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解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作为学习的应有之义,是学生积累与内化语言、体验与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怎样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呢?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紧扣课标的要求,多种途径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诵读品味,深化理解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作为第二学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法宝。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神韵,达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的境界。
  如在教学统编本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江南清新秀丽的风光、平和宁静的农村生活及翁媪一家五口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在课堂上先后四次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朗读。上课伊始,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准“亡赖”“卧剥”“莲蓬”等词语。在学生初步理解词意后,引导学生读好词的节奏:“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注意适当的停顿。这首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时间要稍长一些。”接着在学生读准节奏、感受到音韵之美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如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亲密接触,展开想象,感受词的意境之美。最后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用吴地方言吟诵《清平乐·村居》。通过富有层次和趣味的诵读,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更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在诵读中汲取了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了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
  有读才有思,有思才有感。学生只有充分朗读,触摸语言,静下心来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才能感受語言、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古诗文表达的方法。
  二、整体把握,强化理解
  古诗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结合文体特点,领悟表达技巧,掌握表达规律。
  《杨氏之子》是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小古文。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小古文的意思,感受到杨氏之子的“聪惠”,还要指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将杨氏之子的“聪惠”写出来的。教学时,教师先全篇整体把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文大意。接着提问:小古文中,杨氏之子只回答了孔君平一句话,为什么就说他“甚聪惠”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感悟孔君平问话中的言外之意和杨氏之子应答时的反应敏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表演,通过扮演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又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进行了语言的运用。最后,教师拓展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小时了了》,先出示故事的前半部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在学生理解文意后,引导学生续写结尾,大胆猜测:如果你是孔融,你会对陈韪说什么呢?然后出示句子:文举曰:“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思想有所谓“三不朽”者,即立德、立言、立功。立德居首。然而,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立德服务于修身,也只是个人人生的完善,而在广东省财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省财经学校)校长邓宁身上,立德体现的内涵要更加丰富和阔大,包括自己以德立身,更包括管理学校以德为首。  有德之人,诚如儒家之言:“恂恂如也。”走近邓宁,使你深深感受到的,是他的礼恭下士;与邓宁交谈,使你深深折服的,是他富有思想内涵的言语。今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称为声旁;另一部分表示意思,称为形旁。汉字中90%以上都属于形声字。低年级是进行识字教学的黄金阶段,教师应紧紧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虽然统编本教材在识字编排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分析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倦怠感。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下古诗词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是依照整体释义、潜心品言、体悟诗情的模式展开。如此肤浅而简单的教学,会让古诗词内在的意趣和文化因子消失殆尽。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精准解读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多维朗读,在情趣盎然中提升能力  古诗词的表达习惯
《白鹭》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由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所写。课文主要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妙以及它觅食、飞行、栖息时那独特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流畅传神,似诗似画,给人一种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蕴,又如一股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用纯净的溪水荡涤了读者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一、简洁的结构  《白鹭》有着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文章结构简单
神话是统编本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其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结合当下的教学实际,我发现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最大缺失点就在于忽视了其文体意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一、现状:从固有思维到文体认知,神话教学呼吁体裁意识的回归  统编本教材设置了多篇神话类课文,其中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就是一个典型的以神话为主体的单元,包括了四篇中外传统神话故事。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神话类课文有两个关键的要素,即“故事”与“想
“您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学生一把夺回我手里的乐高,又若无其事地组装起来。接替语文老师所上的第一节课,我便受到了如此的“礼遇”。  其实在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这位学生就以其独特的举动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在所有的学生都已入座时,唯有他对上课铃声充耳不闻,对我的出现视而不见,竟然在我眼皮底下从抽屉里抓出一把乐高自顾自地玩儿着。在屡次以目光和语言提醒都不见成效后,我压制住内心的怒火走到他身边,没收了他桌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创新“专业建设全面融入产业链”的教学模式,以服装专业为试点,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先后延伸出服装制作与加工、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模特、纺织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和产业创新的“三位一体”。    一、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中山市沙溪
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情境创设、读写结合、学科整合”等方面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诗词,多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采取的都是让学生读读背背、说说古诗词的大致意思、学习生字词等方法,经常这样进行教学,不免会给学生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时间一长,学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习作这半壁江山却成为了一块鸡肋。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也是苦不堪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采用微课植入习作课堂的形式,一段时间以来收到了一些效果。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主要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遵循课程要求,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时,学生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一节课40分钟的疲劳。微课资源中多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坚守学生立场逐步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向。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将课堂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引思”就是通过“让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形成觉醒与顿悟,借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让”出质疑权利,“引”出多元见解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