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逐步深入,在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总结和梳理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提出、科学内涵、形成过程、框架结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述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0)01-0105-06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并科学地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
  
  提出概念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提出和形成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演进
  徐文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是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孕育于“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并系统化。其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分别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其作了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张旭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提出,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一系列概念演变的逻辑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石仲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这个最新概括至少有三大优点:第一,它突出了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第二,它突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源性。第三,它突出了理论发展的开放性。
  沈宝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比较恰当的理论名称。第一,这个理论名称较好地反映了当前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第二,这个理论名称同我们的基本实践相一致,便于广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第三,这个理论名称有很大的包容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的理论还会有重要的创新,这些创新的理论都可以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吴树青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所以能够共同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它们都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基本国情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那么,这一科学体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报告中没有做出具体阐述。十七大以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极富见地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否包括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如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又各具不同的理论要素和理论风格,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整体。还有学者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端和初始形态。如果将毛泽东思想排除在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了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空降物。
  第二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或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并就其中的原因作了深入探讨。石仲泉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理论,而不是本源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概括,是在这个体系的本源意义上讲的,就此而言,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荣长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正确认识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反而由于“左”的错误的蔓延,这些正确认识在毛泽东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错误的理论与实践所淹没。顾海良认为,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没有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就是二者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主题有所不同。汪青松提出应从认识的量变与质变的哲学视野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认为毛泽东的探索未能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所以毛泽东思想不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不等于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了分析。习近平认为,从理论渊源上来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赵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继承我们党以往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 了重要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怎样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必须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李君如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一脉相承之“脉”,就是这三大理论成果有一个共同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之所以要“进”,是因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地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习近平则进一步从理论渊源、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理论目标等方面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作了深入解读。
  严书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世界观基础,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即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有着共同的理论核心,即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即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
  石仲泉认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是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的关系,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着的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的概括,学术界有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围绕三大问题而展开的:一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是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
  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六论):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四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六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理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九个方面内容。大体说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
  第四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十个方面:1.改革开放论,2.科学发展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4.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5.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论,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8.国防和军队建设论,9.“一国两制”论,10.和平发展论。
  第五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十二个重要观点: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坚持以人为本。4.坚持改革开放。5.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政治制度。7.坚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以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9.坚持“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10.坚持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设强大的国防。11.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1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六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从十四个方面概括: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5.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8.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9.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1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12.关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1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尚存在明显分歧。分歧点主要在于怎样界定理论形成的起点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问题,目前学界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第二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形成是以改革开放为历史起点的。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始于毛,成于邓”的说法有学者提出质疑,不赞同“始于毛”的说法。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从逻辑与历史两个方面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从逻辑上讲,对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一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真正历史起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和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五大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都获得突破性的成果,进入了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有学者虽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但认为起点是党的十三大。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和准备(1956-1978年),正式提出和形成(1978-1992年),丰富和发展(1987-2002年),新的发展(2002年以来)。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孕育期。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阐发时期。第四阶段,从十四大到十六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第五阶段,从十六大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第四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1.准备和孕育时期,从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产生和形成体系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该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产生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2)展开阶段,从十二大至十三大;(3)形成体系阶段,从十三大至十五大。3.进一步拓展时期,从十五五大至十七大。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从十五大至十六大;(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从十六大至十七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结构问题,学术界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一是逻辑结构论。贾建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可以用理论精髓、基石、主线三个方面内容贯穿。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理论基石是当代中国实际,主线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赵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线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二个层次,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第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人为本”是核心思想。第四个层次,基本理论和重要观点。聂运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要范畴等五个层次构成。
  二是内容结构论。荣开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结构是围绕三个问题建构起来的。第一是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第二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第三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理论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庄前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要围绕四大问题展开:1.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或者说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三是整体贯通论。沈宝祥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简单相加,而是要依据这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将三者贯通,提炼出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包括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科学发展论、改革开放论、市场经济论、民主论、文化论、社会论、文明论、社会和谐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一国两制”论、和平发展道路论、政治路线论、群众论、党论。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赵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次,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再次,它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
  王永贵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旗帜。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和思想旗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治理当今全球化问题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和建设和谐世界及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惟一正确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秦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课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理论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日益活跃,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可喜局面,在许多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一些问题逐渐明晰并开始形成共识。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深化展开:一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进行系统研究,不能简单地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叠加在一起。而是要逐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统一的理论架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层次和基本内容,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作进一步研究,包括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重点。只有对这些具体理论形态深入研究并系统把握,才能为构建完整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特别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四是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的研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相对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言,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和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等问题,仍是理论界应予以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他文献
研究多核计算机上OpenMP编程模式和MPI消息传递机制编程模式的运行效能,并在双核和四核计算机上,分别使用传统算法和并行算法计算了和式∑ni=1i和n×n矩阵的乘积以及矩阵的
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地下管线信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作用日益重要,本文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重要性出发,客观总结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技术的现状,指出了所存在的主
[摘要]文化精神可以增强群体的吸引力,形成社会的向心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健康的文化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的眼光看待人和处理彼此关系;崇尚宽容精神,承认差异;弘扬诚信精神,实现合作共赢;尊崇民主法治精神,维护公平正义;提倡创新精神,永葆社会活力等。以此塑造、调整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精神;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
设计并合成了"D-π-A"绿色发光化合物,2,2-二氰基甲叉-3-氰基-4-(N,N-二乙氨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2,5-二氢呋喃,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它的结构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环境中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降脂,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胞
基于欧盟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对青岛市1999-2005年的物质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青岛市2005年的总物质需求达到6.19亿吨,其中隐藏流所占的比例很高,达到82%以上;物质输
针对垂直运动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机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电动机的变参数数学模型,并把模糊控制策略引入到控制系统中,实现电机的三闭环控制。利用Matlab软件
活动轮廓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图像分割,它可以是基于边界的,也可以是基于区域的。在演化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如何使水平集函数逼近符号距离函数。CHAN-VESE(C-V)模型是基于Mumford-Shah分割模型和水平集的,它不依赖图像梯度而检测目标,但其距离保持能力较差。在对C-V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决其距离保持问题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8年10月在武汉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的两个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中,创新型教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让学生认清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西方化、东方化、中国化的历程,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创新意识,为建设中国特色当代文论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  [关键词]创新型;教学;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