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好好玩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本文旧话重提,是想以一个实例来谈谈笔者对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做法和思考。
  永康崇德学校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如果把她比作人,她只是一个两岁的幼童,学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也只有小学一、二年级,近三百人。办学初期,校长林刚丰交给我一个任务:必须要开发出具有崇德特色的儿童文学课程。可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如果用阅读的形式来实施儿童文学课程,难度太大,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把我这个从来没有研究过低年级课程的老教师难倒了。
  一、来自学生的灵感
  2014年9月,崇德学校如期开学,迎来了学校创办后的首批学生——150个可爱的一年级小精灵,我也有生以来第一次做了一名“走班老师”,每周给每个班的学生上一节语文课。考虑到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我没有给学生上常规的学科课程,而是结合我个人比较突出的口语和声音专长给他们上起了绘本故事课。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我的故事课,每当我走进教室,都能看到他们充满期盼的眼神;而离开教室时, 他们都会恋恋不舍、意犹未尽。每周一节课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怎么办呢?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给他们讲故事?既不占用学生有限的校内时间,又能让每个学生都听到。经过再三找寻和比较,我选择了免费的语音平台“荔枝fm”。这年的11月12日,专门为学校的小朋友们录制的第一期节目《安徒生童话<飞箱>》面世了。各班的语文老师把节目转发到班级的微信群里,小朋友们在家里就能收听到我的故事。节目一播出,就被家长们纷纷转载,吸引了几百位小听众,精彩的故事加上亲切且绘声绘色的讲述,牢牢地抓住了小听众们的小耳朵。
  从那以后,每到周五、周日晚上,小朋友们都会守着ipad或妈妈的手机,等待我上传新的故事。一期期故事不断地通过微信、QQ空间被转发,美丽的童话世界之门通过《文芳老师讲故事》节目被一扇扇推开。从经典童话《安徒生童话》到儿童故事男生版《一年级的小蜜瓜》和女生版《一年级的小豌豆》系列,以及《木偶奇遇记》和《小王子》。每个故事都浸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偶尔,如果因为工作或网络的原因没有及时上传新故事,小听众们就会纷纷在群里询问:“文芳老师的故事呢?”很多小朋友甚至习惯了听着我的故事进入梦乡。
  二、课程从这里出发
  有一天,学校有个小朋友也申请了一个荔枝频道,并讲了一个故事发布到微信朋友圈。虽然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那甜美的嗓音、清晰的吐字、稚气十足的讲述,瞬间就把我打动了。我想:对呀,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做听众,也可以自己做小主播呀!我的节目不但可以让他们收听故事,还可以教他们怎样讲故事呀!故事的主要来源是故事书,这不就意味着他们要先阅读故事才能选择自己要讲的故事吗?这是不是校长所说的具有崇德特色的儿童文学课程呢?我决定,遵循低年级学生口语先行的语言发展规律,把单一的“文芳老师讲故事”做成一个以荔枝台为平台的听、讲故事课程,通过“听”“读”“讲”三种形式让低年级学生亲近儿童文学,提高口语能力。
  我和我的团队伙伴们经过研讨,将故事课程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信息课上,信息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下载、使用荔枝电台,让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荔枝电台;桌游课上,桌游老师带领孩子们玩各种故事桌游,《很久很久以前》《爱旅行的小鸟》《神奇的戒指》……一套套画面丰富的桌游卡片,在孩子们的想象与口语表达下,变成生动有趣、穿越时空的故事;语文课上,老师指导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朗诵课文,指导他们看图编故事……而我的故事电台,更是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小朋友们感受讲故事的技巧。“亲爱的小朋友们,周末好!欢迎收听《文芳老师讲故事》。今天呀,要继续为大家讲小王子的故事……”“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咱们下期节目再见!”我的故事基本上是这样开场和结尾,讲述也运用了很多相对夸张的技巧,尤其是运用了不同音色和语气模拟故事里的不同角色。短短的一个学期,很多孩子学会了这些了不起的讲故事本领。
  于是,一批如精灵般的小天使们从荔枝电台里走来了!“小朋友们晚上好!我是崇德学校××班的小水滴,我叫××。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念童诗……”一次次尝试,一期期节目,孩子们越来越显示出小主播范儿。在这里,他们即兴编讲童话故事,念美好的童诗,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晨然念童诗》《子瑞讲故事》《润楷讲历史》《津儒讲三国》……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学生荔枝电台,渐渐地传播开去。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师。他们学着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人物,有嘟嘟囔囔的憨厚小猪,有聒噪尖叫的夜鸟,还有柔美善良的小仙女;他们学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就连不同状态的“哭”,也懂得用不同的音量来表现;他们还模仿文芳老师在特殊的日子播出特别的节目,在妈妈生日那天,给妈妈念一首祝福妈妈的童诗,在春天来临时,讲一个青青草地上发生的故事……后来,他们又开始模仿文芳老师,在故事的最后给听众们留下一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孩子更是天生的创造师。他们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邀请到自己的电台,和家人一起录制节目,有时是分角色朗诵、讲故事,有时是采访加朗诵。在一次次亲子合作与分享中,荔枝电台变成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舞台,一个更加温情的交流空间。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三、故事好好玩
  如果说“听”“讲”和“读”这三种形式很好玩,深受学生喜爱,“编”和“演”则更充满趣味。
  1.编——学生原创童话故事
  有过低年级教学经历的语文老师,都体验过指导学生写话之难。学生缺乏兴趣,没话可写,不会组织语言,都成为低年级学生写话的障碍。
  有没有可能让写话变成好玩的事呢?我们进行了一个有意思的尝试,指导学生编写原创系列童话。找一个既深受学生喜爱,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物形象做故事的主角。每次写话课上,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幅或多幅以这个动物形象为主角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童话故事。学生写的一篇篇故事既是独立的,串联起来又能成为本班级的原创系列童话故事集。课后,学生还可以用“荔枝fm”把自己的原创故事讲给大家听。   固定的动物角色让学生和写话对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因而学生总是对新的创作充满期待;童话体的故事创作更让他们体会到了写话的趣味;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别人听,又让他们建立起读者意识,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这样的写话,学生怎会不喜欢呢?
