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潛修音艺铸内秀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淡如莲,繁花似锦
  她优雅地激荡起音乐的梦
  她是舞台上闪亮的星
  心有沟壑,梦有翅膀
  指挥时变幻的旋律
  是她努力飞翔的轨跡
  脚下风景无限
  她自成一道亮丽的光
  並让自己的生活清风拂面、
  绚烂千阳、朝霞万里
  2018年7月1日,这一天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一周年的喜庆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香港各界用各式各样的方式表达了喜悦之情。这天早上国旗升起之後,一场大型的、高规格的演出将庆祝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现场观看了演出。
  这天晚上,有一位乐团指挥特别惹人注目,她二十岁出头,年轻、漂亮,既有古典女子的端庄典雅,素淡如莲,又有现代人的大方热烈,繁花似锦。站在舞台上的她,优雅地释放着对音乐的狂热,忘我中透露出对音乐最好的解读。
  她是李楠——香港楠希爱乐乐团创办人及指挥、楠希音乐坊音乐总监。自信、专注的她用音乐为特区回归二十一周年献礼。
  ——引 言
  她天生属於舞台
  李楠面容姣好,气质典雅,身上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有时很热烈,有时也很清雅,举手投足间十分得体,尽显艺术者的修养和气质,似乎天生就属於舞台。
  她在很小的时候已经经常上台表演,小学之内完成了内地的钢琴、小提琴十级考试,那个时候她对於艺术的理解还不算深,对於自己的未来还没有立下长远的目标,只是通过不断考级来检验自己的水平,判断学习的程度。中学之後她又前往北京、上海学艺,在音乐艺术的殿堂中,李楠不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修炼自己,勇敢追梦的她,是那麽美丽、闪耀、动人……


  从2010年开始,李楠常来香港进行表演交流,逐渐喜欢上了香港这个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2014年,她考入浸会大学音乐系,以硕士毕业。她先後师从国家一级指挥闵乐康、日本指挥家Norichika Iimori。近年来,李楠分别以香港青年爱乐乐团、香港南区管弦乐团、香港希望之声弦乐团指挥的身份登上文化中心舞台。除指挥外,她同时精通小提琴、钢琴与声乐,而她的舞台经验也在无数次的表演中越来越丰富、她变得更娴熟、胸有成竹。
  “我记得一开始站在大舞台上的感觉,指挥着整个乐团,从上台到与观众见面,到转身与团队互动,突然而生的紧张感、青涩感,一时间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地强迫自己冷静、平静。”那种带着羞涩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卻不知道从哪一场表演开始,那种感觉好像突然之间消失了,她自信、优雅、专注、遊刃有餘,所有的情感可以在舞台上完全释放,外形优雅如古典小女子的她可以忘我地狂野起来,只有在舞台上,她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这样的自己,那是台下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李楠开始越来越熟练地驾驽每一场演出,与每一场演出时不同年龄层的队员互动,将古典、流行等或清雅或狂热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转换、演绎,她不断成熟、完善、光芒四射。
  母亲打开一盏心灯 照亮她的音乐前程
  李楠拥有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感知力,似乎是与音乐经年累月相处衍生的默契,又好像是与生俱来。这得益於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是一位京剧演员,血液里流淌着母亲给与的艺术因子,从小便对艺术有了认知,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兴趣。李楠说:“牵引自己走向艺术这条路的是妈妈,最感谢的人也是妈妈。”


