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家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并不重要,因为在广大农村的很多地方,都曾经和正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何时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建设的时代,随时随刻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人们都在做什么?都在想什么?
  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事情中,那些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都在说什么?都能做什么?
  田庆昌:在工地上寻找证据
  田庆昌开着夏利车,围着工地搜集着一些东西。工地周围是松软的土和残存雨水的坑,田庆昌开出了越野的范儿。他觉得,事情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工地周围还有人家,烟囱里冒着炊烟。倒掉的房子的残垣上依然能看到画的花花草草,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这座房子的记忆保留了孩子小学的生活。
  雨依然下着,工地上因此停了工。除了几个大型建筑机械和三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人慵懒地坐在围墙包裹着的工地大门口外,二百多亩土地上了无人影。
  门口不远处,竖立着一个安全计时牌,上面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1日,这个名为正仁松涛苑·中央公元(松涛苑)一期工程的建筑场地已经安全生产了459天。而5月1日之后,计时牌上的数字没再更新。
  “难道是停工了?”田庆昌自己琢磨。不过他很快告诉自己,计时牌上的日期一定是劳动节放假之后没来得及换掉。他已经对这块工地失望之极,不认为会有他所期待的“停工”发生。
  下车,他点上烟,一口接一口,烟气弥漫在眉头紧锁的脸上,暴露出了些许无奈。他和同车的村民田原爬上工地对面的建筑—— 一座12层高的写字楼,鸟瞰这片工地,又拍了些照片。
  “留下证据。”这是肖维鼎(化名)告诉村民的。
  肖维鼎:守护着废墟博取谈判资本
  2014年对肖维鼎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兆头。
  渐进年关的时候,村里的房子都被断水断电,肖维鼎把父母接到了新购置的楼房中。
  暂时没有人居住的房子,在没有任何签字的情况下,一夜之间成了废墟。肖维鼎父母的所有家当都没有来得及搬出来,全被掩盖在废墟之下。
  这块肖维鼎世代居住的土地,早已变成了一片规整的土色大坑和已经打好地基的一小片水泥地。而更显眼的是一座位于工地东南角的孤岛上的白色泡沫板简易房。这是松岚村最后的见证。
  站在废墟上,依然能看到被埋在里面的冰箱、洗衣机以及家具的破木屑,犹如一场逃不及的地震现场。
  孤岛上,白色简易房的主人靠柴油机发电照明,日夜守护着两户倒塌房屋的废墟。这个人是肖维鼎雇来的。肖维鼎希望能依靠留下的证据,博取一些谈判资本。
  赵有传和田加林:抚着伤痕讨公道
  赵有传是村子里最早采取诉讼维权的人之一。他们专门从北京聘请了律师。
  村民们自始至终都觉得,“北京”两个字很有分量。
  和其他村民一样,赵有传世代生活在东莱街道松岚村,他居住的房屋多年前就拥有了《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然而这些合法的手续并没有让他安然无恙。那一夜房屋被推倒的时候,他依然觉得是一个梦。
  当地政府告诉村民,征用他们的土地是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后来他才知道,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那个松涛苑的楼盘开发项目。在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还没有谈妥的情况下,房屋被强行拆除。
  2013年10月,赵有传遭到了陌生人的围攻。他报了警,但却没得到预期的效果。
  “警察拿着录像机取证。那些人打人的时候,他们拍天空;我还手的时候,他们拍我。”赵有传说。
  据他描述,打人者在警察面前,依然嚣张。
  田加林出去理发,听说房子要被拆了,便急着往回赶。半路就被拦了下来,挨了一顿打。回到家的时候,房子已经被拆完,妻子和女婿都被送往了医院。
  深秋的早晨,胶东凉风瑟瑟。年过六十的田加林在自己家的废墟上扒开砖瓦找衣服。他的家什全部被埋在了废墟里,一个汉子哭得稀里哗啦。
  赵有传先后多次找政府部门,希望讨个公道。
  有关部门:能看到文件未得到回应
  赵有传的代理律师先后向龙口市政府、烟台市政府以及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递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这些机关依法公开该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立项等政府信息。
  2014年1月3日,烟台市发改委公开表示该单位未收到投资方关于申请项目立项审批及报批的相关材料,龙口市住建局也在2014年1月17日发出告知,称该机关未核发松涛苑项目的规划许可手续。
  2014年3月13日,住建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城乡规划法》,责令松涛苑开发商龙口市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停止违法建设。
  2014年4月,开发商才分别补办了证件。但是这次补办,也仅是回迁区3、4、5号楼及商业B区,回迁区1、2号楼及商业A区至今并未办理相关手续。
  2014年3月7日,这个项目的在售广告出现在《今日龙口》报上。这是一家县级机关报,国家整治报纸刊号的时候被收编到烟台报业集团。报纸上用“得中央者,得天下”来形容这块地的价值。这个项目的巨幅广告至今还屹立在龙口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上。
  村民中有传言,项目得到了市里的支持。当记者向市政府求证时,工作人员均以向领导汇报下情况为由,未作正面回应。
  有关专家:听证告知确认一样都不能少