  2.演——崇德童剧
  崇德童剧由童剧课和童剧节两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每周一节的崇德童剧主题课,来训练低年级学生对声音、节奏、色彩、文字、图像等的感知能力,指导他们用肢体、情绪、语言等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在每学期一次的童剧节上,老师将经典童话作品进行改编,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角色,配合舞台、灯光、道具、服装、音效等元素,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舞台演出。目前,已经上演童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西游记之<三调芭蕉扇>》和《小王子》,共十五场。小朋友们人人参与,个个都是主角,美丽的白雪公主、狠毒的继母王后、善良的小矮人、勇敢正义的孙悟空、憨直可爱的猪八戒、又萌又可爱的小王子、矫情的玫瑰……一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童剧的盛宴中、从绚丽的舞台上鲜活地走下来,走进小朋友们的心中。
  四、玩要玩出名堂
  作为一门课程,不能仅仅基于“玩”的目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逻辑,以及课程实施应具备的意义。通过多途径的资料检索,“故事课程”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在课程开发初期的理解。
  1.“听”的价值
  脑神经说:知名网站Life Hacker上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一项研究称,听故事是对大脑的刺激,相当于人类大脑的全面体操。在听故事的情况下,人类大脑的活动状况与实际经历时的活动状态相似。小孩子爱听故事,正是大脑活跃发育阶段的自然反应。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讲故事才被认为是对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讲”的价值
  人类学: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智人在演化中偶然获得的讲故事(即描述虚构事物)的能力,是他们称霸世界的关键——只能描述事实的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至多只能将部落维持在一百五十人的规模,然而故事(包括传说、神话、宗教)可以将更多的人集合在同一背景下。
  生存说:知名学者易中天认为,讲故事大概是人类克服恐惧最古老的办法。远古时代初萌的人类,在阴暗幽深的洞穴里相互偎依在火堆旁苦熬,靠着故事让自己战胜对未知的恐惧,平静下来,安然入睡。
  3.“读”的价值
  认知发展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要到12岁才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才能够进行基于概念的抽象的分析和推理。在这之前,他们能够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具体形象的逻辑推理。故事因丰富的形象和情节的冲突,成为这个年龄阶段儿童逻辑推理的一种替代方式。大量阅读故事的孩子,将在12岁后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形式运算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获得强大的发展后劲。
  精神需求说:诗人涂国文先生认为,儿童文学有三大永恒的母题,即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儿童文学这三大永恒的母题中——爱给心灵以温暖,顽童给心灵以生趣,自然给心灵以和谐。
  4.“演”的价值
  条件反射说: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将人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语言、文字的刺激,而这两个信号的发展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往往是不同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儿童认知事物是从亲眼所见、亲手触摸的事物开始的,天然地运用了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开始认知世界。
  康拉德的艺术起源论:儿童的游戏天性也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游戏又是儿童观察世界、学习本领的一种方式。
  参考了这些理论,我们对“故事课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崇德学校目前只有低年级,以及低年级学生喜欢“玩”的心理特点,在原有的课程实践基础上将外延和内涵都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将本课程定义为“以童话故事为载体,通过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桌游、音乐、表演等多学科的整合,用听、讲、读、编、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玩故事,在玩中得到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情感熏陶,并在童真的故事创造中释放天性、获得快乐。”至此,“低年级故事课程”正式成为崇德学校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的一个大型课程。
  五、课程初具形态
  “低年级故事课程”从偶然中诞生,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又让它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步步地在实践中向前推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课程已初具形态。 (见右表)
  这张课程框架图比较清晰地反映出这几种课程想法:
  第一,从课程形式看,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叉,体现了课程的丰富性。而这样的丰富性恰恰为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这六种形式又指向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情”,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第二,从课程目标看,既关注儿童在故事课程中的兴趣、自信心、感悟力的提升,又重视在过程中获得口语、书面语以及肢体表达的方法,避免了课程目标的单一。
  第三,从课程内容看,以《绿野仙踪》为例,既有“听”,又有“读”,还有“演”。同一个课程内容,用多种形式来实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既体现梯度,又在不同的形式中深化了学生对故事的感知与理解。
  第四,从课程实施看,既有学校小课堂的,也有校外大课堂的;既有语文学科,又有其他学科;既有老师指导的,又有学生自主完成的,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复合性。
  用这样的课程思想来进行顶层设计,将学校、家庭、社会、学科、教师、学生等等都纳入宝贵的课程资源中,因而在短期内实现了全员参与、快速推进,并获得了喜人的成果。
