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想要拥有一个更明朗的未来,必须发展好教育,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国家与社会都对教育教学高度重视,当下家长更是倡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实是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精神压力,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教育界提出了“减负增效”的教学主张.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性
引 言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又相对抽象的学科,很多初中生面对数学学习总是不得要领,对初中生来说,学好数学就等于掌握了初中学习的“半壁江山”,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头痛,学校与教师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却没有什么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界开始倡导“减负增效”,旨在通过精简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一味地给学生压力不如给学生减负,“减负增效”的教学主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一、通过“减负增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一节课安排过多的内容,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大部分学生勉强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与进度,但是压力太大,只有少部分学优生能够完全跟上进度,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很少获得成就感,因为数学难题对学生来说仿佛永远也解决不完,这就导致学生面对数学感到麻木,长此以往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提不上去,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学科晦涩难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太过抽象;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太过学术化也同样会加深学生对数学难学的印象[1].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理数”一课的教学时,在讲解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就往往过于学术化,教学语言不够通俗,学生往往还需要花费一些精力放在理解語言上,导致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经过学术化的描述反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理解产生了怀疑.
(二)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为了让烦琐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内容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处理,首先让学生放下“数学难学”的刻板印象,疏导学生的畏难心理,再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其实很有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以兴趣为指导提升数学成绩的目的.
要做到教学内容化繁为简,首先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更加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讲解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所以教师还可以对之前教过的知识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这个网络内,所有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教师在对“有理数”一课进行教学时,首先在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像“天气预报: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温度为-3摄氏度到3摄氏度”,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将这里的负3与3(正3)的确切含义与正负数的概念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正负数的概念,通过“温差”的计算,学生对于正负数之间的计算也能掌握个大概,之后再通过几个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就能够很轻松地将正负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完全掌握.在对整个有理数的概念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一万年前,那时候人类文明还在孕育,历史还未诞生,人们吃饱喝足后,没有电视看,只能仰望星空来消磨时光,慢慢地,人们开始好奇天上有多少星星,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张衡的人,虽然张衡最终也没有得出答案,不过几千年后的天文学家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肉眼可见的星星数量为6 974颗,这些数字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不过我们也可以认为有理数就是分数,因为整数也是分无为一的分数”.
二、“减负增效”下的分层教学渐渐缩小了学生之间的数学差距
(一)传统教学的统一教学
在上文提到过,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水平存在差异,而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实行统一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听课需求,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畏难心理.比如,教师在对“二次函数”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好一次函数的基础之上,然而现实是很多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运用不是很熟练,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如果不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简单铺垫的话,将会加大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学习的难度,从而与学优生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适当减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减负增效”下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主要是通过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减负”来减轻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照顾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最终实现班级内部数学成绩的整体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严重偏科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2].
还是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分数占比大,很多学生都容易在这上面丢分,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运用好,避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遗忘影响对二次函数的学习,教师在正式讲解二次函数之前,应该简单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复盘,不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帮助学生复习一次函数上,为此教师可以给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单独提前留下复习一次函数的任务,从而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之前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函数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课,同时为避免学生因为水平有限回答不上问题,教师的提问也要进行分层设计,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安排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叙述,对于后面的课后拓展习题,教师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学生来提问.在留作业的环节,教师同样要用分层的方式给学优生留够发挥空间,帮助普通学生巩固基础. 三、“减负增效”下的课堂设计
(一)传统教学的课堂设计
首先,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忽略对课堂氛围的设计,好的课堂氛围不是那些风趣幽默的教师的专利,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用心进行课堂设计来使课堂氛围更积极活跃,然而现实是很多教师上课毫无激情,讲课面无表情,声音“波澜不惊”,整个数学课堂呈现一种“苦大仇深”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传统的课堂设计忽略课堂提问的作用或者是提问不合理,不能够利用提问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二)“减负增效”下的课堂设计优化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优化课堂设计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可以训练自身的讲课风格,在讲课时保持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教学状态来鼓励学生拥有一个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该保持微笑,从而通过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传统教学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听到教师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教师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在“减负增效”的倡导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不要再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减压,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每名学生的关注,将每名学生的进步放在眼里,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经常找他们谈话,让他们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告诫他们也不应该放弃自己[3].
