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业主维权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剖析维权事件
  
  《同舟共进》:近年来社区维权矛盾比较尖锐,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例子,各位认为,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谢凯:业主维权事件的发生有几大因素。首先,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运作不规范,一些开发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垄断经营,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漏洞牟取暴利。其次,业主在纠纷处理上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什么问题,责任都归结于地产商;小部分人的利益带动羊群效应,造成所谓的维权。第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比较迅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重视的是从房改房到商品房的转变,而没有意识到把转变后应承担的义务告知业主。政府对小区的管理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门职责亟待理顺。
  周玉忠:此类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立法进度严重滞后、专门法规操作性不强、部门条例相互矛盾、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强制性措施导致执行困难造成的。2003年国务院公布新的《物业管理条例》后,至今已有3年多,广东省的修订草案才迟迟进入审批程序,能否顺利通过尚未可知。而按照旧条例很多事情无法操作,如业主委员会的独立法人地位尚未确定、经费和办公场所无法解决,召开业主大会非常困难。又如2003年国家条例颁布时,对于维修资金的管理办法授权给财政部和建设部制定,但至今没有出台,造成一些开发商擅自挪用物业维修资金的既成事实。
  孟浩:业委会处境尴尬、业委会处境艰难、业委会缺乏规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业委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但根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业委会既不是物业管理的自治群众组织——未到民政部门报批,又不是物权经营公司——未到工商部门报批,更不是政府机构——无政府有关机构的行政任命,所以根本无法行使《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最终往往造成社区纠纷未能依法解决。
  
  理清多头管理
  
  《同舟共进》:小区存在多头管理,而且各方面的责权利都不明晰,请问该如何协调?
  谢凯:在小区管理方面,清洁有一个机构管,绿化有一个机构管,物业管理公司是对整个小区的全面服务。行政管理方面也会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因为好几个部门都有监督权。但这个问题应正确对待,要看多头管理是按国家政策各司其职,还是层层加码,额外附加条件,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周玉忠:政府最好是一种有克制的“柔性”补位,比如政府设立社区管理机构,承担大事决策,一般是监管、小事调解的角色。也可考虑组织仲裁委员会,或者由政府介入物管公司,担当统筹大局、裁判小局的角色,对业委会登记备案及进行相关协调。
  孟浩:对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改变过去“偏软”的做法,明确予以制止和纠正,同时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公开招标制度,打破部分开发商“垄断经营”的惯例;加强对小区保安队伍的监控与业务指导,对每个保安队员的资料进行登记管理,避免保安成为不受制约的“私家军队”。对黑恶势力介入物业纠纷的迹象应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要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绝不容许其任意蔓延。
  
  建设和谐社区
  
  《同舟共进》:业主维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业主和物业商的矛盾,两者该如何沟通协调才更利于小区管理?
  谢凯: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双方共处一个小区,管理公司的服务定位往往与业主对服务的期望值之间有距离,也就是到底给多少服务费该享受多大的服务,这是一个矛盾。业主这方面的意识应与物业管理公司取得认同,首先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服务理念,要认识到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在淡化,按照市场化方式享受服务是今后的必然走向。而物业公司应用辛勤劳动回报业主的信任,经营及管理好业主的物业,实现小区的和谐。
  
  《同舟共进》:除了业主维权外,小区自治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难题?
  谢凯:首先,税务问题无法解决。业主自治组织只能自我服务,要向每个业主收费,则必须开出发票,但由于业主自治组织不是独立法人,没有组织代码证,不可能登记,不可能开出发票。其次,在组织管理過程中,缺乏监管力度。没有机构来监督自治组织的管理过程,管理的好坏由全体业主说了算。第三,自治组织承担的责任更大。一旦小区出现管理事故,业主自治组织由于既是管理者又是业主,就要承担双重责任。业主自治的道路能否走下去,目前的政策有难度。
  
