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真情·乐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练笔就是要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在习作中的个性表达,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从中建立习作的兴趣和信心。自由练笔的有效性建立在童心、真情、乐趣三个立足点上。让孩子带着童心融入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真情才能在文字中流淌,乐趣才能在练笔中萌生。
  [关键词]童心;真情;乐趣;自由练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84-02
  对习作,大部分的学生都抱着“愁、怕、烦”的心理。究其原因,无非是三点:一是愁没有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好;二是怕写不好,不知道怎么下笔;三是烦后果,辛辛苦苦写了得不到老师认可,不小心还得重写。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自由练笔可以是个不错的尝试。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习作階段目标中提到,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而与单元习作、考试作文相比,自由练笔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篇幅不受字数长短的制约,题材不受硬性规定的约束,思路不受课堂训练的左右。自由练笔所强调的,正是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真话,写真情实感。
  本文中,笔者试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探究如何使自由练笔变得更为有效的策略。
  一、感受思考——还童心一片天地
  自由练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命题作文、考场作文难,难在想不到合适的素材。但是,即使是让学生“自由”练笔,很多孩子还是会觉得没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观察生活,没有积累生活素材,到习作的时候自然抓耳挠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再为“写什么”烦恼。
  1.细心观察,“有心人”要有心练
  学生的生活其实并不单调。城市孩子有城市孩子的精彩,农村孩子有农村孩子的乐趣,关键是孩子们能不能发现。为了让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笔者尝试用具有游戏氛围的活动来训练他们。
  训练一:“考官出题”。学生按学号轮流当“考官”,出的考题就是看同学仔细不仔细,会不会观察。考题如:“今天英语老师有什么变化?”“今天某某同学有什么特点?”“今天校园执勤岗是谁?描述他的样子。”诸如此类,层出不穷。为了胸有成竹有底气,考官们往往自己先做足了观察的功课。在考官们的推动下,学生的眼变得更“尖”了,观察更细致了。
  训练二:“静悄悄的陷阱在说话”。躺在地上的黑板擦,没有归位的劳动工具,墙角的一团纸——这些都可能是老师布下的“陷阱”。老师发现了这些问题,但会在一段时间内静静地等待学生们的反应。反复多次后,学生对这些身边的“小事”关注得更多了。因为他们知道,那些都是“静悄悄的陷阱在说话”。
  训练三:“我有发现!——新鲜事报告团”。这是班级“新鲜事报告团”在播报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今天食堂里运来了玉米,我估计要吃玉米大餐了。”“我发现老师的眼镜换了颜色!”“我从校园网知道周五要纸飞机比赛了!”……这七嘴八舌的报告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听起来这样的“新鲜事”有点儿八卦,可正是这些“八卦”也带着浓浓的生活趣味,让班级生活多了几分温馨。当然,有价值的新鲜事是能得到加分奖励的。
  总之,“有心人”可以通过活动培养起来。训练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生活,用心体验,丰富感受,提高感知敏感度,这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写作源泉的根本。
  让童心融入生活,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
  2.捕捉灵感,“便利贴”变“灵气贴”
  孩子们对“观察”游戏乐此不疲,但是,如果仅止于“观察”,写的东西容易浮于表面。自由练笔一旦拘泥于表象,就达不到丰富而灵动的效果。他们必须抓住“点”,才能写出更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让学生尝试“抓住灵感”。
  灵感是什么,对学生解释是件费力的事。我对孩子们说的是:突然一下子想到什么,什么情况下联想到的,把它记下来;看到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把它写下来。这就是灵感。举例来说,灵感可以是某某同学的妈妈来了,她妈妈好年轻,突然之间想到了自己妈妈……某某又肚子疼了,他怎么老肚子疼?忽然想到小时候自己有一次肚子疼……
  灵感总是一闪即逝,如果有可能,就赶紧在便利贴上写下。化灵感为只言片语,这张便利贴就美其名曰“灵气贴”。怕灵感丢了,我们在教室给灵感开辟了一方“自留地”,自己管理。“你的自留地没灵气。”这是学生们在互相提醒。
  抓住灵感,实质是希望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体会生活,学会思考和联想。让童心思考生活,才会在生活中学会更多。
  3.真实记录,“回忆单”来助回忆
  虽说是“自由练笔”但是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写人写事。否则的话写景写物很容易“无病呻吟”,容易照搬照套作文书。而“生活回忆单”让孩子们的练笔更倾向于写生活,真实地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生活回忆单”,其实就是一天回忆的索引,它的作用是帮助孩子们回忆一天中发生过的事,寻找练笔的素材。
  生 活 回 忆 单
  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的哪一刻让我怦然心动?今天我忽然想起了哪一幕好笑的事情?……[1]
  有了这份清单,自由练笔的难度降低了很多。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有话可说”。能“有话说”,必然“有感情需要表达”,无论是新奇、喜悦还是恐惧、委屈,有真情需要流露,就让孩子们把这些情绪流泻到纸上吧。
  让童心记录生活,把看到的、想到的,化为真情实感在文字中流淌。
  二、方法指导——让真情融于文字
  孩子们有话要说了,但是要真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又是个巨大的困难。这就是自由练笔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心中有情,笔下无意。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的习作基本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当的习作技巧,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的技巧非常多,要让学生一下子都掌握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孩子们的自由练笔,笔者对学生的要求分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基础,在达到第一梯度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更高的梯度要求迈进。每个梯度分具体的几点要求,这几点要求都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在这里主要介绍第一梯度的要求。
  第一梯度要求:
  1.人物“说话”有技巧。 ①写对话的四种形式灵活用。“妈妈说……我说……姐姐说……妈妈又说……”这样的表达习惯必须改。②让说话时的提示语更丰满。③给“说”字找替身:道、问、回答、插嘴、训斥……这个要求制定后,学生能很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做,怎么改作文。通过修改习作的过程,学生也明白了:对话形式变化多样,可读性才会更强。
  2.神态动作“活”起来。笔者给学生剪过一个小纸人,告诉他们很多同学的习作里,虽然人物有姓名,会说话,可更多时候他们还是像“纸剪的小人”,得让他们有神态有动作才能“活”过来。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更注重在习作中对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了,习作质量有了喜人的提高。
