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中心小学 莱阳 265200
【摘要】信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教学质量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本课程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上好每一节信息课。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抓好基础教学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
11 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12 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画图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工具箱及颜料盒等)与技巧部分,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方法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
也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13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14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提纲挈领。
如:键盘与指法教学:强调指法训练三要点:①基准位置;②手指分工;③击键要领;再如Windows教学:注意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提出标准部件概念,将窗口、对话框、按钮、菜单、列表框、编辑框、选项卡等标准部件逐一讲解,再以积木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所有的界面显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
15 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第二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6 教学考评。
简单的考评办法,将教师机的文件夹设成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在其中即可,教师及时批阅同时适当进一步存档。
通过作品审阅,发现优秀学生,将他们作为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备入案中,以备某些时候会用到,如:参加电脑作品比赛,电脑作品制作或展览等。
2抓好应用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知识
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最易用)的操作环境,如微软的Windows9x,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马上用到。
现有教材大都注重基础教学,应用教学方面较弱,要做好应用教学须有好的课堂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环境信息设施情况,另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学习工作的社会实际。
3做好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一些同志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开办橱窗“信息技术园地”,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制作比赛,程序设计比赛,开办课外兴趣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4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质量
41 深刻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等等。
42 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为此,教学设计当中要能考虑到上述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讲话.
[2] 《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摘要】信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素养,教学质量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本课程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上好每一节信息课。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抓好基础教学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点,重在基本技能。
11 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12 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目标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同时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画图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工具箱及颜料盒等)与技巧部分,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方法教学,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
也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13 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14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提纲挈领。
如:键盘与指法教学:强调指法训练三要点:①基准位置;②手指分工;③击键要领;再如Windows教学:注意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提出标准部件概念,将窗口、对话框、按钮、菜单、列表框、编辑框、选项卡等标准部件逐一讲解,再以积木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所有的界面显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
15 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第二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合理运用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6 教学考评。
简单的考评办法,将教师机的文件夹设成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在其中即可,教师及时批阅同时适当进一步存档。
通过作品审阅,发现优秀学生,将他们作为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备入案中,以备某些时候会用到,如:参加电脑作品比赛,电脑作品制作或展览等。
2抓好应用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运用知识
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最易用)的操作环境,如微软的Windows9x,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马上用到。
现有教材大都注重基础教学,应用教学方面较弱,要做好应用教学须有好的课堂设计,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到环境信息设施情况,另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学习工作的社会实际。
3做好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一些同志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开办橱窗“信息技术园地”,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制作比赛,程序设计比赛,开办课外兴趣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4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质量
41 深刻领会“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幕保护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的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等等。
42 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机器内部联成局域网,并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讲解一般性的问题。应该看到学生们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为此,教学设计当中要能考虑到上述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以便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使本课程真正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讲话.
[2] 《给老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