  中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建国特别提示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在征地过程中,要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益。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确有必要的,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徐建国表示,征用农用地,应根据情况举行听证,听取农户意见。要告知农户拟征地的用途、补偿标准,拟征地块现状的调查结果应当征得农户的确认。这些资料是省级政府作出征地批复的重要依据。
  所有的建设,都是为了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个根本——尤其在利益面前。
  于是,法律法规的真正贯彻执行,成为其中的关键。
  如今,田庆昌和肖维鼎已经成为了半个法律专家。他们继续走在维权的道路上。
其他文献
世界杯开战了,45岁的车王奇迹般地苏醒了,病历却神奇地失踪了。舒马赫这剧情是按怎样的剧本上演的?  说到车王的苏醒,有个段子说舒马赫苏醒要感谢贝利。因为这个以乌鸦嘴闻名的球王,在世界杯前表态“我非常看好德国队夺冠”。作为德国资深球迷的舒马赫“被这个乌鸦嘴的预测给急醒了”。  喜闻车王苏醒,作为舒马赫的老朋友,德国球星波多尔斯基也兴奋地表示:“我们夺冠的时刻到了,还有什么比世界杯冠军,更能作为礼物送
期刊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今天的主粮,正是未来保障  从现在起,反思过往和曾经  昨天的错误,必须立刻纠正  说起饥饿的感觉,对60岁以上的人来说,是在他们的记忆里;对三四十岁的人来说,是在父母的故事里;对20岁以下的人来说,是在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里。  每年的10月16日,是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粮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提醒人们,世界上还有很多饥饿存在。  四年前的“世界粮食日”,新华网发
期刊
7月初,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大片《驯龙高手2》即将在法国上映。凯特·布兰切特为该片献声,Isabelle Gardien则再次为她的动画角色做了法语配音。说起这部电影,Isabelle居然笑得像个孩子:“很开心,我终于也演动画片了!”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经济并不景气,失业现象也是随处可见。“你难道不想找一份真正的工作吗?做个业余演员也是不错的啊。”Isabelle的妈妈对女儿做着思想工作。而年
期刊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歌,每首歌都有自己的故事。7月20日,备受文艺青年追捧的乐队——“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将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在这个城市”北京演唱会。  城市中的吟唱,山谷里的声音。“在这个城市”来自“小娟&山谷里的居民”的一首歌名,以山谷里的声音诠释着心中最美好的画面,唱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以此展开他们一段心的旅程。  这是在城市里慢慢生长的一种音乐。1998年,中国独立民谣乐队“小娟和山谷
期刊
专访结束时,已近子夜,香港冬天的晚风让人感觉有些寒意。  站在露台上配合拍照的茅忠群,穿着单薄西装,神情里透出些许倦意。不过,他没有催促,相反,他還认真解释着自己刚刚很多回答思考得太久,“可能我还是不太擅长谈个人感受,骨子里我还是个工科生。”  茅忠群身上的很多特质更像个书生,而非商人。可就是这个书卷气十足的茅忠群,开创了中国高端厨电品牌的神话。  “儒商”标签  工科出身的茅忠群像是企业家里的异
期刊
跟随这些黑白记录,我们穿越了一个又一个年代。那些曾经的身影,也许是我们的兄长,也许是我们的父辈,也许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当然,也许就是已经流走的自己。  向前看,全是希望;向后看,都是故事。踏着这些故事,我们一步步行走;伴着那些时光,我们一遍遍感怀。感怀岁月的激情,感叹时间的流逝,感谢时代的奇妙创造。  我们,曾这样穿过;中国,曾这样穿过;时代,曾这样穿过;生活,曾这样穿过。留下那些故事,让后来人慢
期刊
小微贷款——各大银行2013年的年报里都出现了这个吸引眼球的词语。  一场围绕小微贷款的“蛋糕争夺战”正日趋激烈: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12月,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均增速迅猛,平均增速超过18.22%。  有人形象地将小微贷款——曾经不被看好的边缘业务——视为银行寻找曙光的“新大陆”;也有小企业主因此欢呼——他们觉得可以更容易从银行借到更低息的贷
期刊
还记得年少时食物的味道吗?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感慨,瓜果菜粮的产量越来越高,卖相越来越鲜亮诱人,但当年甜香可口的味道却不见了!  化肥堆出来的粮食就如同蛋白粉催生的肌肉一样,总不免给人外强中干的感觉。餐馆里的食物香气四溢,但我们都清楚,那大都是让我们眼花缭乱的调味品的杰作,而非天然的味道。民以食为天,缺失了食物的好滋味,我们的日子能否依旧过得有滋有味?  好味道都去哪儿了  金融行业里有个“
期刊
“耶稣站在一条船上,向聚集在岸上的众人讲撒种的比喻。大意是:有一个人撒种,有些种子落在没有土的路旁,种子被鸟吃掉了;有些落在只有浅土的石头上,幼苗被太阳晒焦了;有些落在荆棘丛里,幼苗被荆棘挤住了;还有些落在好的土壤里,得到了好收成。这个比喻的意思似乎十分浅显:种子必须落在好的土壤里,才会有好的收成。”著名作家周国平在《种子和土壤》一文中如此写道。  再好的种子也无法与生病的土壤来一场美好联姻,再肥
期刊
在湖南湘潭,62岁的申传宗(化名)在端午过后把自家稻田插秧了。家里的独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家里只剩下老两口。随着年岁的增长,田里的活越来越力不从心。4年前,老申把两季稻改成了一季稻,这一季的水稻刚好够家里一年的口粮。  村子里像老申这样一年只种一季稻子的,还有十几户人家。另外十几户人家,因为举家进城务工,田地彻底撂荒。  在黑龙江绥芬河,自5月22日公路口岸首次受理进口俄罗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