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贴近家庭 贴近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生活习惯形成的及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生活、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本教科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也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这套教材的基本理念,是把儿童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就生活、社会去学习作为核心,因此,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三个贴近”。
  一、贴近儿童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教材,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要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学习等基础。
  《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游戏中长知识。让学生到操场上围成大圈做找朋友游戏,找到好朋友时作自我介紹。游戏结束时,再让学生进一步介绍自己,如:我的名字,我会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家都有谁,我……然后进一步引伸,今天我们又组成了新的家庭,看都有谁,我们在一起都做什么……。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划、学习知识是有益的。
  二、贴近学生家庭
  教育源于生活。教材中,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家庭生活中。如:《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熟悉和了解本地主要购物场所,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本单元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初级阶段。新的理念是,在家庭中从生活经验出发,知道家里的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钱应该怎么花……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就这些问题去调查研究。
  三、贴近社会实践
  教材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联系,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本地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在教学《家里来了客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客人来了、走了,该怎样做”和“陌生人到我家”的情境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并让学生时刻提高警惕,使学生人人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教育。
  总之,《品德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强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地学习,也便于教师的理解和使用。
  【作者单位:苏州高小学新区东渚实验 江苏】
其他文献
对PPP项目绩效的形成机理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包括项目本身特性、项目参与人、项目投入和项目发展过程的四个影响PPP项目绩效的综合影响因素。经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导入问卷调
采用竹炭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以提高其韧性。研究了竹炭纤维掺量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聚酯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纤维
针对水电EPC项目风险多样且具有显著阶段可变性的特点,本文提出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团队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实现提高承包商全过程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依据约束理
“口语交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教材的编写者立足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结合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的交际话题,生动地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材具有滞后性。目前的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改革的目标显然要比以往的更实效,但是目前只是流于表面,内在的东西仍旧一成不变,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换汤不换药。  老师在讲解数学内容时往往照搬教材,教材上有明确规定,这一课讲什么,这一章应该理解什么,都有着明确的教学任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几乎是限定在一个怪圈中,变新十分狭窄,老师用着教材上所谓“活”的材料和创新手段进行讲解,这就造成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个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我们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
与课改一路同行,有艰辛的跋涉,有无助的迷惘,更有成功的喜悦。不能忘记,在课改中,当我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时,课堂上是那样的其乐融融;也不能忘记,在课改中,当我把动手的权利还给学生时,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不能忘记,在课改中,当我把平等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时,课堂上竟是那样的爱意浓浓 …… 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捕捉瞬间,生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学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欣赏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感能陶冶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可以说欣赏教学是课程导入的一个前奏,一个知识衍生的拐杖,一个课后拓展的基石。然而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较少,如何让孩子在美术欣赏课中能有所得?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老师的工作是要让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是以小学生已有的生活场景为起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用英语进行对话的兴趣,培养他们在对话过程中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从而促使孩子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只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语文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  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  一、依据课文插图激活思维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设计选编的,它延伸拓展了教学视野,烘托映衬了文字情境,丰富了情感意韵,是教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