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 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5.7%,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6% ,消化性溃疡10.9%。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非曲张静脉出血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107-0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因此,及时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对于指导临床采取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救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9~2010年共收治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现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4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或黑便,并经B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CT等检查证实肝硬化诊断。其中,男34 例,女12 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47岁。肝硬化病因为肝炎后肝硬化38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原因不明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出血24~48h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中对于出血量大,特别是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先给予输血、止血、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行胃镜检查。对于出血病因,由两名以上内镜医师同时观察进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诊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标准[1],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PHG)按Mc Cormack标准[2]。
  2 结果
  2.1 内镜所见 行内镜检查时正在出血或有出血迹象者4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2例同时有胃底静脉曲张。32例发现有门脉高压性胃病;7例有消化性溃疡,其中胃部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复合性溃疡2例;胃癌患者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2例。
  2.2 出血原因 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多见,其次为PHG合并出血以及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其他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另外,有2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出血已止,出血病因不明。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破裂21例,占45.7%;门脉高压性胃病15例,占32.6%;消化性溃疡5例,占10.9%;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占4.3%;胃癌1例,占2.2%;原因不明2例,占4.3%。
  2.3 治疗及转归 46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抑酸、止血处理, 并辅以改善肝功能治疗, 预防肝昏迷及补充血容量等。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上述治疗外,加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出血停止、一般情况良好出院36例, 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
  3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一般认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肝硬化患者由于门脉高压的存在,侧支循环的广泛形成,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成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但随着近年来由于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出血并非都来源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非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和消化性溃疡,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尤其重度PHG引起的出血非常多见,成为第二位病因[3] 。
  PHG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也见于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PHG均为门脉高压所致,两者可同时并存或单独存在。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胃黏膜下静脉扩张、扭曲及不规则, 存在有局灶性内膜增厚、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因血管扩张, 胃黏膜表现为充血、淤血、水肿是PHG镜下的特征性改变。PH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门脉高压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胃黏膜防御屏障破坏,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我们的观察也发现,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虽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主要原因,但PHG合并出血以及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等也占了很大比例。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治疗、预后均有很大的区别,及早判断出血原因并做出正确的相应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经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均应行急诊内窥镜检查,及早明确出血来源,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17:198~199.
  [2] Mc Cormark T T, Sim s J , Eyre-Brook I, et al. Gastric lesion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Inflammatory gastritis o r congestivegastropathy[J ].  Gut, 1985, 26 (11): 1226~1232.
  [3] 龚家顺,罗和生,周中银.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 (2):76~ 7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进行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止痛剂应用例数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有其各自的适应证,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一种比较理想方法。   关键词:静脉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上睑下垂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35眼)平均年龄15.5岁的上睑下垂施行上睑提肌折叠联合上横韧带前徙术。此改进的术式与常规术式不同之处在于将上睑提肌缩短术与上横韧带悬吊术两种手术相结合。结果 术后随访6月~2.5年,平均1.7年。治愈34眼,治愈率96 %,效果满意。结论 上睑提肌缩短联合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效果肯定,在改善功能和美学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 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21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术后效果较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末节指端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092-02  手指指端缺损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损伤,治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至静脉溶栓时间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探讨开展院前静脉溶栓的机制。方法入选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120例行静脉溶栓,男76例,女44例。结论发病6小时内行溶栓治疗,LVEF无明显差异,6小时候后溶栓时间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手术后心理问题,总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通过对15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根据病人家庭、社会环境、文化素质、修养等背景,按整体护理要求,配备具有临床心理工作经验的护理师,按各期患病妇女的特点解除病人精神焦虑、疼痛困扰、肿瘤恐惧的悲观心理,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154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及化疗,无1例发生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2粒 tid ,对照组35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症状变化并进行心电图检测及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自觉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有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总HCV-cAg)在丙肝临床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67份抗-HCV阳性标本和296份阴性对照标本,分别检测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游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游离HCV-cAg)。结果 总HCV-cA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游离HCV-cAg的检出率,抗-HCV阴性标本中均未检出总HCV-cAg和游离HCV-cAg。结论 总HCV-cAg的检测进一步提高了HC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导致儿童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及药敏结果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35例患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流脓的儿童取中耳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35例患儿中标本中124例培养出致病菌,有27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6例细菌培养结果为肺炎链球菌,10例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均对头孢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拮抗追加的小剂量的罗库溴铵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20例ASAⅠ~Ⅱ级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年龄22~55岁,体重40~88kg,男12例,女8例,随机分为两组(n=10)。两组诱导后首次追加罗库溴铵0.075 mg/kg、Ⅰ组未拮抗,Ⅱ组 T1值恢复到10%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选用四个成串刺激方式监测尺神经-拇内收肌神经传递功能,TOF频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对体检中发现糖尿病前期病例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 通过从2008-2009年的本社区居民健康检查中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但<7.0mmol/L血糖异常的18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等。结果 干预对象对糖尿病的认知率明显提高,影响血糖的危险因素明显减少,主要生化指标前后对比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在一年后的体检中发现血糖正常或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