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以及国内出口增速下滑、经济增长下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商业银行重大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深入分析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加强相关的防范和应对,确保资产质量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成因分析
  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信贷风险事件,除具有涉及金额高、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风险事件发生区域多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两头在外”企业密集的部分沿海较发达地区;二是风险事件涉及客户所处行业多涉及批发业、钢铁、船舶等进出口相关行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公路建设等易受国家政策变化影响的行业;三是风险事件客户特征呈现出“两头在外”企业风险加剧,并向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蔓延趋势;四是风险事件涉及信贷业务品种多为贸易型和外向型制造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
  上述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资金压力不断增加,钢铁出现行业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金周转异常紧张,偿债能力明显下滑。
  从内部管理来看,则充分暴露出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在制度建设、贷款三查、风险防范、系统应用等方面均存在重大问题和漏洞:
  一是客户选择不审慎、管理不到位。对大客户、信用等级较高客户,未严格组织和开展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经办机构过分倚重此类客户的“光环效应”,前期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方式和诚信程度等情况了解不深入,中、后期也未严格按规定对有关授信方案审批条件的落实、客户交易真实性、信贷资金使用、贷款抵押物检查以及其它贷后管理环节等进行严格监控。
  二是对集团客户风险缺乏有效管控。由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关联互保风险依然未得到有效管控。集团客户互保及担保圈风险暴露的案例都呈现出企业在风险暴露后,又暴露出众多未披露的已授信关联企业以有负债;而且,担保圈中一旦其中一个公司出现问题,又令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传导发散,进而演化成波及整个集团的重大风险。
  三是风险缓释措施未切实发挥作用。由于采取关联担保、异地担保或以变现难度较大的机器设备抵押,银行在后续处置中也未及时采取追加有效资产抵质押,或者要求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和自然人提供保证等担保措施,一旦重大信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银行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不能起到风险缓释作用。
  四是系统性风险防范意识差。对行业性和区域性系统风险认识不足、敏感性不够,风险事件应对处置缺乏主动性。部分银行在行业调查和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对进出口相关行业、易受国家政策变化影响行业以及局部区域的经济不景气现象带来的深层次反应未进行深入分析,对潜在的行业性和区域性系统没有引起足够警觉,更没有及时组织开展前瞻性的风险排查工作。
  重大信用风险事件应对策略
  针对近年来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暴露反映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以下四道防线:
  (一)第一道防线:从源头抓起,把好市场定位和客户选择关
  把好市场定位和客户选择关是成本最小,效果良好的风险控制手段。严格客户准入审查,把好客户准入关口,加强对批发业、钢铁、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授信管理,不盲从于大客户或其它光环较多的客户;在客户选择方面,鼓励拓展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在实体经济特定行业或领域具有专业优势的优质客户;审慎介入企业发展走向不确定性大,公司治理有欠规范、经营管理不太稳健的客户;压缩退出盲目扩张、主业不清、脱离实体经济,诚信度差、管理混乱的客户。
  (二)第二道防线:防微杜渐,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不断提高风险敏感性,加强对具有市场风向标作用和反映行业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的监控,以及各类业务中风险苗头和趋势性问题的预警分析,对景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的行业和业务领域提前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针对高风险行业客户加强贷后管理,尤其要关注客户是否有逃逸、撤资苗头以及民间高息借贷或其它不良行为,主动开展风险排查,密切跟踪监测风险隐患客户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发现风险事件发生前的各类先兆性迹象并及时预警,为采取应对处置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三)第三道防线:果断处置,高效、灵活化解风险
  风险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快速反应,找准症结,迅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有序做好情况调查、媒体应对、风险清查等工作,及时采取资金追索、追加担保等措施,保全银行资产和权益,防止损失扩大。其次根据事件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处置方案,对于经营基本正常,现金流相对稳定的客户可在追加有效抵押担保基础上加强监控,或利用企业改制之机实现债务向经营实力强的重组方转移,择机收回问题贷款;对预计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好转、但尚有有效资产的企业,要果断提前采取诉前资产保全、法律诉讼等强硬措施,确保我行信贷资产安全。
  (四)第四道防线:规范管理,建立重大信用风险事件防范和应对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细化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分级管理原则和标准,不断完善风险事件报告、监控和处置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监控流程与工具,充分发挥IT系统在日常风险监测以及处置化解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行业调查和媒体监测机制,实时收集行业和客户相关信息;四是完善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建立奖罚分明的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激励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当前银行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外部监管越发严格,因客户或交易对象经营不善、投资失败形成的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明显增长;与此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缺陷、风险失控引发重大信用风险带来的声誉影响也开始凸显,商业银行在重大信用风险事件防范和应对方面的工作将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授信管理部)
其他文献
近期,我国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货币总量相对宽松、社会融资规模总额高企的背景下,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货币投向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货币总量和增量宽松  与短期流动性  (一)货币总量和增量相对宽松  当前,我国市场上货币总量和增量都相对宽松。2013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9.1%,高于2012年的13.8%
期刊
2013年7月20日,这个日子或许在常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但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档案里,却是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
期刊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管理部门、银行业自身和银行客户等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提升预防流动性风险的前瞻性,成为当前金融从业人员思考的重要命题。  易诱发流动性风险因素分析  一是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易导致流动性缺口。如果商业银行错配
期刊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目前,各界普遍期待设立民营银行,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增长。  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大中型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还比较缓慢,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当前
期刊
7月19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2.3倍的上限,由农村信用社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对客户的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最后的“两只靴子”中,贷款
期刊
农村金融肩负着“三农”服务使命。在广阔农村这片天地里,如何发挥自身工作特点为“三农”做好服务的同时又能使自身业务得到发展是每个农村金融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从日常工作实际中不难看到,构建诚信环境与金融工作息息相关。诚信不仅是对客户的要求,金融工作者自身更应该做到,只有把诚信建立在相互基础之上,才能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经济建设与金融事业同步发展的双赢效益。  一、创建外部信用环境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
期刊
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同业资产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速和占比明显提升,突破了贷款规模控制、存贷比限制和信贷政策等监管约束,影响到货币创造机制,进而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影响和挑战。  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  首先,从总量角度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占比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2009年-2012年我国银行业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长36.4%,分别为总资产增速的2倍和贷款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以来,我国的GDP增長率是逐年下降的,到1999年达到最低值7.1%。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之相匹配,适时扩大内需,刺激投资,带动消费,2000年GDP增长率上升到8.0%,但2001年GDP增长率又下降到7.3%。
期刊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农发行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这四项必然要求,充分认识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基层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农发行新的发展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大部分领导干部能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做到清正
期刊
基层央行肩负着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职责,应积极发挥宣传推动作用、监测评估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指导监督作用、消防保护作用,积聚正能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2013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健全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完善风险防范处置应对预案”,基层央行作为央行的“神经末梢”,肩负着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