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意象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uanjuan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石之美是毋庸置疑的,而奇石之美不仅仅在于发现和表达,发现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发现的结果。因此,没有发现就无从谈到表达。表达不力会影响美石的意象。发现与表达自始至终蕴藏在意象之中。
  奇石蕴藏在自然之中,随着发现,便有了意象,那么在意象之中才蕴含了许多自然之美。由于奇石在地质结构、自然环境、岁月侵蚀等诸多方面均不相同,因而,发现的基础在于胸中有物,心中有数,才能在星罗棋布的顽石中看到其与众不同的景物。有的奇石如儒、若佛、似道,有的奇石内容涵盖万物万象,所以奇石的这一切尽是人们的“意象”,换言之,奇石的发现,可以定论为“意象”的思维形式,而美在发现中也就产生了。
  奇石在接受了人的“意象”之后,被赋予了形象——也就是发现;随之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奇石就此有了内容,生动了,有魅力了——也就是表达。表达的形式,是对发现再提炼和再提高、再创造,使观赏者在审美过程中,随着表达不断加深,使美石的意象深深地印嵌在脑海之中。它是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结合。奇石之所以能够扎根群众,走出国门,并受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热爱和收藏,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奇石可以表达爱石者心中的理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而奇石的艺术性又表现在哪里呢?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阅历,对其艺术性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赏石界常说的千石千面,难求统一的标准和认知。但在人的“意象”里,美又是相通的,是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当我们有意将奇石之美展示于大庭广众之下时,必然需要设计底座、衬板、水盘等与之相配。园林石、庭院石还需要园林、草坪、庭院等特别环境进行展示,就像千里马需要配上金镫玉鞍一样。所有这些除了为奇石赋予灵魂,更重要的是,为了奇石出于自然之后的唯美。而这一切的后期工作,依然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象。
  艺术,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出来的,是人们通过“意象”往具象发展而形成的,没有意象的存在,就没有所谓的发现艺术和表达艺术。意象是根本,是源头,表达是外在表现形式,是支,是延伸。脱离了意象的存在,艺术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我们对于奇石之美判定为艺术的发现与表达,并不是早期启蒙式的言论,而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就已经把含有自然之美的东西提高到了艺术本质中去认识。
  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美不是天生自在的,而是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所以美又因人而异。虽因人而异,却又皆为意象。清代美学家刘熙载也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个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丑何处而来,美又何处而往,或山丘,或沟壑,尽在人之意象矣。
  一言以蔽之,意象就是情趣与形象的契合。即面对客体,主体顿生的认知和情感,主体随即把认知确定,并汇同情感外化于物,并把其看做事物的性质。由此得知,奇石的发现与表达,可以认定为意象世界的两种审美形式,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
其他文献
消逝了,异族的铁蹄  远去了,战争的烽烟  迎来了,灿烂的今天  长城外,芳草连天碧  长城内,红霞漫天际  到处是明媚春光腻  长城上,有多少精彩的传说  长城下,有多少旷世的传奇  智慧与豪情映成长空的虹霓  —— 贺 林  题名:【万里长城】  石种: 黄龙玉洋烟河草花料  尺寸: 59×25×10cm  电话: 13903091688  地址: 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大桥石牌路段(往
期刊