  在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便给她买了钢琴,“逼”着她练琴。那个时候练琴很苦,小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常常让她坐不住,母亲为了磨砺她的心性,让她将来在音乐艺术上有造诣,她练琴多长时间,母亲就在一旁陪伴多少时间,母亲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李楠,“不要觉得学习辛苦,每一条路都坎坷,今天你多一份努力,来日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生活的选择。”现在回忆起儿时的那段日子,看到今天舞台上闪耀的自己,李楠感激中夹杂着感慨:“每次在我难以坚持想放棄的时候,是妈妈拉着我向前走,妈妈当时的逼迫可能严厉,卻是为了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後来,李楠熬过了那段活泼好动、心觉辛苦的日子,渐渐地喜欢上了钢琴、小提琴,喜欢上了音乐艺术,並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满心欢喜地去追寻璀璨的音乐梦想。
  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音乐。音乐的路很辛苦,然而一旦音乐声起,透过曲调去分析音乐家的一些想法的时候,又是那样丰富,让她那样欲罢不能地继续往前走。音乐这份工作已经与她的生活融为一体,生活即是工作,工作即是生活。朋友问起平常休閒的时候在做些什麽,她总是回答“听音乐。”逛街、散步、运动,无处不在的旋律回响在她的生活中。那些与音乐相伴的日子,旋律漫过,有来自灵魂深处的宁静与热闹,是她年轻的岁月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音乐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


  音乐艺术在李楠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分量,对於大多数人来说,吃饱穿暖是基本的追求,但是对於她来说,精神世界里的音乐艺术比吃饱穿暖更重要的事,是生活中最大的奢侈品。她说:“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没有音乐。”
  喜欢穿旗袍、浑身散发着优雅气质的她喜欢古典音乐,安静的外表下对现代音乐的热情同样澎湃而又认真。音乐专科出身的她对音乐十分敏感,音乐声一起,她便能听出其特色。


  對於音乐,李楠从不愿妥协,也不愿怠慢它,每一支音乐,她听的是旋律,更是乐曲本身的特点,自然地思考着如何将曲中的元素拧出来,运用到不同的乐团中。为了找準感觉,她去世界各地音乐家从小生活的地方,找寻他们生活的影子,聆听他们用心创作音乐背後的故事。在贝多芬的故乡,她思考他怎样与命运抗爭,思考他怎样在那麽苦的生活中,苦中作乐,创作出那麽多好听的音乐?这给了李楠继续追寻的勇气和动力。
  音乐仿佛有无穷的力量,让她忘卻辛劳与疲惫,通宵达旦地分析、修改曲谱,台前幕後协调,乐团定位,指挥……乐在其中,只盼着演奏出更多、更动听的音乐,以飨听者。


