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DR及CT诊断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有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根据其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分为DR检查组与CT断层扫描检查组,以下简称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及确诊率。
  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观察到结核性胸膜炎基本病变,确诊率为100%,对照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其中17例患有结核性胸膜炎,其确诊率为68%。实验组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检出情况(P<0.05)。
  结论:对比DR诊断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发现CT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CT诊断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54-01
  结核性胸膜炎属临床常见病症,主要由结核菌从近胸膜的原发病灶入侵胸膜引起自身免疫系统应答,导致炎症反应。临床上将结核性胸膜炎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三种类型[1]。为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其辅助诊断检查手段必不可少[2]。目前,CT检查在此类疾病的检查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就C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深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有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参照1992年卫生部颁布的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其诊断标准具体如下所示。患者临床有发热、胸痛、盗汗、乏力、气憋、咳嗽及消瘦等症状,临床检查时医师可听闻胸膜摩擦声音。脓胸及渗出性胸膜炎可有语颤降低、气管向健侧异位,叩诊听音变浑,呼吸音减小或消失。经实验室检查得出患者血沉增快、胸水成分中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早期胸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符合渗出液细胞成分。超声波检查时患者有液平段或轻度胸膜肥厚,其表现为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经活体检查胸膜制作病理切片,经病理科室医师诊断为具有结核性胸膜炎改变。本次研究的共50例患者中男21例,29女例,年龄均在16~79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3岁左右,病程在3个月~2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约为1.6年,患有胸内双侧积液31例,胸内单侧积液19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影像学检查仪器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万东FY51-3型X线机进行胸部透视,DR检查患者采取后前位或左侧位摄片。实验组采用GE Light speed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胸部扫描,设定参数有电压120KV、电流200mA,设置螺距1.375,设置断层厚度及层间距为10mm,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当选择体位或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开始扫描,扫描区域为肺尖至双侧肋膈角处。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变观察指标以诊断其结核性胸膜炎类型为主,对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其图像特点及明显图像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有卫星病灶、空洞、淋巴肿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支气管播散等结核性胸膜炎表现。实验组患者于检查后可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表现分为四种类型,即单纯渗出性胸膜炎、单纯局限性胸膜炎、渗出合并局限性胸膜炎及慢性胸膜病变。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均采取X2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较性。
  2 结果
  其中实验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观察到结核性胸膜炎基本病变,确诊率为100%,诊断出表现单纯渗出性胸膜炎患者7例、单纯局限性胸膜炎患者8例、渗出合并局限性胸膜炎患者4例、慢性胸膜病变患者6例。以上分型经病理学诊断,发现误诊3例,即渗出合并局限性胸膜炎患者误诊为单纯局限性胸膜炎患者,误诊率为6%;对照组25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其中17例患有结核性胸膜炎,其确诊率为68%。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处理,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确诊率。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情况如下表1所示。
  根据上表中数据所示,对照组25例患者检查出卫星病灶16例、空洞3例、胸膜增厚3例、胸腔积液1例、支气管播散7例;实验组25例患者检查出卫星病灶25例、空洞4例、淋巴肿大6例、胸膜增厚5例、胸腔积液2例、支气管播散8例。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检出情况。
  3 讨论
  CT诊断技术,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利用X射线技术[4],对人体某一断层厚度进行扫描,并且于另一端由探测器接收,最后由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的一种新技术[5]。其检查技术主要有平扫、造影增强扫描及造影扫描三种,其临床检查效果准确率很高[6]。按照CT影像学诊断特点,将结核性胸膜炎可细分为单纯渗出性胸膜炎、单纯局限性胸膜炎、渗出合并局限性胸膜炎及慢性胸膜病变四种类型。本次研究中对比DR诊断与CT诊断的临床效果,发现CT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
  参考文献
  [1]胡秀荣,彭勇.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95~96
  [2]陈建军.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58~59
  [3]闫铁民.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12~113
  [4]丁有泉.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450~451
  [5]王琳娟,经贵鑫.结核性胸膜炎CT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9):151~152
  [6]吴丽明.结核性胸膜炎的CT诊断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3~10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间苯三酚治疗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孕12-35 周的131例晚期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应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间苯三酚组宫缩消失时间短、保胎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结论:经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的临床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68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的口腔卫生情况,分析口腔卫生与龋齿患病的关系。  结果:680例受检儿童中,共有679例发生龋齿,患龋率为40.4%。在患龋儿童中,66.2%为6岁儿童,患龋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儿童,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龋齿患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选择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7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B1组(观察组 85例)与B2组(对照组 85例)。B2组:基础治疗;B1组:基础治疗+缬沙坦+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完成治疗后肺功能改
期刊
摘要: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献血规章和制度,并实施了《献血法》,这些规章和制度的的落实使得国内各地的献血工作得以规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灾情和安全伤亡事故屡屡发生,由此引发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事件,使得国内临床诊疗用血数量日益提升,而临床用血普遍来自于无偿献血。因此,做好无偿献血制度管理不仅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而且有效的保证了血液质量和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与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  方法:7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B组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显著缩短(P0.05)。  1.2 方法。A组:患者常规取俯卧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准确定位手术间隙,于L5,S1棘突旁患侧穿刺,以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门诊确诊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下尿路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制霉菌素治疗,B组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并采取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A组治愈45例,好转11例,显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B组治愈41例,好转13例,显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二者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500例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6月份~2014年5月份我社区缺铁性贫血儿童5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取饮食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各实验室指标结果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儿童缺铁性贫血程度普遍均轻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实验室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40例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包括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的尿动力学、泌尿影像、肾脏功能检查和外科治疗等资料。结果 在这40例小儿先天性双肾积水患儿当中,有35例患儿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情况,有5例患儿存在上尿路梗阻。在这其中,超过100毫升残余尿量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回声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室壁增厚、心腔扩大、心功能减低、心包炎等。  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超声心动图  Doi:10.3969/j.issn.1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性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从中抽选出62例患者,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每组各31例,将其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1例患者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关节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内固定Gamma钉的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研究组患者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
期刊