础,但是对于篇幅稍长的经典段落,学生在理解时就显得比较困难,文言词汇的积累也相当贫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也影响了文言文学习效果。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更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其积极性,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笔者以初一
期刊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对字词的不理解及时代背景等了解的不够多,往往使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时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可分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范读,初学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其节奏停顿往往无法把握,只有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并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