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SIT)的疗效。方法:选用126例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和对照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SIT治疗过敏原明确的哮喘患者,安全有效,其疗程与疗效成正比。
关键词 哮喘/诊断 哮喘/治疗 免疫疗法 变应原 肺活量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变态反应门诊及内科住院的哮喘病人126例,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7~68岁;病程1个月~18年。随机分成两组,各6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无明显差异。首先依照标准[1]确诊哮喘,哮喘缓解期过敏原皮肤试验任一项≥2+及(或)血清sIgE测定≥2级综合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检查及治疗方法:①皮肤试验:皮内试验所用变应原浸液由协和变应原诊断试剂研发中心提供,皮内试验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参见文献[2]。②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具体方法及其结果判定标准参见文献[3]。③治疗方法:以皮试结果阳性体征明显及(或)sIgE中任一项≥2级列为SIT治疗对象,并在三角肌作皮内注射,根据变应原皮试的反应结果来决定SIT治疗的起始浓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1]:①临床控制:不需任何药物,无症状达1年以上;②显效:偶需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③有效:咳喘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需药物治疗;④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
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变应原皮试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126例皮试阳性者中,花粉阳性率最高,为91%(其中以蒿属为主),其次为室内尘土、粉尘螨及多价昆虫,分别为53%、48%、40%,真菌类占30%。其中40例部分变应原皮试≤2+者,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查≥2级15例,其余25例0~1级。SIT治疗结果见表1。
SIT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反应;1例出现皮疹,散在风团、轻度鼻炎,1例出现轻度哮喘发作,用抗组胺类药物、β2激动剂吸入处理迅速缓解;部分病人有局部反应。
讨 论
本组病例经过敏原体内及体外检测,结合病史确定致敏原可靠。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63例坚持6个月以上治疗的患者中发现,疗程与疗效呈正比关系。SIT治疗中所遇到的不良反应轻而少,有局部反应者,下次注射剂量不应继续增加。SIT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也有不少患者的疗效还不十分满意,且起效缓慢,疗程长,是大部分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原因。但该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癥状,而且可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随着对变应原脱敏治疗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标准化的变应原提取物用于临床,注射剂量与疗程将更加规范,使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7.
2 叶世泰.变态反应学.北京:科学卫生出版社,1998:110-113.
3 张宏誉,王良录,容光生.应用CAP System测定sIgE的评价.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增刊1):1-12.
关键词 哮喘/诊断 哮喘/治疗 免疫疗法 变应原 肺活量
资料与方法
2002~2006年变态反应门诊及内科住院的哮喘病人126例,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7~68岁;病程1个月~18年。随机分成两组,各6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无明显差异。首先依照标准[1]确诊哮喘,哮喘缓解期过敏原皮肤试验任一项≥2+及(或)血清sIgE测定≥2级综合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检查及治疗方法:①皮肤试验:皮内试验所用变应原浸液由协和变应原诊断试剂研发中心提供,皮内试验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参见文献[2]。②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具体方法及其结果判定标准参见文献[3]。③治疗方法:以皮试结果阳性体征明显及(或)sIgE中任一项≥2级列为SIT治疗对象,并在三角肌作皮内注射,根据变应原皮试的反应结果来决定SIT治疗的起始浓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1]:①临床控制:不需任何药物,无症状达1年以上;②显效:偶需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③有效:咳喘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需药物治疗;④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
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变应原皮试及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126例皮试阳性者中,花粉阳性率最高,为91%(其中以蒿属为主),其次为室内尘土、粉尘螨及多价昆虫,分别为53%、48%、40%,真菌类占30%。其中40例部分变应原皮试≤2+者,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查≥2级15例,其余25例0~1级。SIT治疗结果见表1。
SIT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反应;1例出现皮疹,散在风团、轻度鼻炎,1例出现轻度哮喘发作,用抗组胺类药物、β2激动剂吸入处理迅速缓解;部分病人有局部反应。
讨 论
本组病例经过敏原体内及体外检测,结合病史确定致敏原可靠。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63例坚持6个月以上治疗的患者中发现,疗程与疗效呈正比关系。SIT治疗中所遇到的不良反应轻而少,有局部反应者,下次注射剂量不应继续增加。SIT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也有不少患者的疗效还不十分满意,且起效缓慢,疗程长,是大部分患者无法坚持治疗的原因。但该疗法不仅可以减轻甚至消除癥状,而且可防止出现新的致敏原。随着对变应原脱敏治疗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标准化的变应原提取物用于临床,注射剂量与疗程将更加规范,使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7.
2 叶世泰.变态反应学.北京:科学卫生出版社,1998:110-113.
3 张宏誉,王良录,容光生.应用CAP System测定sIgE的评价.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增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