  3.心里想的“画外音”。把自己心里想的和心里的感受及时写出来。
  4.我们想看一看周围。“我们”是指读者。习作中不要忘记写一写周围的环境,写一写周围的人,因为读者也想融入你文字的氛围里。
  5. 声音的魅力非常大。描写声音能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能出现这样的句子了:“丁零零”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来;“啪!”书掉在了地上;“嗖”的一聲,一个纸团从我眼前飞过。于是,真实的感觉就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第二梯度:第一梯度的要求相对比较容易达到,但是实际操作以后发现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习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学生过于注重语言表达,结构上出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主题不突出或根本没有主题;细致地描写以至于啰啰嗦嗦写得太多,导致最后所写的事情不完整或者虎头蛇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针对性要求有三条,并结合这三条进行了习作专题辅导。三个专题是:1.重点,重点!2.不做啰啰唆唆的人。3.完整的故事不挠心。
  第三梯度:在写作技巧上尝试更高的要求。这是针对习作水平特别好的尖子生提出的。
  综前所述,要提高自由练笔的有效性,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摄取和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有料写”;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把真情实感通过文字描摹表达出来,让学生觉得“写不难”;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练笔带来的乐趣,产生主动表达、乐于表达的愿望,让学生“愿意写”。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中,学生通过大量的自由练笔实践训练,自然就能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童心,真情,让自由练笔少了几分束缚,多了几分灵动,学生的个性和天性也就在自由的表达中得到了张扬和飞翔。
  [ 参 考 文 献 ]
  [1] 孙世梅.习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J].小学语文,2011(44).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热情不高,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这种情况,除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因。教学活动一旦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必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
[摘 要]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困难重重,怎样教给学生习作技巧,以有效提升其水平?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对此,教师应以文本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作者视角审视文本,解读文本,从中习得表达技巧,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教学为例,浅析文本解读策略。  [关键词]视角;美景;结构;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81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巧妙点拨,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多观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会逐步走向高效,就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够为语文课堂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学习环境;教学结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
[摘 要]“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策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教情进行调查,才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最有力的支撑。教师对学情、教情资源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在具体施教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向,收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 以学定教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
[摘 要]复习作为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其作用不仅在于应对考试,更在于让学生巩固所学、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语文复习应做到明目标、重梳理、巧设计、教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复习;目标;梳理;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62-02  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复习—运用”的循
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呼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倡导以“学”为中心,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就是变“教学”为“学教”——为学生而教。这不是简单的行为动词词序的变化,而是一种理念的彰显。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这正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览他人的写作框架结构,积累语文知识;也可以挖掘现有的素材,丰富作文的细节;还可以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升华作文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87-01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巧寻写作素
[摘 要]有效的教学设计,要顺学而导;优质的阅读教学,要披文入情。《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根据课时特点、文章体式、学情实际等,确立了合宜的教学目标、内容,借助图片和资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课内与课外、理解与表达、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又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人文底蕴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设计理念】  一直很害怕教古诗,因为记忆中的古诗课堂教学都很死板,生搬硬套,缺乏灵动,缺失美感。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认为古诗大多深奥,晦涩难懂,要花大量时间讲解古诗的意思,枯燥无味;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基本是感悟诗的意境,领悟诗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个目标在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古诗与现代生活脱节,离现实生活较遥远的制约,教学往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