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在中俄文化中的概念和作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试图将具有文艺创作价值的文本里非语言手段的描述,视为特殊的风格形成因素,来揭示其功能性,并确定该种描述在中俄两个不同民族中的交际行为类型及其对应的关联程度。由于每一个以相应语言为母语的人,也是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载体,因此语言符号就获得了发挥文化符号功能的属性。这样,语言才能够反映出个人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区分中俄两国人民在语言和手势上的异同,将是本文所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 手势;跨文化领域交流;交际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4-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北方民族大学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俄语身势语和俄汉身势语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9XYSWY02)的阶段性成果。
  一、在现代语言社会中手势的作用
  触碰感知——非语言行为心理学的一个专业领域分支,涉及触摸手势的研究领域。手势反映出了所体验感知的强弱,证明了相互关系的质量和方向,以及文化和群体的归属。手势可以承载个体的独立信息,而不必考虑其使用何种语言。
  姿势,即人体各部位其中的某处特定位置:头、躯干、手臂、腿,以及改变这一位置或影响这一位置的动作。 要分析一个姿势是很困难的,因为罗列单个元素对理解它是毫无意义的。观察者捕捉到姿态的组合相互关系的协调或不协调,并对其自然或不自然、个体状态、对他人的态度综合得出结论。姿势的意义是由其画像决定的。只有最常用的 “读姿”(解读姿势)规则,适用于大多数人去操作理解。但是,理解的独特性取决于姿势的典型性、分布的广泛性。
  总体来说,在描述普遍的姿势时,可以进行更准确地释义。例如,大多数人把“躯干后仰,头抬起来,手臂在胸前,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上,两腿微微分开 ”的姿势理解为骄傲自大、自信、傲慢,是表达对同伴的轻视态度。而“双肩抬起,双手搁在一旁并屈肘,头微微侧向一边”的姿势对观察者来说还有另一种心理意义,即疑惑、惊讶、迷茫、误解。为了建立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有效沟通,需要考虑到身势语的一些要素,这些要素对双方来说是不尽相同的。
  除了姿势的描绘,身势语交流参数是单位时间内姿势变化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姿势数量与他的地位和支配欲望有关。因此,地位较高的人比地位较低的伙伴更容易改变姿势,做出更多头部、躯干、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并表现出更多的自由选择和改变某种身势语交流的表达行为。
  行走姿态(步态),相对于其他表现要素来说,是不太规范的,所以根据它可以大致判断一个人稳定的个体特征。步态能达到一些功能特点:它可调节交流的空间,告知一个人的当前状态,说明其个性特征。
  总体上讲,在亚洲文化中,教养和优越感是可以通过触摸等方式传递的。触碰他们的肩膀或后背,意味着友谊。但触碰交流也有自己的禁忌:比如在亚洲文化中,你不能触摸对话者的头,这被认为是一种侮辱。这就是为什么在亚洲文化中,老师经常打学生的头,而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冒犯性的惩罚。
  握手是任何会议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在交流中,握手表现出来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握手的力度和持续时间。握手时间太短、迟钝、非常干脆勉强,可能是冷漠的表现。相反,握手时间很长,手太湿,说明非常兴奋,责任感很强。长时间的握手,再加上微笑和热情的眼神,意为表达出友好的态度。不过,长期握着对方的手,可能会导致烦躁和不适。
  综上所述,熟练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触摸交际,可以极大地促进沟通过程,表达出许多人自我的感情和情绪,激發对方的信任和好感。但是,跨文化交流应考虑到与外国人握手的观点差异。
  二、中俄跨文化语言中的手势
  在交际过程中,手势伴随着或代替了语言,手势诉说着人对人、事、物的态度。在身势语交流的心理学中,没有公认的手势分类。众所周知的分类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的,但即使将它们集合在一起,也不能充分地说明手势与人的结构及其交流的关系。
  按照最普遍的分类,手势分为自然手势(本能自发的)和人为手势(聋哑人的手势,指挥家、股票经纪人的职业手势等)。
  根据著名身势语行为研究者史丹利的分类,描述了几种类型的手势。这些都是在中俄文化及其语言环境下进行考量的。
  (一)手势:双手迟缓地地垂在身旁——被动消极的、缺乏意志;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有距离感、某种孤立排他性、期许等待等倾向;这种手势在俄语和汉语的语言环境中都非常普遍。
  (二)手势:张开手掌向上——解释、说服、公开表达;双手叉在口袋兜里——隐藏不确定、缺失自主性(中国社会男性人群中相当常见的一种姿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腰带上加上佩戴一串钥匙和个人卫生用品(如指甲钳))。 攥手 ——专注、渴望自我肯定等(这个手势在俄罗斯语言环境中相当典型,在中国文化领域中却鲜为人知)。