  《同舟共进》:现在大家都在提建设“和谐小区”,那么,小区怎样治理才能达到和谐呢?
  周玉忠:加快立法和执法进度、完善有关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具体规定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比如明确业委会地位、建立开发商与业主平等沟通协商渠道等。也可先出台一些硬性法规,如已入住多少人(如300人)以上的楼盘必须成立业委会,否则发展商不能继续售房等,以避免更大的社区冲突出现。
  朱永平:和谐的基础是法制化。把法律关系理顺了,用法律制度来进行约束了,(小区)自然就和谐了。社区没有法制化就是国家管理没有法制化,就谈不上和谐。法律是民主的产物,共同的意志形成法律,大家都根据共同的明规则或潜规则办事才会相安无事。
其他文献
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相比,中国网络的自由度不知要大多少倍。网络的宽松,固然会带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但也正因为网络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怀疑、质疑、纠偏和挑战的权利,所以公众辨别真伪、分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也随之增强。    包袱沉重的传统媒体不断输给网络    传统纸媒行业有一句话:“因为我怀疑,所以我当编辑。”意思是,报刊上发表的任何信息,都先由编辑把关以确保真实可靠,对社会、对读者负
期刊
笔者2003年到北京大学求学,至今已5年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2005年反日游行、抵制日货活动,2008年毒饺子事件等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笔者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2006年安倍晋三首相闪电式访华、2007年福田康夫首相对华访问并在北大演讲,以及日本政府向四川大地震派遣海外救援队等有利于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时,笔者也在现场目睹。2008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看望北大师生,笔者作为日本
期刊
受访人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日本爱知大学客座教授)     中日外交的五个“温差”    《同舟共进》:中日两国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但政府外交似乎并未影响民间交流,您能介绍一下近年来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状况吗?  冯昭奎:总体来说,这几年的中日关系在政府和民间有不同表现,可以说存在五个“温差”:  自2002年小泉执政开始,
期刊
我不知这位被毛戏称为“张飞的后代”、连江青都要讨好她几分的“小张”,与此时返朴归真之张玉凤,有着怎样的区别。百闻不如一见,至少澄清了个别无聊的传闻,改变了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    文老未习武,武老却能文。  文老姓冒,名舒諲①,是元朝镇南王脱欢帖木儿(一说中书右丞相脱脱)的苗裔,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代,其父冒广生(鹤亭)②是一代诗词大家。舒諲以倜傥风流的世家公子,蜚声文、剧、影坛,又服务
期刊
2007年是中日复交35周年,又是“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使得这一年的中日关系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走出“政冷”低谷。2007年,中日关系能否在“乍暖还寒”中继续“回暖”?    既非“蜜月”,也非“政冷”    2001年到2006年期间,小泉首相连年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把中日关系推入“政冷”低谷。小泉路线在亚洲陷于“四面楚歌”困境,在国内
期刊
日本自民党(全称:自由民主党,创建于1955年11月)无疑是个“奇迹”,它承载着战后半个多世纪日本历史的几乎全部功过。  1989年的一天,我的保证人藤永先生把我带进了著名的“东京永田町众议院第一议员会馆”。那里几乎集中了日本所有在位实力派国会议员的办公室,一个亚洲经济强国的风风雨雨,都在这幢楼宇中被翻来覆去地搅动着。藤永先生是日本自民党原干事长安倍晋太郎的同乡和后辈弟子——据说日本的山口县,是日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1973年以后这种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纠正。    建国初对蒙、朝、越的援助力度有多大    建国后最早的对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我国首任驻蒙古大使吉雅泰刚到任,蒙古总理乔巴山就提出急需劳动力。这时新中国刚成立不
期刊
腐败和反腐败是许多人一谈起来血压能马上升高的话题,容易让人得出“瞎子摸象”的结论,鲜有人能用专业、中立、理性的观点冷静地探讨腐败的成因和治理之道。不说一般的老百姓,即便是一些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媒体,在分析和解释中国的腐败问题时,也常常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似是而非的建议和分析,而这些建议和分析所造成的混淆和迷思,远比它们要解答的腐败成因还要困扰得多。    “乱世用重典”止不住“前腐后继” 
期刊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是一句常话。  前年坊间有一本出人意料走红的书——余世存先生所编之《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这是仿“世说”体的一本杂书,书中吉光片羽,分类汇集了晚近中国历史人物的奇闻逸事,因为选家的眼光和“话语”的精粹,这样的书是很容易被读者相中的。  却说《非常道》有一节:“1957年,文化部副部长刘鬃要新凤霞跟她的右派丈
期刊
张乃丽 译    专注意识:假面表情    日本弓道对中靶率并不看重,但很看重“架势”,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能把握好姿势,箭就一定能中靶。写《菊与棒球棒》的赫瓦汀古在他的书中就说,美国的击球手一般不很在乎姿态、风度,而把是否能打出好成绩放于首位,而日本“优秀的棒球选手必须是能把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做得完美无瑕的人,只要做到这点,其他的便可迎刃而解”。赫瓦汀古在此指出的姿态、风度,实际上就是“架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