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情感投入的尝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审美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不管是2001版音乐课标还是刚修改的2011版音乐课标,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总目标之首,真正体现“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育人”的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通过音乐学科学习和参与,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健全他们的人格。笔者是一线专职音乐教师,非常重视情感投入,始终把握“情感”这根主线进行文本解读、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下面笔者就谈谈音乐学科情感投入的点滴收获。
  一、文本解读需要情感投入
  音乐学科的文本包括很多内容,入选教材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例如:歌词、旋律、节奏、插图等,利用这些载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和接受,更乐意地自主参与。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教材上的文本及文本后的词曲作者进行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教师只有当对文本解读情感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备课才会充满灵动,学生在情感上才会有所触发,才会被音乐课深深吸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但现在有的老师在备课中对文本解读浅尝辄止,缺少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对文本解读缺少情感投入。这样,没有参考必备的资料进行文本解读,没有做到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也就无法让自己的课堂发出光彩。每一首歌曲或欣赏曲,都渗透了词曲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文本解读很重要,需要情感投入。例如,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黄自、韦翰章词,黄自作曲的《抗敌歌》;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晓光作词、放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都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美好的憧憬。教师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等有一个比较详尽的解读,然后声情并茂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词曲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和立场中,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效应。
  二、课堂教学需要情感投入
  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尝试证明:情感是音乐学习的原动力,课堂教学需要情感投入。只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得以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音乐课堂中发生情感效应,愿意歌唱而不嫌枯燥,乐于欣赏而不觉乏味。
  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情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以使学生“生情”。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应用准确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深刻感染中明理。例如,欣赏《二泉映月》一课,在介绍音乐家阿炳时,利用多媒体和语言文字解说一起创设情境:“华彦钧,艺名阿炳。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二胡、琵琶、笛子、鼓,尤精琵琶。他学习勤奋,十七八岁时已闻名全城,被人们誉为小天师。阿炳秉性聪慧,广泛学习民间音乐,能自编自演,多才多艺。阿炳的生活之路十分坎坷,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双目失明,沦落为一位盲艺人,靠在无锡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但他人穷志不穷,刚直不阿,不畏权势,有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他一生创作、改编、承袭作品很多,可惜传世的仅留六首乐曲”。教师设计的不仅多媒体的主题情感明确,而且语言、语调都要富于变化,从而唤起学生对阿炳的同情和激发聆听他作品的欲望了。
  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要去歌唱的。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尝试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寻找研究音乐的规律。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教师在播放委婉动听的音乐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的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犹如一幅色彩柔美的水墨诗画。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产生美感,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感情”的作用。
  三、师生交流需要情感投入
  情感效应的主导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至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的气氛。记得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己应先情感投入。不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道德品质的塑造,都需要情感投入。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有丰富情感的人,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伏蕴蓄着的,作品中的感情与学生之间也是有距离的。所以师生交流需要情感投入,教师要做情感的传导者,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要通过老师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生理及心理结构的正常运转,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师生之间情感投入,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很强,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学生若得不到教师肯定的评价,就容易产生厌恶、对抗等消极的情感反应,就会“拒绝为教师学习”。所以,教师必须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敬,以情开路,以理顺情,情理结合。
  总之,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得打动自己。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育之中,努力通过自身的情感投入,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之中。实践证明,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生命线。只有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使音乐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才能真正达到“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育人”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
期刊
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女生上课时一副赖洋洋的状态,无精打采、消极应付,对于一些队列队形和原地的广播操还勉强可以认真完成,对于一些运动强度大、频率快的体育项目的学习明显跟不上节奏,对于一些球类和竞赛等需要快速跑动的运动更是不积极、不主动,影响了体育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是我们体育老师经常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新课改要求体育课做好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好男生、
期刊
期刊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美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来看待教育,弄清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期刊
体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目标上,则强调从单一的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发展目标向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多元目标转变,由传统的“身体运动”向“体脑运动”转变,更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必须“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突
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政策方针,高中体育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基本学科之一,要求体育课程的展开出了是学生能学习到基本的体育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这不但是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收益的巨大创新。体育课程从其根本意义上来看,其成绩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学生的爱好,而这其中许多是天生赋予的,因此在后天,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学位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体育教学者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程众多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感到困惑和不适应,其原因是面对新课标中学习目标领域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体育课堂无疑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广大教师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之国,历代留存的书作与批评典籍不计其数。“批评”的基本含义是指出事物的好坏,而“书法批评”往往运用一定的理论并结合书史,对书家、书作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