其次,教师还应该优化课堂设计来科学地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分层的原则进行提问,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带领和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可以先将问题抛给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是什么?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在教师正式讲解之前先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不要忽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在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争取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证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小比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重灌输而轻引导,重讲解而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会在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以及中位线,结合不同的三角形类型进行总结,将所有单元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升一个层次,簡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减负的有效性
(一)题海战术下的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下,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永远做不完的数学题,很多教师都认为熟能生巧,题海战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多做题的确可以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对知识点更加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多接触不同的题型也能够训练学生发现本质的能力,但是题海战术同样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反复做题中渐渐会对数学感到麻木,有的学生甚至会想“反正永远也做不完,干脆都不做了”,再者由于作业留得太多,学生缺少自由活动的时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一些新鲜事物,导致学生压力大的同时,慢慢失去生活的乐趣,缺乏对新事物的了解,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受挫,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课后作业的减负提高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为了更好地达到“减负”的“增效”效果,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不仅要贯彻分层的原则,同时要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留作业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课后作业“少而精”,教师可以少给学生留作业,但是每道题都要具有代表性,教师甚至可以只给学生留一道题,但是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4].比如,某教师将“比较10[]2与5的大小”留作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不止一种方式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结合了之前学过的数轴相关的内容,分别将10[]2和5用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分别量两个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比较线段长度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教师并没有说不能借助运算工具,所以有的学生用计算器得出结论.有的学生还利用通分的方式得出了答案,5就是20[]2,很明显20[]2大于10[]2,所以仍然可以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第四种方法是平方法,分别将这两个数平方处理,从而很快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减负,“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的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士成, 李飞.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17):20-21.
[2]邹慧生.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9):173.
[3]李爱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3):97.
[4]徐晓亚.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8(18):21-2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性
引 言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又相对抽象的学科,很多初中生面对数学学习总是不得要领,对初中生来说,学好数学就等于掌握了初中学习的“半壁江山”,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头痛,学校与教师都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花费的时间最多却没有什么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界开始倡导“减负增效”,旨在通过精简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一味地给学生压力不如给学生减负,“减负增效”的教学主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一、通过“减负增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一节课安排过多的内容,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大部分学生勉强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与进度,但是压力太大,只有少部分学优生能够完全跟上进度,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时很少获得成就感,因为数学难题对学生来说仿佛永远也解决不完,这就导致学生面对数学感到麻木,长此以往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提不上去,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学科晦涩难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太过抽象;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太过学术化也同样会加深学生对数学难学的印象[1].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理数”一课的教学时,在讲解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就往往过于学术化,教学语言不够通俗,学生往往还需要花费一些精力放在理解語言上,导致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经过学术化的描述反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理解产生了怀疑.
(二)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为了让烦琐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内容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处理,首先让学生放下“数学难学”的刻板印象,疏导学生的畏难心理,再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其实很有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以兴趣为指导提升数学成绩的目的.
要做到教学内容化繁为简,首先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更加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讲解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所以教师还可以对之前教过的知识加以利用,帮助学生在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这个网络内,所有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教师在对“有理数”一课进行教学时,首先在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像“天气预报:北京冬季里某一天的温度为-3摄氏度到3摄氏度”,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将这里的负3与3(正3)的确切含义与正负数的概念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正负数的概念,通过“温差”的计算,学生对于正负数之间的计算也能掌握个大概,之后再通过几个这样的生活实例,学生就能够很轻松地将正负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完全掌握.在对整个有理数的概念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一万年前,那时候人类文明还在孕育,历史还未诞生,人们吃饱喝足后,没有电视看,只能仰望星空来消磨时光,慢慢地,人们开始好奇天上有多少星星,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张衡的人,虽然张衡最终也没有得出答案,不过几千年后的天文学家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肉眼可见的星星数量为6 974颗,这些数字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不过我们也可以认为有理数就是分数,因为整数也是分无为一的分数”.
