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特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罗易老师执教的《沁园春·长沙》被普遍认为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典型课例。从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特质来看,它只体现了行为特质:尊重学生思考、表达和争鸣的权利,缺少目标特质:学生主体性发展。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实现目标特质的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师生平等对话 特质 实现途径
  
  为扭转传统教育之灌输和历史主导价值之钳制,新课改高扬师生平等对话。罗易老师执教的《沁园春·长沙》被普遍认为是新课改下师生平等对话的典型课例。本文以此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特质和实现途径。
  一、师生平等对话的特质
  新课改实施至今,“师生平等对话”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已经由新理念变成了经验,说不清是什么。“平等”在词典中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实质为权利平等。把它的适用范围缩小到师生间,就是指课堂上师生都拥有思考、发表观点和与他人争鸣的权利。
  对话是一种人际交往。哈贝马斯把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工具行为是主客体关系,交往行为是主体间性关系,他提倡交往行为的师生对话。交往行为就是实现理解与沟通的互动,向批判与辩护敞开。由此说来,师生对话就是一种理性交往,是个体不失独立性地对他者开放,在开放与封闭的二元对立中实现主体性发展。然而在新课改浪潮下,许多教师热情膨胀,出现了太多非理性的交往:只看到学生的已知,热情给予表扬,看不到学生的不知;对学生的“胡言乱语”没有原则地赞同……上述都是失去主体性,依附他者。
  何谓“主体性”?雅斯贝尔斯有过论述。他在《什么是教育》中把“教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院式教育,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纽带。第二类是师徒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知识霸权,学生沦为被动接受者。第三类是苏格拉底式教育,师生以存在性关系——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的关系——对话,教学氛围开放,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存有,称为“保护存有”的教育;同时教师指出学生认知中的盲区,学生由不知到知,错知得到扭转,从个体存有中走出来,认识整体的存在,称为“突破存有”的教育。总之,实现主体性就是个体跳出狭小的已有圈子,与一个更明朗、更丰富的世界结合为一体,依然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最终更好地成为自己。
  综上所述,“师生平等对话”有两个特质:行为特质是师生都拥有思考、表达和争鸣的权利,目标特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从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特质来评价罗易老师执教的《沁园春·长沙》,是否称得上师生平等对话的典型课例呢?
  二、从理答角度评课
  罗老师这堂课共有展示、答辩、探究、朗读和运用五个环节,探究和运用环节有五次师生对话,我从理答角度作了整理。
  提问1: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词的线索特别明显?
  提问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一句,他为什么要用“击”和“翔”呢?把这两个词换成“飞”和“游”好不好?
  提问3:“击”本来应该是人发出的动作,有“搏击”的意味;而“翔”则是在空中飞翔,现在用来写鱼在水中的动作,可见这两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提问4:词讲的是毛泽东年轻时写文章抒发革命情怀,与反动政府做斗争,可见气势非凡。也就是说,“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表现的不是那种文弱书生、书生气重的意思,而是一种革命精神。那是不是婉约风格呢?
  提问5:这首词在结构上是否颠倒了?
  理答方式检核表:
  
  
  理答方式上,罗老师没有打断学生的回答,反倒时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学生的表达权受保护,言说不受压制,教学氛围真诚、自由、开放。表的最后两列显示罗老师没有追问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这种做法值得质疑。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提供有难度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现有水平达到可能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理智地挑战。如此小步子前进,突破存有,实现更整体的自己。相反,教师不追问,学生不质疑,无法迫近学生的“无知”。再回到罗易老师的课,五个提问学生都答对了,说明开始上课之前学生已经达到这五个提问背后所要求的能力程度。学生轻松作答,老师热情表扬,可能诱发学生的自我满足,造成自我封闭。这样的对话反倒有为了“展示”“必须”的师生对话的嫌疑。总结上述分析,这堂课并不完全展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罗易老师在实现学生主体性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呢?
  三、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途径
  任何一个超越必须经历一次理智的挑战。教师不妨自己先对文本深度解读,接着在课堂上通过几个试探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基于此指导学生推进一步,用小步子推进的策略。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证明了文本深度解读是“突破存有”、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可能途径。
  同化顺应理论说的是:当具备先行组织者,个体面对外来信息,他的心理图式会发生同化和顺应。但是同化和顺应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大小不对等,同化要比顺应更快发挥作用。个体的固有图式即理解的“处境”,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文化、风俗、民族心理特征等。它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构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所以,读者面对一个文本,必然会惯性地先用固有图式去观照文本。如果文本传达的客观内涵是读者的固有图式不具备的,也就是不具备先行组织者,读者必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固有图式扭曲文本内涵,事实是读者自我认同。比如把《背影》解读成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动作不潇洒;《皇帝的新装》的启示是向骗子学习;《景阳冈武松打虎》是武松伤害野生动物。新课改下,我们提倡多元解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不会变成奥赛罗或者李尔王。对于那些“胡言乱语”,教师必须态度明确地指出并纠正。
  第二,原封不动地反映文本言语的表层意义,完全不知深层意味,心理图式和文本内涵互不干涉。联系阅读教学,如果教师不指出学生的“不知”,它会持续存在,然而学生不自知“自己的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外面世界的排斥,结果表现为心理图式狭窄,教师要做的是提供条件帮助学生突破障碍,罗老师此处做得不够让人满意。当他觉察出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原本教学设计中安排的内容,他就有必要对文本深度挖掘。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一: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如“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我们初中学过马致远的《秋思》,高一学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
  例二:“染”为什么用得好?王实甫的《西湘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两处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有什么不同吗?
  提问要能根据情境随时调整深浅,否则它会成为外在师生的规约性力量,之于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讨好。文本深度解读可以把学生“已有”融入“整体”,更好地成为自己。
  
