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1.1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文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悬念:变色龙是动物蜥蜴的一种,它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吗?不是,那为什么课文却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1.2 活变题目,以点带面。于漪教师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把题目改为《一个——的皇帝》,请同学们在横线上用课文中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填补题目,如昏庸、虚伪、愚蠢等等,加深印象。这样点面结合,注重了阅读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新意识。
  1.3 创设情景,酝酿情感。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有位教师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挂出一幅周总理的画像,在像前摆上一束淡雅的鲜花,轻放低沉的哀乐,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乐朗读,通过催人泪下的哀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快地把学生引入深情的缅怀之中。
  
  2 课堂的“主旋律”,引人入胜。
  
  2.1 一线串珠。倒析因果。对《荔枝蜜》一文教读时,提出开头“我一向不大喜欢蜜蜂”和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前后岂不是矛盾吗?我为什么会变成一只小蜜蜂呢?这篇课文的最后结果当做问题在开头提出,分析因果,让学生深入探微,更好地感知课文中作者思想摩f青的变化,学生理清线索,就会感受到一线串珠的妙处。
  2.2 对比联系,同中求异。在教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结合课后短文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对比联系,看看描写方法与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中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不同的文章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2.3 巧用插图,奇思妙想。教学《天上的街市》,先让学生认真朗诵,品味诗的意境和韵味,再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希望超脱现实,去憧憬美好的生活,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沿着诗句徐徐展开,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扩大时空范围,拓宽思路,开掘深度,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中闪现智慧的光芒。
  2.4 辩论观点,抛砖引玉。许多课文都存在不同观点与见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的特点,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后,展开辩论。在授《杨修之死》时,关于杨修之死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第二种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学生对两种观点互相辩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各抒己见,引出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及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来分析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从而调动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5 课堂竞赛。丰富多彩。上好语文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以力求创新的教学目标为基点,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开展竞赛活动课。如举办全班写字比赛,看谁写得好;查字典比赛,看谁查得快;举办词语(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格言、谚语、歇后语等)比赛,看谁积累得多;开展古诗词鉴赏、讲故事或典故、介绍报刊时文或现代新闻、讨论社会热点问题、评析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等竞赛,看谁说得好。学生从这里得到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但正是这些感性的事实,让学生更易于接受融汇其中的道德和观念,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3 结语的“终曲”,耐人寻昧。
  
  3.1 妙用诗句,画龙点睛。教学时善于对文中的引用诗句进行分析其在语文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驿路梨花》结尾时,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上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对出下联,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美感。学生为此跃跃欲试,纷纷对出有创意的下联:雷锋精神代代传;助人为乐时时在。
  3.2 活用成语,留给启示。为帮助学生养成完整而严格的思维,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印象,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讨论:蔡桓公因为什么导致病入膏育?学生明确讳疾忌医。那这个成语将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深思呢?这样总结,学生会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探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示一般,明确其典型意义。
  3.3 巧变结局,另辟蹊径。在讲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局时,打破常规,变换角度,设想此时卖牡蛎的不是于勒,真正的于勒也在这只船上,安排菲利普夫妇与发财后的于勒在船上相见的情景会怎样?为此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对菲利普夫妇见到发财后的于勒进行神态、言行的描述。这种打破常规,比较容易引发超常逆向思维的效应,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也要渗透创新,尤其在农村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就更需要教育的创新。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1 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创新教育。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认知产生冲突、思维发生碰撞,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体会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认知产生冲突、思维发生碰撞,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课堂改革机械照搬,学生无所适从,教学效果甚微。数学教学活动仍构建在以教为中心的基点上,而学总是围绕着教来转,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这些问题不但在困扰着每一个教师,也在延误着学生,更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开展的力度与密度空前绝后。但由于对评价标准理解的缺失,教学中,特别是在优质课、观摩课、展示课中,为了区分出三、六、九等,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均有严格规定,划出诸多细节并量化为分数。在授课中缺一项就要扣多少分,最终依得分排队,评出一、二、三等奖。教师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就必须按量化打分表中的项目,做到面面俱到,以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程式化、形式化的现象。致使
期刊
分类教学是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自孔子以来传承数千年的因材施教和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原则。承认差别,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是分类教学的特点。分类教学既可以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可以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作文分类教学是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学目的的确定、作文辅导和批改各个环节上的因材施教。  进行作文分类教学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作文,要情感真
期刊
在一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进行和支撑的。但也正是大量的“问”,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被繁琐的提问肢解,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做好“主问题”的创新设计,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终极关怀概念的剖析,指出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就有的局限。通过分析现实中落实这一理念的种种误区,指出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应立足实际,站在具体的历史中,赋予体育对人终极关怀以具体可行的内容。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具有现实性和超现实性的特点,关注超现实性对真正实现对人的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终极关怀 再认识    1 问题的提出。随着对体育功能和当今体育现象的研究和反思,特别是竞技
期刊
1 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大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创设双向交流的语言情境,可以突破每节课用讲解和机械操练的方
期刊
摘要: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基础和体育专长的个体差异,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笔者提出在篮球选项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教学,体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本丈将具体对之阐述。  关键词:选项课 分层次 实验 研究    1 前言。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期刊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课程的发展和利用,作为教师应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外拓展,增大学习范围,增强思维的深度,丰富教学内涵,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进行课外拓展,要注意以下几个看点:  1 阅读内容要精选。细读文本的过程即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认真梳理、仔细推敲、感悟其语言魅力、领悟其思想内涵的过程。课外拓展是它的自然延伸,在此过程中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