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的教学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美术学科也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教学。各类课程资源中,区域文化、社区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无疑是开展综合美术实践活动的最好选择。笔者对当地社区课程资源作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学生生活的社区有着独特的优势:赵市的企业以皮件工艺加工居多,以皮贴画作为一种社区资源进行教学,肯定能创新我们的美术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皮贴画是利用皮的色泽和纹理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就从创造皮贴画着手,在让学生掌握皮贴画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技巧的同时逐步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对皮贴画的教学探索。
一、看看悟悟——借创意
“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以丰富的形象存储为内容进行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艺术,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先从生活、艺术中借创意。
通常,头脑中存储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越多,感悟越深,再加上良好的想象里的发挥,越容易创作出好作品。我的做法是:
1.在欣赏中借创意
我经常和学生上欣赏课,以“如何进行贴画的欣赏”“贴画风格的变化和发展”“纸、皮贴画的联系和区别”“浮雕艺术”等为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并尽量把握贴画的发展脉络,为如何创作指明方向。同时,我让学生了解皮的“两个美”。
(1)色彩美。不同的皮材色彩效果不同。创作皮贴画时,可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富有一些民间味和现代感;要注意画面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不要让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过多地吸引孩子的眼睛,主体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同时,整体色调的把握也是孩子较难掌握的,往往画面显得杂乱,形不成主调。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提炼能力。
(2)肌理美。肌理是指皮的独特的表面效果,如平滑、粗糙、坚硬、柔软等。皮贴画要充分地发挥皮的肌理美,使用刀剪要注意皮边的刀味,使形象具有一种“拙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皮的表面效果,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有有光泽的、粗糙的、平滑的,要适当地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拼贴时,皮材的留缝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表面肌理。
2.在观察中借创意
多观察生活、自然,用速写、摄影等方式记录美好的瞬间。如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感受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学生漫步在如画的校园,欣赏整洁明亮的教学楼、曲折回旋的长廊、雅致的石亭、苍翠的松柏、烂漫的花圃、现代化的雕塑。
3.参观
了解一些大师的、有特色的作品,并收集相关的资料来丰富感性的认识。
二、想想变变——妙创意
丰富的形象存储是“眼中竹”到“胸中竹”艺术形象的质的飞跃。艺术是表达出来的,教学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怎样引导学生将“胸中竹”转化为“手中竹”上,而良好的转化是需要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素养、艺术表达能力和教师恰当的引导完美结合的。我是这样来让学生将“胸中竹”转化为“手中竹”的。
1.鼓励想象
鼓励学生打破已有的束缚。对于学生已有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说出来,师生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提倡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例如,我选择了“精彩的时刻”作为皮贴画制作的主题,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从电视中看奥运会比赛,那场面紧张又激烈;有的说见过动物表演杂技,个个憨态可爱;有的说过年的时刻在外婆家的门前放鞭炮,姐姐吓得双手直捂耳朵;有的说学校的小乐手们训练时的场面也很壮观,经常吸引自己观看……张一聃说:“老师,我能不能制作想象中的精彩时刻,我想做我和弟弟骑在鲨鱼的背上在海底遨游。”我立刻表扬了她的大胆想法,并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创造。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题材,积极、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个个作品已初露雏形。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我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唐怡秋做一个低头认真吹奏的小号手,我引导她能不能多做一两个人物?做怎样的动态?怎样能突出表演者的动作与神情?周怡婷做的被鞭炮惊吓得捂耳朵的人物做的挺直,我让学生说说这时人物动态应如何表现,甚至让孩子们自己身临其境地表演一下,结果有的学生说这时人物应该是害怕地低着头弯着腰而且吓得脖子缩了起来。经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问答、相互启发,学生的皮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和提高。我还时常鼓励学生将自己所见的、所想的、所感触到的通过皮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这样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能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无尽的源泉。