  两年来,“崇德学校低年级故事课程”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复合,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行走在一条扎实、稳步开发与研究的道路上。笔者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简单复制,它的独特性和可行性必须建立在对学校自身的了解与把握上,包括学校的特点、学校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条件,以及可以利用的其他资源。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不一定一步到位,完全可以从一个有特色的老师、一个有创意的研究点开始,在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辐射到其他老师,并使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课程体系逐渐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20多年前,我才刚刚参加工作,在家乡的农村高中教语文。学校简陋的校舍、后面的小山、校园旁边的田野,都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最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却是一件小事。那年秋天,学校放农忙假之后的第一天上课,按照例行做法,星期一检查收取学生的课外作业、周记。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将备查的作业周记放在课桌上。当我走到教室最后一排时,一位身材高大的男生A君置若罔闻,我重复说了几次,他不仅不理会,反而突
期刊
在教育国际化倾向不断深入的今天,各种文化观念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时,如何弘扬本土文化,从而将本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使之知晓、熟悉、热爱本土传统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因此,本土文化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中是尤为重要的。  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时代传承、
期刊
关于教育的提法越来越多,诸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等等还值得商榷,但“缺乏幸福感的教师教不出幸福的孩子”应是不争的事实。有一位数学教师,据说是严重的“妻管严”,于是每天把在老婆那受的气发泄到学生身上。学生稍有闪失,就会被骂个狗血淋头或受到其他严厉的惩罚。于是学生每天上这位老师的课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偶有一天,老师的脸色多云变晴,学生就私底下议论“今天,老婆没骂他了”,大家便也跟着
期刊
现代教育论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选择教育(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关系到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全面地落实,对于主体性的回归、教育和人的现代化有很大的意义。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选择教育也不例外,它的主渠道应该是课堂教学,只有真正的在课堂中落实教育选择,才能让学生在
期刊
“我们在高二接触了通用技术,这时候,我才发现技术的重要性……  半个学期过去后,老师开始要求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些东西,并且材料也要自己准备。我们听过之后都认为这简直比登天还难,根本做不到。我们遇到种种困难,如: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怎样做更美观更牢固……这些都让人产生不想再做的念头。但是,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最后,我们都做出了一个个美观的作品。虽然这些做出来的作品有的不够好,甚至有许许
期刊
叙事性作品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能回答,无外乎是从人物的正面、侧面描写着手,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等。然而,懂得这些方法并不代表真正能分析好人物形象。幸运的是,我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料时,发现刘喜林老师(第二届“圣陶杯”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社戏》一课。他的这节课,立足文本,品读仔细,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片段一】开门见山 层层递进 
期刊
“互联网+”对学校传统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时空已被打破,资源可以共享,移动化、碎片化学习风起云涌……如何引导学生用好互联网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引导得当,就会成为学生学习体验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化、认知力和灵感性强化的“深度学习”新机遇。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表面上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的“浅层学习”。  网络教学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所以,作为老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提
期刊
从事教研工作起,我就常想,一张小小的试卷,如何发挥好服务教学,指导方向,促进反思的作用?综观当今国际各种流行的语文测试,尤其初高中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任何考试前的突击都无济于事。学生的视野、见识、知识面,灵活的思维、运用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特别是思考、判断能力成为语文考试的重点……我们对命题确实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要想得更远才对。以下是我的浅薄之见,以求共讨。  一、基础题突出“活”  小学阶段是
期刊
“明德至善,立身立行,和谐共进,宜将讲堂变学堂;启智健体,乐学乐思,自主求知,且看校园成乐园。”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吉安八中求思求变,走上了高效课堂课改之路。  走进吉安八中,教学楼里高效课堂操作流程、行为准则、高效课堂22条、学生《自主学习公约》《自主管理公约》、各个班级的学习小组评价表、年级高效课堂日评分表等随处可见。办公楼走廊上,4块黑板格外醒目,上面张贴着督课巡课反馈意见和100多名教师的
期刊
前不久,笔者聆听了江西省学科带头人邱艳萍老师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感悟颇深。垂直与平行是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它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与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将是今后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学习几何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载体。邱老师的教学设计采用整体呈现、逐步建构、逐个突破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画图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