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研究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费标准一体化是军事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一种标准供应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军费标准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进行研究,建立集消耗、供应、管理为一体的标准化体系,为军队财务管理决策、经费预算控制和基层部队建设提供分析和参考。
  关键词: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研究
  一、基本定义
  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是指在军事经济运行过程中,围绕经费保障目标,以供应实力和供应标准为管理对象,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把具有紧密联系的消耗标准、供应标准和管理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以消耗标准为基础,以供应标准为依据,以管理标准为尺度,三者系统集成,互联互动,一体运行的经费标准有机整体。
  (一)消耗标准
  消耗标准是指保障官兵生活、任务和部队维持性运转所需的经费定额,是测算经费需求、明确开支范围的基本依据,包括实物消耗定量标准和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实物消耗定量标准,即可以实体化估测,能够明确消耗数量的数量標准;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即难以准确量化,要依据任务需求、保障内容来确定的金额标准。
  (二)供应标准
  供应标准是指全军对单位、人员供应的统一规定,是经费预算管理、决算领报的基础。供应标准包括人员标准、资产标准、任务标准、其他标准等,是部队管理经费收支、区分任务性质、保障基本建设的根本遵循。
  (三)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规范经费收支活动的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是部队经费管理使用、进行绩效考评的基本依据,包括经费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和事业任务量化的考评指标。
  二、研究背景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体系,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军费标准一体化研究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客观需要,也是新的形势任务和军队建设发展对优化军事资源配置利用、严格经费管理使用的客观要求。
  现代战争打的不只是作战能力,更是保障能力。首先,建立一套符合我军特色的军费标准制度,推进军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化后勤的基础要求和根本保障,有利于战略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随着我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战略计划的推进,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逐渐增多,要求后勤保障既能满足客观需求,又要做到精准精确。再次,军费标准一体化建设程度是检验保障效能的有效方式,通过各项标准的明确量化,一方面能提升保障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审计检查提供了重要抓手。
  根据文献资料,美军已经建立了以大数据管理为支撑的军费管理体系,后勤保障装备综合先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俄罗斯始终坚持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统一标准,提高军用经费标准的通用化程度。各军事强国不仅仅局限于消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更是将军费标准化工作自上而下推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保障路径和标准法规体系。而我军军费管理主要依托纸质报表、电子报表、数据文件等工具,是数据的初级利用。这样的弊端是工作周期长、时效性差、成本高,整体报告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不足。而基层军费收支管理一般是通过党委会集体决策,在决议过程中往往都是在以往同类事项费用支出数的基础上,根据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并最后确定,缺乏具体的标准和数据支撑,没有形成一套与部队实际相结合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制定体系。
  三、建设构想
  2008年以来,原军委总后勤部在全军试点推行一体化标准体系改革,在经费保障的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但改革试点工作因理论基础不足、数据采集困难、标准制定滞后等原因最终没有推开,影响了军费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一个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配套的制度支撑,更需要明确的建设原则和目标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在军队某基层单位和某师级机关8年工作经验和累积数据,对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构想。
  (一)基本原则
  一是要立足自身财力,保障合理需求。建立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必须以保障事业任务的完成和官兵基本生活为牵引,既要完成任务,又要合理分配财力,将财力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二是要坚持科学量化,便于规范操作。根据部队生活和任务需求,科学拟定供应、消耗标准,实现精准化保障。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细化量化考评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程序。
  三是要注重配套协调,确保有序进行。统筹好消耗、供应和管理这三要素的关系,按照保障对象和经费消耗的特点规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和责任,确保标准之间的衔接通畅。
  (二)目标任务
  破解经费供需矛盾,建立以消耗标准为基础、供应标准为依据、管理标准为尺度的一体化经费标准体系。
  (三)内容方法
  1.立足数据采集,科学确定消耗水平
  2011年,总部要求在全军部分军以下单位建立经费消耗数据采集报告制度,这对当时及时掌握部队标准经费供应管理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制度执行的情况来看,一些小散远基层单位因人员编制少,任务分工不明确,经费开支难以进行区分采集;同时受惯性思维约束、保密制度要求和技术条件限制,多是靠人工进行登记,消耗数据采集效率低下,信息失真较为严重。
  精准抓好数据采集的“第一道关口”是后续数据分析和标准制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提前筹划好数据采集的具体单位和范围。要选择代表性强、涵盖范围广、具有普适性的试点单位,不要一上来就“啃硬骨头”,选择的部队应涵盖海、陆、空、火箭军、武警等多兵种各个单位,选择的经费可先在行政消耗性经费基础上再扩展至其他经费科目。其次要制定详实、细致、可执行的数据采集计划。区分不同类型经费明确采集周期,采集周期越短信息越精准,但是工作量也越大,可执行性也会降低,各单位要根据部队实际把握好这个周期。   在做好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要从军费开支的时间、价格、经费量、任务相关性等方面入手,结合军队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信息数据库,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在制定消耗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要结合事业任务、人员变动、需求调整等客观因素,建立动态调整的标准制定机制。
  2.依托经费预算,动态修订供应标准
  军费预算是部队事业部门根据军事任务筹划、项目论证审批和上年经费使用情况,对开支需求进行测算,用以保障年度开支的基本依据。我军预算中的预算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按照人员、单位和业务实力计领的标准计领经费。预算支出,主要在预算收入的范围之内编报具体开支内容,也就是所谓的“量入为出”。
  因此供应标准的制定与调整,直接决定着部队消耗标准的区间和上限。
  随着国力日益提升,我国军费投入规模逐年增长,各项军费计领标准也在逐步增加。但是从历年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来看,经费供应标准与实际消耗水平并不相称,有些科目甚至相差甚远。一方面,上级机关应该根据部队建设需要和发展方向,考虑不同兵种、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差异,全面衡量和重新测算经费供应标准;另一方面,应结合部队经费预算开支实际,根据消耗水平的变化,建立動态调整的供应标准渠道。
  3.健全法规制度,合理提出管理要求
  军队编制体制改革、军民融合式发展和社会化保障等都对军费管理的传统模式带来了冲击,老旧的法规制度文件存在内容更新慢、系统性差、适应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一直为官兵所诟病。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是适应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经费标准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吸收现有法规制度的精华和经验,对法规制度进行收集整合,并结合部队新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进行制度创新。要主动倾听基层官兵,特别是基层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心声,对不合理的制度和不适用的规定进行废除。在做好主动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并做好与审计、巡视等其他财务检查制度的融合统一。
