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文明的联系、发展与和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和文明都要人类劳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通过人自身表现出来,反映了人的整体状态。原始社会,人类语言的发生标志着文化的开端,迄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文明则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文明。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金属工具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人类开始文明时代至今只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尽管文明和文化的出现时差甚远,却形成了相互不可分割的联系。进步文化促进了文明,文明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文化又把文明推向高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文化;文明;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70-0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条和第四条分别是“文明”、“和谐”。要达到“文明”、“和谐”的前提,首先涉及文化这个概念。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的国家是不存在的。所以,也有曰: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说。
  在日常中,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广义的阐释上,甚至把文化和文明的定义混淆。探讨文化的发展,深层理解,才能发现文化和文明相互概念的辨识关系,从而找出文化与文明两个概念的规律、引申,以至把握、操控使之转换为推动和谐社会的一种内动力。
  “文明”乃至“和谐”基于文化概念的实践。探究“文化”和“文明”两个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之间关系,用以指导推进构建和谐社会。探讨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文化”一词的定义,古今中外有百余种。最初,文化概念被笼统地用来指称人类活动的产物。原始社会就有了文化,人类语言的发生标志着文化的开端,迄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史学家和哲学家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从猿到人的漫长繁衍史中,演变人的群体过程中发现的单一的“劳动者”的人很难适应生存。人类出现“合作”,这是人的社会性初始,是人最关键、最深刻的一层含义,指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具有的分工协作的习性和要求,这就是全部人性的发源地。只有劳动才使人从动物中超脱出来,从而赋予了人的一切特性。
  人的力量来自人的合作。古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认为人能优于其他动物,成为万物灵长,重要原因在于人的劳动合作。如荀子就认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的爪牙之利不及虎豹,四肢之健不及麋鹿,耳目之敏不及鹰兔,潜水挖洞不及鱼鼠。因此从个体意义而言,人是最难以独立的生物,面对大自然,人类远不如低级动物的适应能力强。人类为了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只能联合起来,团结协作。因此“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①
  人类在这一系列劳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传播靠的人生物功能声带音频的变化音响来表示多种大脑储存的需要输出或输入的信息,简言之就是人的语言。这种变化的音频在本群体中得到共识,这就是人类语言的交流。人类在劳动中不断进化,发现有些信息有必要储存,他们想到用某种符号表示某种事物,这就引发了早期文字的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这种口语或符号传递信息就构成了文化萌生。
  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出现了文明。文明开始于文字的使用,金属工具的出现,国家的形成等,人类开始文明时代至今只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文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有百余种。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包含: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被引喻人类某种才干和能力,主要指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种和改良措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个词的含义转变为改造、完善人的内在素质,使人具有理性公民素质的过程。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把“文化”一词引申为“耕耘智慧”(cultura mentis)。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为使用意为耕种、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并进一步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进而把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17世纪德国法学家S.普芬多夫首次提出“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即文化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提出,文化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使人得到完善的社会生活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都有人从不同角度定义“文化”。
  最初,文化概念被笼统地用来指称人类活动的产物,就是直接与社会相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能动性的整体涌现,文化的产生、发展都是人类劳动实践的必然结果。
  从时间看,文化比文明早;从空间看,文化可以多方向传播;从内容和形式看,文化表,范围大;从传统看,文化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这种“积极”或“消极”的都会作用于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效果,这也是文化属性的表现。
  二、文明和文化的诠释及其之间的关系
  从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上,可以看出它和文化的不同对应点:从时间看,文明比文化晚;从空间看,文明有明显的地域性(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从内容和形式上看,文明为内,范围小,其因文明的首要属性是人,而个体的人的范围小于社会的范围;从性质看,文明是进步状态,它不象文化有的两极二重性。
  然而,文明的诞生基于先进的文化。反过来,文明又推动这种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文化和文明不可分割的关系。
  长期来。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及其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的学科很多,层次也很高,观点层出不穷,反映了文明与文化的复杂性。在当前中国文化大繁荣发展进程中,人们对于这两个概念的讨论更是热烈,上至党和国家领导及文化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下至普通的文化研究者及日用其中的平民。从人与社会的实际出发,揭示文明与文化的科学内涵,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文明学及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学。在众多的学科研究文明与文化,堪称为代表的,首先是人类学与社会学。   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时,其研究对象为人类的体质状况及其演化规律。20世纪50年代,拓展到了研究人类的文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人类学形成两个分支学科:即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人类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因为人类学家一开始所关注的是人自身以及人通过自身劳动实践呈现出那些变化,这正是人类的文明。
