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一所最好的大学

来源 :实践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无法选择,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自强不息的人来说,贫穷不是累赘,它可以成为终身受用的财富。只有能从逆境中奋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对他们来说,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写在前面
  【事件回放】
  几年前,我带的一个毕业班,有两名同学同时报考了市实验的推荐生。两个学生的实力相当,都可称得上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并深得各位任课老师的喜爱和赏识。但二人同时竞争一所学校,结果真的令人堪忧。作为班主任,我更是手里捏了一把汗,真不忍心看他们俩在一起竞争,这毕竟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大事,我只能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和忠告,最后还得他们自己定。就是家长劝也无济于事,偏偏两个孩子同时喜欢上了市实验这所学校。对我来说,哪个同学上都一样,都是我的学生。但结局是按照二选一的录取标准,二人必须得有一个落选,市实验只能录取一名同学。没办法,只能看谁发挥得好了。两名同学经过全面复习和不间断的训练、准备,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有关推荐生的选拔、考试等,最后结果终于出来了,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两个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相同。这种情况太少有了,因为名额有限,只能查其他分了,但其他科目两个学生的成绩均是A,无奈,查小分,结果是李同学仅以体育三分之差落榜了,无缘市实验。当时有很多人提议找招生办说一下,没准还有希望,孩子摇摇头;还有人帮忙联系二中,因为差二分不够二中录取线,所以必须花自费上万元,还得人家同意接收,孩子一听,又是摇摇头。这两次摇头,让其他人很是不解,甚至有人认为这孩子不值得同情。无奈之下,李同学说出了其中的原因,原来爸爸、妈妈都是临时工,每月工资加起来才800元,能供他读书已是很艰难了,就甭提什么找人,花自费了,如果靠自己能力考不上,那是任何办法也没有。所以,他对我说:“老师,告诉那些好心人,别再替我想办法了,上五中也无妨,那里不也照样能考大学吗!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切都会好的,成功还是属于我的。”唉,太令人惋惜了,但孩子并没有屈服,能有如此的恒心和毅力,太难能可贵了。而且下一步该如何做也有打算,我也就放心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最后告诉他:“虽然不能改变现状,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要靠自己,记住——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经过三年的艰苦磨炼和不懈的努力,加上五中老师的培养,上五中的李同学成长成熟很快。这期间还经常回来看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孩子不但知道感恩,而且还很懂事,无论从学识上还是从为人处世上都提高很多。今年九月,他以高考总分583分的好成绩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了,现就读于该大学。真为他高兴,没有辜负自己和关心、关注他的人!可以说,李同学既成了材又成了人,而今还不时的给我发短信,其中充满了他对我的关心和感激。至今,我还深切地记得他在上大学之前跟我说的那些话:老师,对我来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教诲和期望……
  【我的反思】
  “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是呀,多么经典的一句话,李同学的家境和经历与这句话产生了共鸣,让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要想成功,只有靠自己,靠父母,靠他人都不可以。的确,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经历一番磨难,正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云: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著名作家莫言曾说:“贫困有时是成功的催化剂。” (他一直认为“寒门出英才”,贫困是可以改变的,在贫困的生活下能考上大学就是强者,反而是值得骄傲的,与富人相比,他们的前途广阔得多)确实如此,我想,这件事对李同学来说,一生都不会忘记,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对他来说,贫困既是一种磨难,又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崛起,证明自己能力,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机会。因为贫困,才让他遇事能冷静思考,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无所依赖,以不变应万变;因为贫困,他才抓住了一个磨炼自己意志的机会,知道人这一辈子要对自己负责,绝不能轻言放弃;因为贫困,才让他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一切关心和关注他的人,让他小小年纪就走向成熟。在贫困这所大学里,他可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这样的孩子在当今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娇惯、任性、不能吃苦,遇事不冷静,甚至动不动就放弃了。李同学真可称得上是当今时代孩子的楷模,肯于吃苦,不怕吃苦,把吃苦视为人生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且始终坚信,贫困不是障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经济上有些贫困,但在学习上与其他学生占有同样的资源,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样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在学习上没有贫困生。李同学的经历,正如蒲松龄的自勉联所写: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好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一个为师者的幸福!
  (作者单位:长春市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编/张晓东
其他文献
一、课堂教学改革提出背景  现在的社会现状不容我们忽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希望越来越高;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更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研究发现,现在的九成家长早就对孩子的教育程度有期待,八成家长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五成希望孩子拿到大专文凭,近四分之一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研究生文凭。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家长最看重的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之线
期刊
学生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乃至对事物的不同体验,都决定了学生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动态的课程资源。盘活学生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也是盘活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更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要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学生资源,使之服务于教学。  一、再现生活,激活体验  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教材中
期刊
(一)形成和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是矫正和补偿他们心里缺陷的重要途径。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所以感知过程很不完善,语言逻辑思维无法得到发展,直观形象思维的发展也受到影响。由于这些缺陷,导致他们缺少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所必须掌握的起码的知识和技能,这又影响到他们个性心理特点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性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特点。要克服上述缺陷,必须从根本上做起——培养聋哑学生掌握语言的能
期刊
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
期刊
尚崇华同志现任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77年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1979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朝阳区进修学校幼教部主任,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朝阳实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尚校长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以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为座右铭,敬业爱岗,执著追求,为党的教育事业,迈出了一串串坚实的脚步,抒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不断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期刊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这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
期刊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素养和实践运用及操作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一般来说,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在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是做好一名信息技术老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源自于对新技术的嗅觉要敏锐,要善于对技术进行深加工,引导学生成功地使用新技术的自豪感
期刊
如何确立一个学校的先进办学思想并使之有所创新与突破,这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每一位校长都必须面临而且不能回避的大问题。审视十年来在四十五中学任校长工作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我感到:确定学校办学理念是关键,实打实凿地开展学校各项工作是途径,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校长,首先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我校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明确提出民主和谐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依
期刊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就常常发现很多学生为无内容可写而苦恼。《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告诉我们作文素材可以从生活中收集,从体验中获取。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进行写作训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提倡学生写“随记”“
期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笔者就结合教学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