  (三)“指间游戏”。手指在桌子上敲击——表示不感兴趣。手指抹去额头的动作——抹去不好的想法、差的表现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不习惯在桌子上敲击,喝茶时会表现出类似的手势,但只是用弯曲的食指,在桌沿上默默地触碰两下,表示对斟茶者的谢意(在将茶倒入碗中的过程中完成)。
  (四)关于手掌的手势:摊开的手掌,讲求真实、诚实、奉献;手指聚拢成拳,只露出食指——“指点”,强而有力、胁迫行动等。“指点”的手势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正面特征。它具有指教和责备的特点。在交流时,通常用张开手掌的手势代替,来表达出这样意思的一个动作。
  (五)手指向面部的手势。“手摸鼻子”表示对说话人的不信任;揉眼睛——企图遮掩谎言;挠脖子——怀疑、不确定等;“手摸鼻子”的手势或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在汉语环境中是以 "我"为第一人称指向自己而演变转换而来的。   (六)摸下巴是一种决策过程的动作,这种哑剧在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中经常出现。
  在汉语环境中,谈话往往会避免直接的眼神交流,相对来说,不会因为面部表情的转变而影响情绪。同时,微笑也被广泛用于表达礼貌。他们所有人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行为尝尝会误导俄罗斯人,误认为这是不真诚、不坦率城府很深的行为。
  相对而言,俄罗斯人在交谈中通常会注视着对话者的眼睛,但并非因此而退化转换成礼貌的微笑,结果最终可能导致中国人感到非常困惑。
  同时,在与中国人沟通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由非语言手段的礼貌,即“礼节”。它们代表了一种普遍意义的、严格规范的礼仪手段和典型的交际情境(问候、祝贺、请求、道歉等),其中大部分具有特殊的民族化特点。一般来说,汉语礼仪的特点是特别考虑交际参与者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等因素。比如,长辈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必然要比普通伙伴要更加优而待之。
  沟通中的手势承载了很多信息,在手语中,和说话一样,也有字词和句子的组成。
  1.插画手势,即信息交流传播手势:指针(“具有指向性的手指”)、象形图,即形象的图画(“这样的大小和构造”);活动电影摄像机,即指身体一连串儿动作;手势,即指“节拍”(手势——“辩解和逃避”);意识形态学,即通过手的奇特动作,用于连接想象中的虚构物体。
  2.调整手势,即指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物态度的手势。它们包括微笑、点头、目光的方向、有目的的手部动作。
  3.标志性手势,是交流中的一种语言或短语的替代。例如,在很多情况下,手部握紧的握手表示“您好”,举手过头表示“再见”。
  4.手势“适配器”,即指一个人与手的动作有关的特定习惯。比如:(1)挠、抽动个别身体部位。(2)抚摸、拍打同伴。(3)抚摸、选择手边的单个物品进行整理查看(铅笔、纽扣等)。
  5.手势“反馈器”,即指通过身体和面部肌肉运动来表达某种情绪的手势。还有微姿态:眼球运动、脸颊发红、每分钟眨眼次数增加、嘴唇抽动。
  因此,我们可以说,掌握身势语交际手段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亚于掌握一门外语。至少要了解最起码的手势和日常行为语言,了解在与中国或俄罗斯文化代表交流时应该避免什么,特别是考虑到中俄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三、结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倾听语言信息,还要观察对方的眼睛,感知聲音的音色、语调,面部表情、手势等。语言给我们提供了逻辑信息,而手势、面部表情、声音是对这些信息内容的补充。
  身势语沟通——没有语言的沟通往往在无意识中进行。它既可以补充和增强语言交流,也可以与之相矛盾和减弱。虽然身势语沟通往往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但现在人们对它已经有了很好地理解,并且可以成功地运用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身势语沟通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我们的祖先通过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声音音色和语调、呼吸频率、目光凝视进行交流。而如今我们依然常常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理解对方。而且了解身势语,你可以看到对话者的很多特点、性格特征和情绪。
  通过分析推敲和相对比较了俄语和汉语差异化,以及对于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手势和面部表情的异同后发现,两个民族的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其特点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还要补充的是,如果人际间(以及动物)没有身势语交流,就会像没有感觉和情感的机器一样,只会用简单的印刷文字(比如:使用互联网)交流信息,却不能用手写文字进行交流——毕竟,手写文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身势语交流。
  参考文献:
  [1]Абрамова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этнос: от традиции к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 - Чита: ЧитГУ, 2015. - 111 с.