  目前,一方面文化人类学深究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试图从“他者的目光”转换到“中性的目光”,从而以文化的多元主义或相对主义去解决人类的冲突(包括战争、恐怖行为),寻找人类共同发展的道路,实现世界和谐。前者任务是要解决人的文明之所以存在的根据,后者则试图以人的文明状态去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就是关于所存在事物的静态描写。不过,这些都还未能达到对人类自觉改造世界这一文化本质的揭示。
  社会学在如何研究社会整体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工具,这是迄今为止它对社会科学的突出贡献。然而,社会的主体是人,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社会,所以社会学研究内容也不曾离开过人,只是这些内容是不断变化且日益复杂化的。
  19世纪70年代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转入美国后,它对于社会伦理和人的道德情操、精神生活等内容更是给予了充分关注,而这些内容其实也就是人这一研究对象的具体化,也属于文明的范畴。这样一来,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便有重叠和交叉了,以致形成了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学科。在英国和法国,社会人类学同美国一样,进行着道德和精神伦理价值的研究。在德国,文化社会学则着重于文化变迁以及历史社会学的研究。一方面,社会学试图通过对精神文明的现象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结构的本质,以便勾画出人类社会的真实图景。另一方面,社会学试图从社会结构的存在事实出发,揭示人的思想、政治观点等特点。然而,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发展出关于人的文明的真正的科学,以及关于社会的真正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仍在文化与文明之间不断动摇,文化与文明的真正内涵仍然湮没在纷杂的学术深处。当代社会学的状况仍然如此,突出表现是两点:一、它既研究社会整体,也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根源;二、它所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多元化,以及内容的分化正是此现象的反映。
  人类学和社会学对文化与文明都有自己的定义和理解,但其内涵常常互相篡越,边界亦不清。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文化与文明概念都直接指示人性,这反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未自觉,人与社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混沌的。
  近代以后,文化和文明的内涵开始在人性与社会性之间摇摆。这种摇摆表现形式为两种:一种德国式的,它的定义是精神性的活动及产物被称为文化,制度、技术之类的被当作文明;二种是英美式,精神性的活动及产物被称为文明,而制度、技术之类的被当作文化。
  正因为文化与文明的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不可分割的状态,在当代出现了总和论,即文明也就是文化,文化也就是文明,文化与文明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替换使用,文化和文明更难以区分。深究起来,这是人类发展至今,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更复杂。所谓紧密,例如,经济活动直接创造文化,文化活动直接产生经济,当代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潮就是证明。所谓更复杂,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的出现,将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个性的发展推向了更为复杂也更为富有生机的状态,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趋于复杂了。用现代系统论来认知②,文明是直接与人相对应的,是诸多要素构成的人的整体涌现,是人的能动性的整体涌现;文化是直接与社会相对应的,是社会的能动性的整体涌现。然而,两者的根本动力都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院士在人体科学中指出的“功能状态”③概念,揭示了人在社会中的整体功能态可谓之为文明,而社会活动的整体功能态可谓之文化。功能态之所以呈现,其根源在于劳动实践,无论是人的功能态还是社会的功能态,其根源在于此。其实,文明根本上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而作为一个概念,它反映着人的劳动力在人身上的实现程度,因此,它能成为人的整体状态的标志,而不仅仅是人类的思想状态的标志。对于作为社会的整体特性特征的文化,人们的认识要好得多,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有的学者只揭示文化的社会整体涌现,而忽视文化的物质性生产劳动这一根本源泉。如果那样,则文化将失去其物质性本源,变得萎靡、滞后、凋零状态。
  三、和谐是文明上升的高级阶段
  所谓的人类文明,其内容主要方面:一是人的生物性方面的变化,如身体素质提高的状态,人的器官功能的延展或增强,例如在生理本能中出现理会兽皮(后来的服饰)遮掩躯体,人类婚姻关系的模式出现等,以及人类的进化,可谓人的自然性文明;二是人的劳动活动性给自身带来变化,脑容量增大,大脑功能的发达,以及视觉的建构作用,行为方式的进化等等,可谓人的活动性文明。这两个内容是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赋予的。人类这样的实践活动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的总和构成了人的整体状态,这就是文明的人性。每个人自觉改造世界的能力在社会环境中的表现主要是三个方面:即人的物质文明、人的政治文明和人的精神文明。三种文明分别反映了三种现象:a、人的物质文明是对人改造自身物质性能的自然状态的反映;b、人的精神文明是人对改造自身意识活动的意识状态的反映;c、人的政治文明是人对改造自身与社会关系的行为状态的反映。
  人类对文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初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来提出“政治文明”,主要着眼于社会改革、制度层面。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实际上应加上“社会文明”和“人的文明”。正因为只有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才能构成一个文明体系。其原因,物质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政治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和支撑;社会文明主要指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文明;人的文明包括意识文明、行为文明、仪表文明和语言文明;生态文明应该包括良好的生存空间和人文环境的优化。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文明,这六个方面各有自己的规定性,互相联系、互相交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整体,任何一个方面都与其他方面息息相关,绝不可片面地理解,在实践中也无法割裂,任何一种文明出现滞后或失调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调。因此,必须把“六个文明”联系起来,积极倡导正面价值,弘扬正能量,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清新明朗的社会风气,促进整体的文明。
  个体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且从根本上是社会决定人而不是相反,其原因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而人及其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社会的其它诸多要素,才共同构成了有机的人类社会整体,作为“细胞”的人,文明程度,决定着这个社会内动力的大小。任何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的社会大环境。这个和谐的内核就是要形成一个文明体系。所以,和谐是文明上升的高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在前,“和谐”在后,这是其哲学层次的关系所在。“文明”贯穿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始终,简言之,先有文明上升,后才有和谐可言。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形成文明的有机系统整体,以及其良好谐调运作机制,才能构建一个完整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