  音乐艺术是奢侈品,但李楠卻更想注入一些脍炙人口的元素,创作出一些舒缓的音乐,循序渐进,流转在大众间,让大众感受到交响乐的美妙。她已经开始这样做,在教学中她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更适合孩子们的节奏和韻律,创作一些适合他们的曲子,带他们去音乐会现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让这些没有沉淀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乐器功底的孩子们尽快地将音乐融入自己的生活,从内而外修炼自己。
  为了音乐,她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精力,音乐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的信仰,2018年初,她组建了自己的乐团——香港楠希爱乐乐团,这个乐团是一支由三十岁以下年龄组成的年轻乐团,年轻有活力,驾驽起传统交响乐、流行电影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均轻车熟路,她说:“成立楠希爱乐乐团,我希望通过演绎多种类型的乐曲,将音乐教育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令大家感到古典音乐並不是高不可攀,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音乐。”
其他文献
9月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因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採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因此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因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製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取得的成就荣
期刊
如何生活得洒脱而自在  怎样让心灵无愧於天地  细品人生,参悟国学,研读文化  林龙围先生开启来自於思想层面的解读  积淀出深厚的文化素养  同时热心参与社会事务  以助人为乐促知行合一  人生因而同时具备了深度和高度  身心同步 分享生命的智慧  闽南地区,地灵人傑;浓厚的营商风气在这里沉淀,当地人因此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渴望能创造自己的事业,开辟自己的天地。如同林龙围先生所言:“我们闽南
期刊
14岁时,他加入药房  诚信是他的基石  勤奋是他的双桨  这条路,一走便是54年  如今,他倾注全身心的义成药房  品牌齐全,信誉第一  在静静流淌的时光中  成为了街坊邻里最暖心的陪伴  一生热爱,尽在药房  六十年代,从福建来到香港的刘爱国先生还是一个憨厚、略显稚嫩的青年。那时,香港的药房不过十几家,意味着进入药房工作有着不错的前途,在贵人的指引下,他成为了一名药房里的学徒。  做药房工作,
期刊
善,不分文化不分种群  爱,跨越疆域跨越时间  衍泷师傅热爱传统文化  更乐於用在公益事业中  用玄学、佛理,传统武术替人排忧解难  派米、助贫,让人心扉温暖  聚在同一个慈善团体中  大家亲密携手合作无间  一起谱出一首爱的颂歌  悲智愿行,福慧双修  衍瀧师傅领导的泰缘妙佛堂慈善团体,以“救助扶贫、伤健共融、推广佛教”为宗旨,无论名字还是理念,都有着明显的佛家特色,但参与其中,积极行善者也有基
期刊
旅遊工作、服务社会、少数族裔  是黄炳生先生日常的三个主旋律  开展旅遊工作时  他观念灵活,以巧变赢市场  投身公益活动中  他不忘初心,坚持亲力亲为  帮助少数族裔市民  他亲和友善,真诚关爱他人  如同灿烂的阳光,照得人心敞亮  他是一个快乐的源泉  並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经营旅业的智慧  作为一座被中外遊客熟知的国际化都市,香港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遊客。大半个世纪以来,欧美、日韩、台湾、内
期刊
一份保单,寄託着无数的期望  一个身份,亲历了多少的离合  保险事业带给雷秀嫦小姐  除了二十多年的成长与收穫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愫  也许是渡过难关後的感激  或者是补偿遗憾中的满足  抑或是投资获利时的欣喜  皆串联成记忆裏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情感因此得到触动  生命因此变得丰满  工作的好处是帮到别人工作的坏处是看到人性  据时下流行的言论“一万小时定律”称: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
期刊
虞有澄是全球最先进处理器的推动者,他被称为“掌握英特尔技术命脈的华人”。曾领导英特尔微处理器研发团队达十六年之久,是全世界最先进微处理器的推动者。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他:没有人比虞有澄更有资格说出,英特尔是如何塑造出微处理器,以及微处理器如何塑造出英特尔的。  ——引 言  1967年,虞有澄加入快捷半导体。1971年11月,一本电子杂誌上出现一则微处理器的广告,人们都在惊呼“整台
期刊
【本刊讯】8月31日,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博士、乐乐国乐团联合举行的《侠客行?豪情演唱会》在沙田大会堂取得圆满成功,整个演奏厅座无虚席,近一千五百位观众尽情地享受到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中。  此次是徐小明博士时隔四年再开唱,影响力和号召力依旧不减当年,其挚友、著名编导杜月刚先生等纷纷到场助威,更得到了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威利来(香港)有限公司、今日华人出版社等众多机构与单位的大力支持。  徐小明博
期刊
少时来港,他将成长的地方视为故乡  数十载春秋,乡情早已镌刻在心不轻移  杏花邨建邨三十多年来,他一路随行  杏花邨的美丽蓝图,他亲手参与绘就  “我在这裏生活,当然盼着这裏越来越好”  平凡的人,朴素的心愿  平淡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做出了感动东区甚至整个香港的事  谁不盼自己的社区好  赵承基先生当年举家搬迁到杏花邨时,心中是装着使命的。他像一个战士,在杏花邨的这个阵地上,竖起一块牢固的盾牌
期刊
从四十多年前开始  许嘉灏先生就拉开了服务的序幕  身为筲箕湾街坊福利会领导  服务街坊,全心全意  担任议员,关注东区发展  投身东区体育会  推动东区体育事业进步  一点一滴,关乎其心  四十多年光阴已逝  服务已化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四十载岁月,服务无处不在  今年,许嘉灏先生已年满七十,回首距离自己第一次做社会服务已过去40年,他可能也没有想到,服务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在许嘉灏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