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机电技术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技术,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因为现在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课教学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所以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定位和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对加强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应用范围愈来愈广,但是如何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职业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当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制”,英国的BETC,还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其本质都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均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我国职业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迫使各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积极探索实施一体化教学,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技能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必须植根于市场需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积极实施一体化教学,真正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是复合专业,适应的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人才培养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电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自动机与生产线及产品包装自动化机械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机电技术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即针对自动机与生产线及产品包装自动化机械;在能力结构上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即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能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时刻围绕着这些问题来构建和进行。
  课程体系应以“整合能力观”为指导,以专业理论技术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目前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是机电综合应用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打破学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格局,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人类认识规律,构建“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双循环教学模式,以小班化为组织形式,以工厂为奋斗目标,倡导“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现场教学”双向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每个专业教学模块不仅有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还须建立与核心技能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机电技术的实习训练,可以从机械模块和电气模块的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再到机电一体化技能的综合训练,从而形成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并与理论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机电技术的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考核相结合,将职业技能标准和考核要求引入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在进行机电综合技能的训练时,可以利用机电综合实训设备,要求每个学生进行类似机电技术技能竞赛内容的实训;也可安排学生到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顶岗或跟班实习,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让学生参加实际生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机电综合技能。
  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必须加强基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小班化教学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模块化为课程设置依据,配以优良的一体化教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营造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氛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标。
  学校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依据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教学场地和设备,探索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编写一体化教材,加强一体化教法研究,培养一体化教师,通过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下企业,深入生产实践,培养教师队伍,为一体化教学保驾护航。
  现代企业需要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的三个方面重点实施教学,加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权重,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极开展学生创新能力教育。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施行研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2]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学生评价是课堂改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教育功能,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
期刊
摘 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学校内涵发展,要确立好发展理念。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办学的一条生命线。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不断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  关
期刊
摘 要:德语高考作文历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学生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得分率。  关键词:德语高考作文;语法基础;中德表达习惯;差异  一、背景概述  1.写好高考作文的重要性  德语高考卷子和英语一样,满分为150分,作文的分数为35分,可以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绝大部分学生对高考作文充满了畏惧感,因
期刊
摘 要: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部分成绩不好或者品行不良的学生,即学困生。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应注重和谐课堂的构建。课堂是学校和谐的生命所在,一个班级的课堂是否和谐,要看学困生各方面的进步。  关键词:和谐课堂;学困生;转化方法  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和纪律较差,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
期刊
摘 要:面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就要深刻把握住这些情况和特点,加强在理论和内容上的创新,把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结合正确的工作方法,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就一定会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新时期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落实好补差工作。这样有利于防止学生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生;两极分化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关于怎样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防止两极分化,笔者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思想教育  化学教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初中英语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2014年富阳中考英语写作题学生的得分结果,反思和探讨写作教学。文章列举并分析了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重视选材、重视讲评、重视归纳等训练策略。  关键词:写作能力;英语学习;常见问题;有效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一课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是一篇纪实纪实散文,是作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作者记叙了父亲送别时为“我”买橘子的情形,运用朴实精炼的语言对“父亲”进行动作描写,生动刻画出父亲送别“我”时的不舍。其中饱含的深情让人不禁感叹。  关键词:构思巧妙;结构;朴实简练;动作描写  文中开篇提到的“那
期刊
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体质差异和运动方法不当引起肌肉酸痛症状——或局部肌肉疼痛或全身肌肉疼痛,有的甚至出现肌肉僵硬,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兴趣,势必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肌肉酸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准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身体素质,保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实施和加快全民健身计划的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呢?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减负的目的在于提质。质的提高,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工作的现状  轻负担,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作业太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考试、作业、补习、竞赛等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谓轻负担、高质量,不光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