其他文献
【摘要】 群众性文化活动在近年来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新的活动策划、新的活动内容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創意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更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为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的创新以及实践活动发挥积极作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提出更多的创新性建议和策略,立足于文化活动开发的实际状况,同时解决问题改良现状。在本文中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新与实践工作的现状进行
期刊
【摘要】 中国画与西画的区别,在于在画面中造型设色绘画技法的体现,中国画主要以线造型,自古有书画同源之理,注重线条的疏密、急缓、粗细等,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也是中国画的精髓筋骨,它不仅是塑造造型的载体,也是画家对描绘对象、环境、个人情感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中国画;西画;造型;线条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词长、词频是影响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影响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的表现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将从注视时间和注视位置这两个方面全面梳理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中词长、词频影响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藏语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词长;词频;注视时间;注视位置;眼动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
【摘要】 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运动视觉经验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物理运动、眼睛运动和知觉运动,其中,这种知觉运动表现在绘画欣赏者的视觉观看中,本文所谈到的运动正是知觉运动。虽然视觉的知觉没有物理中位移或运动的知觉表现的明显,但是它在绘画这类静态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以宋代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作为研究文本,将视觉空间运动表现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分别是观看方式、知觉形状、平面与深度和知觉力,旨在探究
期刊
【摘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民阅读的发展目标,大幅度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要及时更新理念,担当阅读推广的重大使命。由此,本文将在强调公共图书馆进行全民阅读推广的必要性、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前提下,结合实际探讨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关键词】 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期刊
【摘要】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创造的重要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详细的介绍山水画的鉴赏方法、创作过程、对自然的审美等。读完此书之后,联系到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从作品入手是对理论理解的直接表现。本文将书中的理论与画作相融合,更为深入的探寻郭熙画中所想、画中所表达。  【关键词】 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山水论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哲学从雏形发展到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古代到现代,它是呈阶段性的发展态势的。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古代本体论阶段,二是近代认识论阶段,三是近代人类学阶段。伴随着从本体论到后来的人类学的转变,哲学也相应地经历了三种转向,分别是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以及技术转向。这里是通过对技术工具论、技术实体轮、技术建构论以及综合技术观进行简要分析来理解技术哲学的转向,并进一步去分析技术哲学转向后,
期刊
【摘要】 舞蹈生态学作为研究舞蹈艺术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本视角,为民间舞蹈文化的生成路径以及舞蹈与社会文化交互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嘎朵作为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影响下的孟定地区民间舞蹈之一,它不仅凸显了其舞蹈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也将舞蹈的神圣特质浸润到孟定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同时为民间舞蹈与宗教信仰搭建起文化桥梁。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神圣文化;嘎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
期刊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德育逐渐成为各类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音乐艺术院校也不例外,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因此本文就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进行探究分析,并对德育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促使音乐艺术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顺利展开,进而为国家培
期刊
【摘要】 法语商务信函涉及的范围较广,其文体特征有别于法语通用语,是在商务语境中形成的功能性变体。语域理论强调研究和揭示语言在实际情景中的变化规则及现象,因此从语域理论角度探究分析商务信函在词汇、句法、语法和语篇层面的文体特征,可归纳出商务法语有别于通用法语专有特征,为我们研究法语商务信函在工作、学习中的实际运用,提供更多理论性的指导。  【关键词】 语域理论;商务信函;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