“奇石是一门发现的艺术”这句话,已在赏石界风靡了几十年,近两年,海派赏玩奇石小品组合及对组合后的主题发现,在赏石界又掀起了一个新的小高潮,尤其是作者对其创作主题所给予的全力表达 ——包括为突出其核心内容而配置的精致配件及为强化主题的布局置景等,这些艺术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呈现的主题给人一目了然之效。说句实话,作者煞费苦心的艺术表达确实起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并直接将观赏者引导到作者自己所发现(或
期刊
从阿拉善左旗到北京,一黑一白两枚玛瑙蜘蛛,要有怎样的石缘才能有这“双喜临门”的喜庆呀。俩蜘蛛形象生动,灵气十足,纤纤细腰,圆滚滚腹,鼓突的双眼的大小与部位都恰到好处。黑蜘蛛皮色乌黑油亮,白蜘蛛的两眼球还不可思议地带那么两点传神的俏色红,犹如点睛之笔,不禁感叹藏者觅得这俩尤物的机缘巧合和发掘传统文化题材的独特创意!  底座设计果断摒弃了笨重的树桩与丝网结合的配座方式。考虑到丝网与蜘蛛的合适比例,尽量
期刊
老陈和老石是一对儿“石痴”+ 好基友,二人经常结伴逛产地、逛石展,之后每每都会拿出自己的“猎物”与对方炫耀一番。  老石特别喜欢发晶手串,顺发丝带猫眼儿的最好,也一直想收条极品私藏,可市面上能入眼的实在不多。老陈刚好有两串极品,经常拿出来显摆,总在老石看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便收起来说:“只许看,不许碰。”顺带一脸坏笑。老石对这个老友是又爱又气。  五月的一天,二人携家眷一同来到南方某地展会,奇石遍地、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运筹帷幄,诚设平台,“奇石是发现的艺术”与“奇石是表达的艺术”理论争鸣方兴未艾。讨论各方据理阐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纵横捭阖、妙语连珠,有的直抒胸臆、洋洋洒洒,细细品读,受益匪浅。笔者亦有诸多感触,断想所及,是为杂记。  一、理论争鸣是石界一大盛事。近几年爱好奇石者不断增多,玩石健身、玩石怡情、玩石益智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人们大都在寻觅、收藏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玩石
期刊
某石友,年逾六旬,性情率真,心康体健。常年与一帮年轻石友外出寻石或赶展,勇如黄忠,却急如张飞。去年,与我到石家庄赴展。摆摊三日,不见开张。四日早,一大腹便便者至摊前,相中老者一枚精品画面石。开价五千,还价三百。不售。拟移步。  不想此时老者却暴喝一声“拿去!”。买家迟疑半响,慢吞吞排出三张大钱,接过石头,反复查验。转身时又回头说了句“买贵了”。  话落,老者突然伸手指到:“这里是断的。” 正讶异,
期刊
近年来,赏石界针对奇石是否属于艺术品争论不休,至今尚未统一定论。今年《中华奇石》杂志刊出《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文章,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石友们在思考、在争论、在碰撞,笔者作为玩石大军中的一介“草根石农”,也借机说说自己的感悟与观点,以求赐教。  有人说:“赏石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笔者历经二十余载品玩奇石的实践,也慢慢感悟出“奇石是一种人石共鸣的艺术”之理念。愚认为,人品玩奇石的过程,也正是追
期刊
观音,是印度古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它的音译是“阿波罗吉我舍波罗”,是一位大乘菩萨,大约在汉代跟随佛教组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国际释迦摩尼思想。这是一种使佛走向国际的理念,是一种把理念“忽悠”成僧众的行动,更是佛的一种解救世界三分之二劳苦大众的雄心。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为佛献身的精神;是一种帮助佛剥夺千千万万俗人独立思想的精神;是一种欲使亿万俗人只有一种思想而又必须失去独立
期刊
《摇篮曲》要吟诵人性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伟大的母爱。  从事艺术创作,有时以为只要抓住了好题材,就已经获得了好的创作,其实不然,艺术正是以自身的表现形式为目的,题材和内容只是它的形式。《摇篮曲》能打动我们的正是其所呈现的形式美。画面采用“左边起重”的喜见展法,主石和次石,主景和配景谐调,层次感强,母亲的神似得到充分体现,极具抽象意味的表现主义画风,母亲侧斜的脸庞,微弯着身,一边凝视着摇篮中的襁褓
期刊
提到“金钱”,那是永远的诱惑。古钱新铸,为了美观耐用,需要串在方杆上转动滚磨,给了它内方外圆之形。又因铜钱质黄,色泛金光,并且金为钱之盾,赋予它与金等同之意,所以并称金钱,成为古今中外财富的象征。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固然珍贵,却是人为的。流通不足,扩大发行就是了,囊中羞涩 ,可以努力再挣,这都不在话下。  大自然遗落在人间的金钱,那就有数了。这些宝贝,嵌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