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每个部分都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生教育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贯穿着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思想,贯穿着促进教师与幼儿教育贴近儿童生活的生态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使数学教育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以前陈旧的教学观导致教师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纲要》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根本改革: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体现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改革。
新的教育观念如何落实到实践,是每个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要考虑数学原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何尽可能渗透认识、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数学活动变得饶有兴趣,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探索问题,获取经验,发展能力。我认为数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几个问题:
1、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应认真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园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数学活动就应以数学为主线,将多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综合教育活动来体现,也就是把多种活动内容和多种活动形式科学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例如,在数学活动“1”和“许多”的活动中设计了教师带领幼儿到瓶妈妈家做客,发现许多“瓶娃娃”,帮助“瓶妈妈”照看“瓶娃娃”的情景,通过照顾瓶娃娃,给“瓶娃娃”喂豆子(许多豆子一颗一颗喂给“瓶娃娃”吃),“瓶妈妈”非常感谢小朋友,送给小朋友许多糖果,分给每位幼儿一人一颗等,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自然地出现“1”和“许多”,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办家家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当“爸爸、妈妈”的快乐,在这种将幼儿数的概念、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情感、认识、行为和能力。
此例说明,设计数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活动来突现教育目标,如何综合地组织教育内容,有意识地促进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取得整体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逻辑性特点等,如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单调,幼儿就觉得乏味,设计的数学活动丰富有趣,就能激发幼儿的直接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粗浅的数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2、选择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各领域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中介要素,直接制约着儿童所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全面分析本班幼儿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紧密结合并来自于儿童发展的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特点、需求,日常生活经验应成为儿童教育内容的首要资源,以保障最大限度地适合和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和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影响下,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出现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我认为设计数学主题活动应吸收众家之长,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图形娃娃的家》,通过幼儿帮“图形妈妈”找娃娃,然后通过游戏“图形娃娃变、变、变”,变出幼儿喜爱的食品、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这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富教学与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以学习“几何图形“为主线,将社会、情感、结合起来,引导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感知几何图形,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图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合适的可操作材料,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式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
例如,在“排序“的数学活动中,收集一些生活中衣物图案,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在生活中去发现一些排列规律,然后鼓励幼儿自己用图形、颜色,按一定的排列规律装饰围巾、衣服、帽子等,幼儿然后用自己装饰好的围巾、衣服、帽子等穿戴在身上进行服装表演,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欣赏美,感受快乐的情感。如在复习巩固“排序”的数学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在自然界中采集“落叶、石子以及豆子、花生等果实”,收集生活中的“纽扣、弹珠、瓶盖”等废旧生活物品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排序。这也说明老师要提供幼儿丰富多样、多功能的材料,使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4、数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兴趣设计活动。大班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硬币,对硬币也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数学活动小超市”,以玩硬币、抛硬币、用硬币在活动区小超市里购物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玩、抛硬币,发现每一次正反面的不同感知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帮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幼儿兴趣非常浓,通过记录抛硬币游戏结果(用两种不同标记,一种标记代表正面,一种标记代表反面),发展幼儿想象思维能力和幼儿绘画表达能力,通过小超市购物活动中角色的分配,相互合作,让幼儿体验生活,在操作中获得经验。
5、设计数学活动,应注重因材施教。由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速度方面有一定差异,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应有的发展,就要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现状,克服教育要求,活动形式及指导方法上的机械划一,采取统一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个别要求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都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最近发展区迈进一步,从而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幼儿园)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也使数学教育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以前陈旧的教学观导致教师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纲要》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根本改革: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体现了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改革。
新的教育观念如何落实到实践,是每个幼儿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要考虑数学原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何尽可能渗透认识、情感、行为、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数学活动变得饶有兴趣,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探索问题,获取经验,发展能力。我认为数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几个问题:
1、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应认真制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园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数学活动就应以数学为主线,将多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综合教育活动来体现,也就是把多种活动内容和多种活动形式科学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例如,在数学活动“1”和“许多”的活动中设计了教师带领幼儿到瓶妈妈家做客,发现许多“瓶娃娃”,帮助“瓶妈妈”照看“瓶娃娃”的情景,通过照顾瓶娃娃,给“瓶娃娃”喂豆子(许多豆子一颗一颗喂给“瓶娃娃”吃),“瓶妈妈”非常感谢小朋友,送给小朋友许多糖果,分给每位幼儿一人一颗等,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地自然地出现“1”和“许多”,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通过办家家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当“爸爸、妈妈”的快乐,在这种将幼儿数的概念、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情感、认识、行为和能力。
此例说明,设计数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活动来突现教育目标,如何综合地组织教育内容,有意识地促进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取得整体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逻辑性特点等,如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单调,幼儿就觉得乏味,设计的数学活动丰富有趣,就能激发幼儿的直接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粗浅的数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2、选择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各领域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中介要素,直接制约着儿童所受到的影响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全面分析本班幼儿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紧密结合并来自于儿童发展的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特点、需求,日常生活经验应成为儿童教育内容的首要资源,以保障最大限度地适合和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和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新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影响下,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出现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我认为设计数学主题活动应吸收众家之长,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认识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图形娃娃的家》,通过幼儿帮“图形妈妈”找娃娃,然后通过游戏“图形娃娃变、变、变”,变出幼儿喜爱的食品、玩具等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这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富教学与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以学习“几何图形“为主线,将社会、情感、结合起来,引导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感知几何图形,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图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合适的可操作材料,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式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
例如,在“排序“的数学活动中,收集一些生活中衣物图案,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在生活中去发现一些排列规律,然后鼓励幼儿自己用图形、颜色,按一定的排列规律装饰围巾、衣服、帽子等,幼儿然后用自己装饰好的围巾、衣服、帽子等穿戴在身上进行服装表演,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欣赏美,感受快乐的情感。如在复习巩固“排序”的数学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在自然界中采集“落叶、石子以及豆子、花生等果实”,收集生活中的“纽扣、弹珠、瓶盖”等废旧生活物品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排序。这也说明老师要提供幼儿丰富多样、多功能的材料,使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4、数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兴趣设计活动。大班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硬币,对硬币也非常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数学活动小超市”,以玩硬币、抛硬币、用硬币在活动区小超市里购物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玩、抛硬币,发现每一次正反面的不同感知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帮助幼儿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幼儿兴趣非常浓,通过记录抛硬币游戏结果(用两种不同标记,一种标记代表正面,一种标记代表反面),发展幼儿想象思维能力和幼儿绘画表达能力,通过小超市购物活动中角色的分配,相互合作,让幼儿体验生活,在操作中获得经验。
5、设计数学活动,应注重因材施教。由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速度方面有一定差异,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应有的发展,就要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现状,克服教育要求,活动形式及指导方法上的机械划一,采取统一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个别要求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都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最近发展区迈进一步,从而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梅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