2.表达想象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纹理效果。皮有着丰富的纹理和图案,创作时要巧妙地加以利用。如人物的服装就可以选用图案花纹丰富一点的,而背景、脸部等就选单纯一点的,保持整个画面色块间简单与复杂的对比关系。
三、学学换换——巧制作
其实一种好的创意不仅体现在巧妙的艺术思维上,在手工课中也应该体现在巧妙的制作上。巧妙的制作,其实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是手与脑两者的完美结合,它与巧妙的创意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巧妙的创意可以说出来,由于缺乏巧妙的制作技巧而无法用作品表达出来,或者应该动动脑筋换一种制作技巧可能效果会更好。我在指导学生制作《老师,夜深了》这幅作品时,就特地传授了这种技法。夜深人静,错落的山村小屋只有一个窗口还亮着灯光,与天空的一弯斜月交相辉映。在拼贴月亮时,我指导学生选择彩皮富有色调变化的部分作为制作材料,贴出来的画面效果生动自然,黄色之中又有深浅的变化,明暗适度,接近自然,效果甚好。除了自己独创的办法以外,我还教给学生一些的基本方法。
(1)画。可以在白纸上勾勒出你的想法、创意。用笔画出基本的草图,然后进行再三的推敲,修改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或有了更好的灵感重新进行表现。同时,确定形象整体的色彩和画面感觉,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化、实质化。
(2)剪、刻。用刀或剪刀把自己画出的形象剪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皮有它的特点:厚、韧、变形等。所以在剪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画出的形象贴在皮的表面上,然后用较锋利的剪刀进行制作,再对边上一些毛躁部分进行修理。
(3)拼、摆。把剪制的部件在白纸上试着进行拼贴,拼贴时注意整体形象。
(4)贴。在自己选定的彩纸上用木胶涂于背面进行粘贴。对于一些小的零部件就需要镊子帮助了。同时,在粘贴时木胶不要涂的太多,以免弄脏画面。
(5)熨烫。有些粘贴后不平整的地方就要用熨斗进行熨烫,注意蒸汽不能太大或者用一块干净的布覆盖在作品上然后进行熨烫。
最后,要及时给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可分为:(1)当堂评价,表扬巧妙的构思、创意。(2)自主评价。(3)综合评价。在肯定学生作品时,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应该做到能让学生自主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性、启发性评价,尽量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肯定性评价,委婉地商讨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表扬学生的创意。
皮贴画作为一种极其普通不过的工艺品,却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贴画的特点是“贴”,贴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时空、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皮贴画是利用皮的色泽和纹理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就从创造皮贴画着手,在让学生掌握皮贴画的基本手法和制作技巧的同时逐步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对皮贴画的教学探索。
一、看看悟悟——借创意
“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以丰富的形象存储为内容进行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艺术,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先从生活、艺术中借创意。
通常,头脑中存储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越多,感悟越深,再加上良好的想象里的发挥,越容易创作出好作品。我的做法是:
1.在欣赏中借创意
我经常和学生上欣赏课,以“如何进行贴画的欣赏”“贴画风格的变化和发展”“纸、皮贴画的联系和区别”“浮雕艺术”等为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并尽量把握贴画的发展脉络,为如何创作指明方向。同时,我让学生了解皮的“两个美”。
(1)色彩美。不同的皮材色彩效果不同。创作皮贴画时,可追求装饰效果,加强不同色块间的对比,造型不必过分追求写实,可大胆地进行夸张和变形,使画面富有一些民间味和现代感;要注意画面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不要让漂亮的花纹和图案过多地吸引孩子的眼睛,主体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过跳、过花,以免影响主体形象的表达。同时,整体色调的把握也是孩子较难掌握的,往往画面显得杂乱,形不成主调。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提炼能力。
(2)肌理美。肌理是指皮的独特的表面效果,如平滑、粗糙、坚硬、柔软等。皮贴画要充分地发挥皮的肌理美,使用刀剪要注意皮边的刀味,使形象具有一种“拙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皮的表面效果,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构思巧妙地选用,有有光泽的、粗糙的、平滑的,要适当地用在画面中,使画面富有肌理的美感。拼贴时,皮材的留缝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表面肌理。
2.在观察中借创意