二、“减负增效”下的分层教学渐渐缩小了学生之间的数学差距
(一)传统教学的统一教学
在上文提到过,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水平存在差异,而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实行统一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听课需求,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畏难心理.比如,教师在对“二次函数”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好一次函数的基础之上,然而现实是很多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运用不是很熟练,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如果不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简单铺垫的话,将会加大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学习的难度,从而与学优生之间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给学生适当减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二)“减负增效”下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主要是通过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减负”来减轻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照顾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最终实现班级内部数学成绩的整体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严重偏科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2].
还是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分数占比大,很多学生都容易在这上面丢分,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运用好,避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遗忘影响对二次函数的学习,教师在正式讲解二次函数之前,应该简单对函数的概念进行复盘,不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不应该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帮助学生复习一次函数上,为此教师可以给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单独提前留下复习一次函数的任务,从而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之前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函数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课,同时为避免学生因为水平有限回答不上问题,教师的提问也要进行分层设计,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安排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叙述,对于后面的课后拓展习题,教师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学生来提问.在留作业的环节,教师同样要用分层的方式给学优生留够发挥空间,帮助普通学生巩固基础. 三、“减负增效”下的课堂设计
(一)传统教学的课堂设计
首先,传统的课堂设计中教师忽略对课堂氛围的设计,好的课堂氛围不是那些风趣幽默的教师的专利,所有教师都可以通过用心进行课堂设计来使课堂氛围更积极活跃,然而现实是很多教师上课毫无激情,讲课面无表情,声音“波澜不惊”,整个数学课堂呈现一种“苦大仇深”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传统的课堂设计忽略课堂提问的作用或者是提问不合理,不能够利用提问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此外,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二)“减负增效”下的课堂设计优化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优化课堂设计来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可以训练自身的讲课风格,在讲课时保持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教学状态来鼓励学生拥有一个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应该保持微笑,从而通过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传统教学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听到教师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教师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在“减负增效”的倡导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不要再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为了更好地给学生减压,教师还应该加强对每名学生的关注,将每名学生的进步放在眼里,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经常找他们谈话,让他们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告诫他们也不应该放弃自己[3].
其次,教师还应该优化课堂设计来科学地进行提问,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分层的原则进行提问,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带领和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教师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可以先将问题抛给学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是什么?正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在教师正式讲解之前先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不要忽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在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争取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证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小比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重灌输而轻引导,重讲解而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现在很多教师都会在讲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时,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以及中位线,结合不同的三角形类型进行总结,将所有单元中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升一个层次,簡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减负的有效性
(一)题海战术下的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下,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永远做不完的数学题,很多教师都认为熟能生巧,题海战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多做题的确可以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对知识点更加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熟练,多接触不同的题型也能够训练学生发现本质的能力,但是题海战术同样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反复做题中渐渐会对数学感到麻木,有的学生甚至会想“反正永远也做不完,干脆都不做了”,再者由于作业留得太多,学生缺少自由活动的时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一些新鲜事物,导致学生压力大的同时,慢慢失去生活的乐趣,缺乏对新事物的了解,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受挫,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课后作业的减负提高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
为了更好地达到“减负”的“增效”效果,教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不仅要贯彻分层的原则,同时要摒弃以往的题海战术留作业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课后作业“少而精”,教师可以少给学生留作业,但是每道题都要具有代表性,教师甚至可以只给学生留一道题,但是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4].比如,某教师将“比较10[]2与5的大小”留作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不止一种方式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结合了之前学过的数轴相关的内容,分别将10[]2和5用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分别量两个点到原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比较线段长度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教师并没有说不能借助运算工具,所以有的学生用计算器得出结论.有的学生还利用通分的方式得出了答案,5就是20[]2,很明显20[]2大于10[]2,所以仍然可以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第四种方法是平方法,分别将这两个数平方处理,从而很快得出10[]2小于5的结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减负,“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的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士成, 李飞.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17):20-21.
[2]邹慧生.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9):173.
[3]李爱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3):97.
[4]徐晓亚.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8(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