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声与通俗演唱的的互通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声唱法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已经具有一套系统的发声方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注重发声的艺术性。通俗唱法注重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追求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二者各有所长。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演唱技术特点有区别但是也有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关系的概述,找出二者在其发声方法以及歌曲的情感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如何实现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互通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6-02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流行歌曲对我国声乐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不同特色声乐,人们习惯性地将声乐划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演唱方法。每种唱法都以其独特的风格,但是习惯上很多人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弄得界限分明。但其实美声、通俗的技法都包括在声乐这个范畴里面。不管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他们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的,否则声音就不会有持久的魅力。研究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的美通唱法,有助于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的精髓,引导人们健康的文化方向。
  1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概述
  美声唱法是一批留洋的美声唱法的歌唱家教育家把欧洲传统的声乐艺术瑰宝带回了祖国,为我国的美声唱法奠定了基础。其唱法特点表现在:它的音色优美;科学地划分了人声的声部;发声音量的可塑性大;歌唱前采用科学训练技巧。美声唱法具有自然优美的嗓音,在音域范围内能将声音保持均匀与统一;通过严格训练后,达到能把高度技巧性的音乐唱得轻松自如;能够充分掌握美声唱法的风格。美声唱法的共鸣讲究共鸣的综合运用。美声唱法发声时,强调元音的丰满度:丰满、圆润、浑厚。
  通俗唱法它的特点是声音自然,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追求声音自然甜美,声音自然流畅,声带肌肉用力较多,感情细腻真实。演唱要求质朴动人,唱法上追求一种最自然状态的东西,摆脱歌唱以外的一切束缚。它注重歌词的语音节律,在歌唱手法上声音和吐字具有吟唱风格。但表演具有随意性,要时常掌握语言的韵律,咬字清晰,运用轻声、气声以及音色变化等方法。通俗唱法是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是世界上感染性最强的一种演唱方法。
  2美声与通俗唱法互通技巧
  美声唱法的原理与通俗唱法的原理是相通的,因此在唱通俗歌曲的时候,可以借鉴美声先进的规范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来发展通俗唱法,使通俗唱法更具规范性与个性。
  2.1呼吸的相同
  演唱时不用有意识去大口吸气,用平静自然的感觉深吸进去,这时可以感受到腰的周围及小腹向外扩张的位置。这就是唱歌时呼吸的位置。在演唱技巧上要求自然放松,慢吸慢呼,口鼻同时吸气吸到腰部周围,小腹向外扩张。胸部放松,自然站立,口鼻同时快速吸气,但不要用力过猛,吸到腰的周围,小腹向外扩张,。每天能坚持各种方法练一次,时间久了将形成一种良好的呼吸状态,这对演唱时声音的控制,音域的扩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对美声共鸣的借鉴互通
  美声唱法的共鸣讲究头腔、口腔、鼻咽腔、胸腔共鸣的综合运用,而通俗唱法更侧重运用头腔、口腔的自然呼吸,因而声音音色特点偏向自然。因而在演唱通俗歌曲中音域较宽的创作歌曲时,这种既自然、集中又圆润浑厚的音色就有着较好的表现力。加强胸腔共鸣,从技术上讲主要是更强调呼吸的深度,喉头的放下与打开,在音色中增加更多成份的低泛音。
  2.3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的互通。
  汉语语音结构较复杂,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组成,导致唇、齿、舌等动作运用相对于意大利语来说较为复杂。而歌唱更多的是强调母音的歌唱,因而在这一点上,传统通俗与美声唱法差别较为明显。通俗唱法在咬字上清,牙关开口较小,嘴巴张开时也以扁形居多,因而发出的声音一般较浑厚,但音量不够大,声音显单薄,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连贯,在技术上要求以字行腔。通俗唱法则较随意,如有的似说白饶舌,较生活化,在行腔上甚至故意打破常规的歌唱节奏、逻辑重音,以制造出特殊的意境效果。虽然通俗唱法注重声音个性,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在基本演唱技术技巧上,还是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有共同之处的,如在气息的控制技术、声音的通畅性等方面,是大同小异的。民族声乐在借鉴运用通俗唱法的技术特点时,既要注意各自的个性,更应注意它们的共性。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是人类情感的流露,美声唱法应不拘泥于传统,开拓创新。通俗唱法应注重追求品位,提高创作质量。
  2.4对共鸣模式的互通运用
  典型的通俗唱法象说话,以口腔共鸣为主。有的甚至如耳语声,有的也用到全面的共鸣,但总之它对共鸣腔体的运用随意性大,注重的是声音的个性和情感的融合度。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借鉴,首先应从共鸣腔体的运用技术上加以改变,以达到通俗化的效果。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是人类情感的流露,美声唱法应不拘泥于传统,开拓创新。通俗唱法应注重追求品位,提高创作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所掌握的美声的歌唱技巧与方法去研究它,并把它付诸于实践之中。艺术需要包容,更需要多元化的吸收和借鉴。只有在不断演变、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艺术之树才会长青,才会永恒,才能走向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将会是声乐界一个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李翔:《简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第26卷增刊)》, 2008年6月。
  [2]赵淑云:《走进音乐———歌唱艺术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付林:《流行声部演唱新概念》,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版。
  [4]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月。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它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使语文教育成为一个由多种教学资源建构的系统工程。它以其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和画面逼真、色彩鲜艳、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成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  多媒体 网络技术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
期刊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次质的蜕变。  兴趣 价值 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5-02  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工作也正面临着新世纪带来的巨大挑战和良好机遇,它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培养精通计算机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者所瞩目的问题,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依据职高学生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确
期刊
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创新小组合作差异构建网络学习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8-01  当前的小学生對信息技术的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时,信息技术也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因此,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94-01  
期刊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那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时候,教师过多的运用了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却是收效甚微。这就是只重视了整合的形式,而忽视了整合的效果,可以说是曲解了整合的真正意义。  信息技术 技术水平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4-02  1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反思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及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对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谈自己的认识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心得体会。旨在发展语文学科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时代接轨,重效率重实效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课程标准 学科整合 课堂效率 变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0-01  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
期刊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同时应用教学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是以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辅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7-02  1简述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利用信
期刊
信息技术教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许多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94-02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
期刊
近几年,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当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实训教学的特点,浅析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在强电实训教学中的一些应用特点、实践做法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高职院校、强电、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9-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期刊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要摆脱以往语文教学中的那种死记硬背的现状,讲究灵活运用。  素质教育 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91-02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重大变革。在教学上,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冲击着传统教学思想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