多观察生活、自然,用速写、摄影等方式记录美好的瞬间。如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里感受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让学生漫步在如画的校园,欣赏整洁明亮的教学楼、曲折回旋的长廊、雅致的石亭、苍翠的松柏、烂漫的花圃、现代化的雕塑。
3.参观
了解一些大师的、有特色的作品,并收集相关的资料来丰富感性的认识。
二、想想变变——妙创意
丰富的形象存储是“眼中竹”到“胸中竹”艺术形象的质的飞跃。艺术是表达出来的,教学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怎样引导学生将“胸中竹”转化为“手中竹”上,而良好的转化是需要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素养、艺术表达能力和教师恰当的引导完美结合的。我是这样来让学生将“胸中竹”转化为“手中竹”的。
1.鼓励想象
鼓励学生打破已有的束缚。对于学生已有的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要及时肯定并让学生说出来,师生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提倡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例如,我选择了“精彩的时刻”作为皮贴画制作的主题,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从电视中看奥运会比赛,那场面紧张又激烈;有的说见过动物表演杂技,个个憨态可爱;有的说过年的时刻在外婆家的门前放鞭炮,姐姐吓得双手直捂耳朵;有的说学校的小乐手们训练时的场面也很壮观,经常吸引自己观看……张一聃说:“老师,我能不能制作想象中的精彩时刻,我想做我和弟弟骑在鲨鱼的背上在海底遨游。”我立刻表扬了她的大胆想法,并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创造。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题材,积极、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个个作品已初露雏形。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我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唐怡秋做一个低头认真吹奏的小号手,我引导她能不能多做一两个人物?做怎样的动态?怎样能突出表演者的动作与神情?周怡婷做的被鞭炮惊吓得捂耳朵的人物做的挺直,我让学生说说这时人物动态应如何表现,甚至让孩子们自己身临其境地表演一下,结果有的学生说这时人物应该是害怕地低着头弯着腰而且吓得脖子缩了起来。经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问答、相互启发,学生的皮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和提高。我还时常鼓励学生将自己所见的、所想的、所感触到的通过皮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这样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能给他们的创作带来无尽的源泉。
2.表达想象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纹理效果。皮有着丰富的纹理和图案,创作时要巧妙地加以利用。如人物的服装就可以选用图案花纹丰富一点的,而背景、脸部等就选单纯一点的,保持整个画面色块间简单与复杂的对比关系。
三、学学换换——巧制作
其实一种好的创意不仅体现在巧妙的艺术思维上,在手工课中也应该体现在巧妙的制作上。巧妙的制作,其实就是一个创意的过程,是手与脑两者的完美结合,它与巧妙的创意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巧妙的创意可以说出来,由于缺乏巧妙的制作技巧而无法用作品表达出来,或者应该动动脑筋换一种制作技巧可能效果会更好。我在指导学生制作《老师,夜深了》这幅作品时,就特地传授了这种技法。夜深人静,错落的山村小屋只有一个窗口还亮着灯光,与天空的一弯斜月交相辉映。在拼贴月亮时,我指导学生选择彩皮富有色调变化的部分作为制作材料,贴出来的画面效果生动自然,黄色之中又有深浅的变化,明暗适度,接近自然,效果甚好。除了自己独创的办法以外,我还教给学生一些的基本方法。
(1)画。可以在白纸上勾勒出你的想法、创意。用笔画出基本的草图,然后进行再三的推敲,修改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或有了更好的灵感重新进行表现。同时,确定形象整体的色彩和画面感觉,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具体化、实质化。
(2)剪、刻。用刀或剪刀把自己画出的形象剪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皮有它的特点:厚、韧、变形等。所以在剪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画出的形象贴在皮的表面上,然后用较锋利的剪刀进行制作,再对边上一些毛躁部分进行修理。
(3)拼、摆。把剪制的部件在白纸上试着进行拼贴,拼贴时注意整体形象。
(4)贴。在自己选定的彩纸上用木胶涂于背面进行粘贴。对于一些小的零部件就需要镊子帮助了。同时,在粘贴时木胶不要涂的太多,以免弄脏画面。
(5)熨烫。有些粘贴后不平整的地方就要用熨斗进行熨烫,注意蒸汽不能太大或者用一块干净的布覆盖在作品上然后进行熨烫。
最后,要及时给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可分为:(1)当堂评价,表扬巧妙的构思、创意。(2)自主评价。(3)综合评价。在肯定学生作品时,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应该做到能让学生自主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性、启发性评价,尽量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肯定性评价,委婉地商讨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表扬学生的创意。
皮贴画作为一种极其普通不过的工艺品,却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贴画的特点是“贴”,贴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时空、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