  参考文献:
  [1]童庆炳.再谈文学解释[J].语文建设,2009,(11):51-54.
  [2]孙绍振.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文本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9,(08):4-8.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起社会对农村等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的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与县城及城市小学教育相比,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有其背后的深刻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地思考和政策的倾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 瓶颈问题 应对措施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真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教育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
摘 要: 作者以国内外经典“语言学概论”教材为例,讨论“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问题,认为概论教材在内容涵盖上没有必要做大而全,而应该注意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教材可以运用某些学界公认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一以贯之,也可以融合各学派的理论,兼收并蓄。教材编写中要重视插图、参考文献和附录,做到插图丰富有趣,每一章都有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的较完备的参考文献,尽可能地以教材编写简单的语言学词典作为附录。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公办高校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独立学院图书馆人事管理的现状,并结合独立学院近十年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 对策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民办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初具规模。然而,与办馆条件相比,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由于办学定位、目标、生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迥然不同,
摘 要: 如今,随着艺术学科的相互交叉发展,玻璃艺术在美术院校的普及与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在分析国内玻璃艺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受到的启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创作展开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艺术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教学 热熔及冷加工工艺 教学实践    一、前言  玻璃工艺,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出现。玻璃艺术以它独特的表现
摘 要: 前人对汉语词语的缩略研究多简略地总结并分析影响现代汉语缩略形式选择的制约因素。本文则立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着重从接受者自身出发,考察现代汉语缩略语在接受时的分布状况,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使用者群体的差异,发现其在分布系统层面上的极不均衡状态背后的有序性。  关键词: 缩略语 社会语言学 差异    词汇的缩略是世界语言中常见的现象,缩略方法在中国的古汉语中早已有之。如:会稽守通——会稽郡
摘 要: 课堂上教师的任何一种行为,在孩子的眼里,都可能认为是对他们的一种评价。一个词,一种声音是一种评价;对孩子来说,“姿态”也是一种评价;课堂不是教师的展示台,评价语要简约;评价语要能给学生一些启迪。  关键词: 课堂评价语 声音 姿态 简约 启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向、静止、机械的传统评价模式逐渐被综合、多元、互动的新型评价模式所代替。就课堂教学而言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教育理论创新提高实践效率,作者采用个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生本教育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征进行全面分析,认为生本教育体系具有科学合理的内部结构与符合受众心理的外部结构,因而富有实践成效,得出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表征,符合受众心理的外部表征与科学严谨的内部结构,将减小创新理论与传统文化的摩擦,降低实践难度,提高其扩散能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
摘 要: 中国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中国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之间供需矛盾突出。这个问题实际反映了高校中国画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本文以某高校美术学院为例,分析造成培养目标不能很好达成的原因,从探索现有中国画教学模式的局限出发,研究中国画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课程体系该如何构建问题,提出将“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纳入中国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并在对这种模式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下,提出初步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钱理群关于阅读的思考和见解,有其独到之处,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作为文学研究者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浓重的人文精神。下文将就钱理群的阅读教学论作以梳理,以便厘清他的基本观点,剖析其观点背后的理论基础,进而启发我们对中学阅读教学实践的再思考。  一、阅读论  (一)阅读的本质:对话  1.阅读:对话  阅读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且不容回避
摘 要: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指亲子关系、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社交能力、性角色认同等方面的发展。本研究根据1—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所具有的一般规律,从具体的教育实践出发,阐述了亲子教育机构在教育活动中促进1—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项原则:教师、家长共同协作促进发展的原则、游戏性原则、操作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愉悦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等。并通过案例研究提出了可以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和具体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