  [2] 前苏联学者应用系统理论来研究文化,贡献很大,虽然他们局限于当时的系统理论水平。参见E·A瓦维林,B·II·福法诺夫,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论[M].奚洁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3] 在人体科学中,钱学森认为,人这个超巨系统在巨系统中不断地受干扰,人起来自卫,排出干扰,形成了各种功能状态。参见钱学森,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体科学[A]钱学森文集,卷4[C]顾吉环,李明,涂元季,北京;国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贺凤霞,中共党员,女,1981.12.19出生,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陕西省蓝田县三官庙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助理馆员职称;平时喜好书法绘画、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在省市获奖,还在各类刊物发表文化论文多篇,是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践行者。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号的性能特点与演奏技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号的民族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小号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结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号演奏 民族化 小号作品  中图分类号:J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63-01  1 前言  小号是西洋铜管乐器中的一种,具有个性独特、表现力强、技术技巧丰富的特点。小号的演奏技巧、个性以及风格等
期刊
中图分类号:T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72-01  纽甜(Neotame,NTM),化学名称为N-[N-(3, 3-二甲基丁基)-L-a-天门冬氨酰]-L-苯丙氨酸-1-甲酯,CAS号为165450-17-9,ISN为961。是一种新型、非营养型的二肽类高效甜味剂, 它是天门冬氨酸和苯基丙氨酸二肽化合物的衍生物,即阿斯巴甜(Aspartame,AP
期刊
[摘 要]广告创意就是为了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广告人员应客户的要求在对市场上相类似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塑造一个能够体现产品内容和广告涵义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本文以百事可乐在广告中的创意要素案例分析,对于现代广告创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广告 创意 媒介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80-01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内河航道是我国运输的主要交通要素,也是我国内河水运交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整个社会的交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内河航道;信息化;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77-01  一、我国内河航道的管理现状  在我国,内河
期刊
[摘 要]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教育美、科学美等等。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一个审美的概念。简单理解,审美就是对美的认知和判断,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优秀的网页设计者,除需要掌握相关的web制作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这样才能制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web页面。本文分析网页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目前重庆市农村男性留守学生比例要大于女性,主要监护类型为单亲监护;大多数留守学生空余时间选择了看电视;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项目选择上都存在性别差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影响留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另外,缺乏体育教师指导、留守学生本身的体育意识薄弱、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参与体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水利工程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在水利工程取得可喜可贺成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过程中,水库出险加固工作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水库出险加固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水库出险加固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做好水库的出险加固工作,是摆在水利工程建设者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当前水库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水库除险加固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石化工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自动化仪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仪表已无法满足石化工业的需求,所以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使之实现网络化、集成化与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石化;自动化;仪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381-01  
期刊
[摘 要]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极为明显。与此同时,由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篇论文,笔者将从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概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监控系统 问题  中图分类号:TN3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 要]皮划艇运动作为目前快速崛起的运动比赛项目,同时也是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弱势项目,提高皮划艇运动项目比赛成绩,必须建立科学的运动训练体系。该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皮划艇运动训练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技术问题,进而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并具体的提出了实现皮划艇运动科学训练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皮划艇;运动;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