  4.统筹要素关系,实现一体化体系融合
  经费供应标准规范的主要是标准制定层,也就是上层的对下供应;消耗标准要求的是基层执行层,即下层的直接支出;管理标准明确的是监管层,以及对执行层的考核。三者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是军费标准一体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先,在上层规划和组织领导层,就要建立强力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建立由军委机关牵头领导、业务部门主抓负责、基层部队具体推进的层级体系。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建设是涉及军队建设各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要处理好此项改革与其他部队改革的关系,要确保目标一致、进程相随。要成立工作专班拟制具体实施方案,统一部队思想,强力推进实施。
  其次,要统筹好消耗标准、供应标准和管理标准改革的整体进程。供应标准制定机关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对供应标准进行优化、细化,充分考虑标准的可执行性。基层执行单位要落实上级要求,配合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标准制定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要在我军现行财经管理法规制度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新规定与老制度的衔接。
  四、结语
  从军费标准建设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标准覆盖面窄、保障适应性差、内容更新不及时等情况,客观上也存在采集设备不够先进、部队协调难度大等诸多因素。但军费标准一体化体系建设如同基础科学理论研究一样,虽然短期内无法看到显著成果,但对我军未来发展建设的经费调配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续,如何依托大数据管理提高标准数据研究的深度,如何解决体系建设中的供需矛盾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数字技术正在加速成为激发社会创造力、经济活力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力量。科技创新与数字驱动始终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变革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日益显现,经济发展需要借助数字驱动力量,持续推动战略转型和优化。  关键词: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研究  全球新一轮信息化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走向高质量增长,各行各业增长速度放缓,行业内企业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产品营销竞争也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使得过去的营销管理模式难以符合时代的发展,企业对于营销管理能力的提升愈加重视。本文从营销学原理的角度浅谈了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大常见问题,包括品牌定位、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消费者心理分析、资源投入等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产品
期刊
摘 要:“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孕育新生机,在变革中开创新局面,就要擅于发挥人才作用,让人才成为引领企業发展、实现战略新跨越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要立足新时代人才工作实际需要,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对于企业而言,要大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的高素质发展,管理水平成为各公司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文章主要围绕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关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房地产;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利润空间高和稳定性是房地产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的优势,因为吸引了一批又
期刊
摘 要: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关键在于有效协调各种监管资源,实现监管机构资源的高效使用,低碳背景的要求核心就在于此。本文首先说明我国开展碳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随后通过研究分析多种常见的碳金融监管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效果最佳的双峰监管模式。  关键词:低碳背景;碳金融监管;研究  引言  低碳背景下对监管机构资源的运转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开展碳金融监管研究,完整总结现有碳金融监管模式的特征,并为我国
期刊
摘 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涉及较多内容,通过推进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满足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需求。有鉴于此,文中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为着手点,分析推进信息化的作用与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是指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通过软件、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对事业单位传统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有机结合了信息化技术与经济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够引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能够获得或保持现有竞争力,进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者。企业想要创新,必须依靠员工创新。但企业的生存环境或组织因素不是影响创新绩效的唯一原因,员工的个体差异也对其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探究自我核心评价对员工创新绩效的机制作用,从绩效管理方式中引入核心自我评价因素,为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创新行为;创新绩效  一、核心自我评价
期刊
摘 要:如今,我国科技水平日益突飞猛进,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以及企业的实践探索,提出许多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其改革创新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结合经济大环境的要求以及企业实际现状来控制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活动。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新营销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再提出几点创新应用策
期刊
摘 要: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是连接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青年的最有效桥梁,在结合数字技术等新科技之后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中华文化走向历史性全面复兴的今天,新技术、新消费、新文创的“三新”叠加,迎来的将是万亿级别的市场,文创产业崛起已势不可挡。然而,我国文创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转型、升级,就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创新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在文创产业的知识产权的认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信用贷款的审核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供需不平衡,当招用常规员工不足以符合用工空缺时,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共享员工”诞生,实现了用工单位,闲置员工,外派单位三方的三赢。对于“共享员工”的薪资福利,权力义务,绩效考核及工伤进行了定位,对于单位与单位之间员工的流动,形成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共享员工”  关键词:共享员工;精细化运营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出现新型工种,以及社会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