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教学中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随着践行的深入,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因此,作为语文学科,语文教师更应该组织培养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一、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人都难以在离开他人以及离开与他人合作的环境下单独生存和发展。因此,每个人在学会生存之后,还要学会关心,除了关心自己,还要关心父母、老师、朋友,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每位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人人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同学,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做出表率,关心帮助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觉参与合作,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就要求个人要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习、做事,培养合作精神,是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和学习互动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活动,而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学习平台,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大胆表述自己感受的空间,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创造良好的教学合作精神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机动地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小组合作,每4人一组,共同讨论,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成长的快乐”时,本人采用的方法就是分小组收集资料,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不同年龄的照片收集起来,分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小组发言,各小组将本组认为最有趣的照片选出来口头或书面跟全班同学交流。此活动让学生体会深刻,合作性强,提高了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在讲解八年级“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我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提供不同形状的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试着把图片分类,并说出图片的特点,在学生不同分类的基础上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让学生各小组从图片中任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比较,共同探讨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共同讨论交流后汇报,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新的知识。教师创设的合作机会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大胆讨论和交流,乃至敢想、敢说、敢各抒己见、敢畅所欲言、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呈现出多向辐射状态。
  四、适当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注重竞赛与合作结合
  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氛围浓厚。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对子”竞赛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对子”知识能力竞赛,每组4道题,题型相同,小组成员一人一题,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哪个组做得又对又快即为获胜组。这样一来,各组的每位同学不仅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集中精力,同时还要关注同组其他组员的状况。此方法,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引导,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展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赏识他人和被他人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非常必要。
其他文献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在对初中美术的兴趣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能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下面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要拓开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是教师才识广泛,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
期刊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建立于教育过程是师生生命相遇过程的教育认识论,把教学视为一种生活,把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视为不能重复、不可逆转的生命活动。无疑,这是一种真正富有前瞻意义和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作为现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坚持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创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境界,并逐步形成这方面的教学素养。  如何在课堂上追求和创造动态生成的教学境界呢?笔者想借助一个
期刊
长期以来,聋校作文教学一直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聋生习作兴趣不高,习作时感到没有材料可写,“虚假习作”比较普遍,习作量相对偏少。根源在于教师们大多忽视了习作指导这个重要环节。因为聋生写作是认识世界、吸收内化相关信息之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间所需吸纳的信息包含“表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仍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而小学科学是以科学探索、实验获取知识的手段为特点的学科,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探究式教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教师角色 小
期刊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今天,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就基础性而言,只有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进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完成《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
期刊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识字要“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期刊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能验证知识、提高说服力;同时科学实验是融直观性、实验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的目的,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因此,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